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铁汉柔情的蔡锷蔡锷那时还对袁世凯抱有信心,认为袁世凯“宏才伟略,众望所归”,因此虽然警惕,但还是去了。没想到,这一去,彻底打消了他对袁世凯不切实际的幻想。蔡锷(1882.12.18-1916.11.8)蔡锷将军名气很大,在民间的主要轶事,就是他与小凤仙的故事。当年袁世凯打算登基当皇帝,但估计蔡锷一定反对。考虑到蔡锷声望极高,作战能力又强。袁世凯趁蔡锷身体抱恙时,一纸调令,让他到北京疗养,实则便于掌控。

今天是2020年11月8日,星期日。

除了手机上热闹的新闻,你身边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平凡、简单。你路过一座山间小庙,里面的僧人邀你共进斋饭,原来这一天是庙里大师父诞辰,正好一百岁。

你一边感谢了大家的热情,一边有些感叹,一百年,好像不是很长,又好像十分漫长。

104年前的今天,堪称当时军人主心骨的松坡将军蔡锷,因喉癌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如果他得以寿终正寝,也不过比庙里大师父年长38岁。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1)

蔡锷(1882.12.18-1916.11.8)

蔡锷将军名气很大,在民间的主要轶事,就是他与小凤仙的故事。

当年袁世凯打算登基当皇帝,但估计蔡锷一定反对。考虑到蔡锷声望极高,作战能力又强。袁世凯趁蔡锷身体抱恙时,一纸调令,让他到北京疗养,实则便于掌控。

蔡锷那时还对袁世凯抱有信心,认为袁世凯“宏才伟略,众望所归”,因此虽然警惕,但还是去了。没想到,这一去,彻底打消了他对袁世凯不切实际的幻想。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2)

铁汉柔情的蔡锷

袁世凯深深地知道蔡锷的能量:他师从维新派大牛梁启超和谭嗣同;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与蒋百里、张孝准做了同学;回国后先后应聘任江西随军学堂监督、湖南教练处帮办、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学堂堂长、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广西陆军讲武堂总办等职。人脉极广,加上蔡锷本人一腔热血,拳拳报国之心可昭日月,身边的拥趸不少。

最为重要的,是蔡锷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领导了反清起义,并一举拿下了整个云南,成立了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这是他第一次对抗一个腐败的王朝。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3)

戎马一生的蔡锷

如此大的影响力,使得袁世凯对蔡锷十分忌惮,他很清楚,一旦蔡锷反对自己称帝,就会十分麻烦。于是他对蔡锷一举一动进行了严密的监视。

蔡锷很清楚这种监视,一开始只当是袁世凯谨慎,一心扑了“强军救国”上,和蒋百里一起提出了种种改革政策、强军计划,但都被袁世凯晾在一边。直到后来得知袁世凯与日本人秘密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不是《二十一条》),蔡锷才下定决心离开北京。

但袁世凯手下的鹰犬不是吃素的,于是蔡锷只能表面对袁世凯种种倒行逆施的行径视而不见,经常流连于八大胡同这种烟花之地,与一个叫小凤仙的妓女打得火热。私下里,他多次秘密赶赴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如何讨袁。

为了麻痹袁世凯,蔡锷公开支持他称帝,甚至在报纸上和反对帝制的梁启超隔空对骂,同时对袁世凯派到自己家里翻找证据的“匪徒”佯装不知,只是严词要求袁世凯抓到匪徒。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4)

复辟帝制的袁世凯

袁世凯终于放松了对蔡锷的监视,于是蔡锷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据说就是在小凤仙的掩护下,秘密离开了北京,从天津转道日本,经台湾、香港、越南,于1915年12月19日抵达昆明。前一天就是他33岁的生日。

抵达昆明的蔡锷,迅速投入到了讨袁的准备中,护国战争就此爆发。在蔡锷、朱德、刘存厚等人的带领下,护国军在四川以微弱的兵力和紧缺的弹药粮饷,和号称精锐的北洋政府军鏖战数月,最终北洋军被迫停战。这是蔡锷第二次对抗帝制。

云南护国军虽然未能打得太远,但是也策应了当时各路讨袁部队,对牵制北洋政府兵力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回到了共和制,然后尿毒症病发身亡,由黎元洪担任了民国大总统。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5)

朱德就是这个朱德

眼看着国家就要打开新气象了,可蔡锷将军这时喉癌急剧恶化,虽然紧急赶赴了日本,但以他的病情之严重,可能直接穿越到今天也束手无策。11月8日,松坡将军蔡锷撒手人寰,死前留下遗嘱:“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6)

蔡锷将军及其家人

蔡锷死后,他生前为袁世凯忌惮的能量才显现在我们普通人面前:时任大总统黎元洪、国父孙中山发电吊唁、袁世凯三个儿子发文吊唁、国会参议院、众议院休会一日以示哀悼、各路媒体纷纷发文评论蔡锷将军为“再造共和第一人”,舆论称其为“中国人物之中最完备之人”,“有学问有道德,能文能武,又能实行,而年又少壮”,“道德功业举世无双,不止手定中原,实足表率,可推为天下古今之第一伟人”。

湖南省长兼督军谭延闿更是通电各省,建议为蔡锷将军实行国葬。此电一发,各地纷纷响应赞同。恩师梁启超直接一封信写到了参议院、众议院议长手里,康有为更是一封电报发给了黎元洪、段祺瑞,希望能够听听大家的呼声。

唐继尧、陈炳焜、刘显世、任可澄、吕公望、罗佩金等与蔡锷“始终共事,知之最深”者联名致黎元洪、段祺瑞,强烈要求为蔡锷“赐予国葬,并将事绩宣付史馆立传,准予京师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铸造铜像,以彰国家崇报之典,而为后来矜式之资”。

在全国各界的强烈要求下,19日,黎元洪复电云:“蔡松坡民国良将,共和殊勋,积劳病故,理宜隆以国葬,以示崇报。史馆立传,自属当然。并建祠铸像各节,一并交院议办矣。”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民国皇帝如何入葬(他对抗了两个王朝)(7)

蔡锷将军国葬时的场景

年仅34岁的松坡将军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短暂的人生中却尽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奉献,正是这种赤子之心,为松坡将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礼遇。人们不会忘记,是这个年轻的爱国将军,在国家尊严遭受强权践踏时,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反抗!反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