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京西南保存最大的佛教寺庙(北方佛教重镇燕赵佛教中心)

京西南保存最大的佛教寺庙(北方佛教重镇燕赵佛教中心)万佛楼;通高 三十七米 ,上下两层,面积达 五千平方米 。崇楼高立云端,圣像光腾法界。佛恩国恩大众恩,凝成庄严楼阁;祖德师德檀信德,成就无上福田。实为祖庭千秋盛事,法门一代嘉猷也。楼中供奉万佛,乃取众生即佛、诸佛无量之意,俾人心向善向上目标知所取法也。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点八米 ,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

柏林禅寺 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京西南保存最大的佛教寺庙(北方佛教重镇燕赵佛教中心)(1)

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 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截止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

京西南保存最大的佛教寺庙(北方佛教重镇燕赵佛教中心)(2)

景区看点; 柏林寺塔位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内。柏林寺塔,又称“从谂禅师舍利塔”、“赵州塔”、“真际禅师塔”等,建于元天历三年,为纪念唐代禅宗高僧从谂禅师,修建此塔。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塔为砖木实心结构,共八角七层,高约30米,坐落在高达2.5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石砌、上层砖砌。塔的下部为砖制须弥座。须弥座上部用砖仿木构,做出斗拱、平座。平座上浮雕围拦、格子栅栏和花卉等装饰图案。以四层仰莲承托塔身的第一层。塔身第一层的高度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东西南北四面以砖刻壶门,另外四面以砖刻格子棱窗。正面有石匾,上用楷书阴刻“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十六个大字,左侧楷书阴刻“天历三年孟春上旬吉建”十个小字。塔一层飞檐用木制,二层至第七层改用砖雕。出檐长度逐层收敛,各层檐角均系木制,其脊上立一尊铁质罗汉像,下吊风铎。

京西南保存最大的佛教寺庙(北方佛教重镇燕赵佛教中心)(3)

  由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和人为破坏,到1990年代塔身已严重毁损倾斜。1997年,由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修复。2006年柏林寺塔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京西南保存最大的佛教寺庙(北方佛教重镇燕赵佛教中心)(4)

普光明殿;此殿系寺院主殿,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落成于 1992 年,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为歇山式古建。殿中央供奉佛教开创者释迦牟尼佛圣像,汉白玉贴金;两侧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殿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

万佛楼;通高 三十七米 ,上下两层,面积达 五千平方米 。崇楼高立云端,圣像光腾法界。佛恩国恩大众恩,凝成庄严楼阁;祖德师德檀信德,成就无上福田。实为祖庭千秋盛事,法门一代嘉猷也。楼中供奉万佛,乃取众生即佛、诸佛无量之意,俾人心向善向上目标知所取法也。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点八米 ,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