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父母得知这件事情后,虽然很骄傲,但却又有些担心,毕竟女儿要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待上四年的时间。为此她还专门请了一个假期来复习功课,后来努力没有白费,陈菊梅是整个考场第一个做完专业知识题目的考生,并且最后成功被录取。此时的陈菊梅心中带着深深的失望,直到1945年,陈菊梅在家人以及老师的支持下考入了浙江医学院,这才找到了她今后的人生方向,当一名医生。医学本就是个学起来困难的学科,需要记忆大量的医学知识,还要求学习者必须严谨认真,非常耗神耗力,陈菊梅却并不畏惧学医的艰难,她通过超群的毅力啃下了医学这块硬骨头。1950年,陈菊梅毕业了,不仅成功入党,她还顺利进入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工作,正式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在上海工作了5年的时间,陈菊梅有了到苏联求学的机会,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陈菊梅非常重视。
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1972年,医院里来了一位47岁的中年女子,她进来后直接对医生说:“我有2个要求,1,拔光我健康的牙齿,2,割掉阑尾和扁桃体!”
针对女子的要求,医生有些惊愕,不明白女子为何要提出这样的请求,女子的家人也在一旁劝阻,女子义无反顾做了手术,说:“如果能彻底消灭乙肝,把我身上的器官全摘掉又何妨!”
大家可能会问,这个女子究竟是谁?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她就是我国著名的肝病专家陈菊梅,解放军302医院的一名医生,立志要摘掉我们“肝炎大国”的帽子!
陈菊梅于1925年在浙江出生,家境清贫,她还有4个兄弟姐妹,加上当时我国时局动荡,陈菊梅的父母养活五个孩子已实属不易,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陈菊梅就是在父母的支持下才能一直上学读书。
懂事的她读书勤奋用功,更是能够体会父母的不易,高考时为了减轻家中负担走了整整三天来到考场,本以为靠着高考可以改变人生,谁知当年的高考成绩因故一律作废,陈菊梅的希望也就此破灭。
此时的陈菊梅心中带着深深的失望,直到1945年,陈菊梅在家人以及老师的支持下考入了浙江医学院,这才找到了她今后的人生方向,当一名医生。
医学本就是个学起来困难的学科,需要记忆大量的医学知识,还要求学习者必须严谨认真,非常耗神耗力,陈菊梅却并不畏惧学医的艰难,她通过超群的毅力啃下了医学这块硬骨头。1950年,陈菊梅毕业了,不仅成功入党,她还顺利进入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工作,正式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在上海工作了5年的时间,陈菊梅有了到苏联求学的机会,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陈菊梅非常重视。
为此她还专门请了一个假期来复习功课,后来努力没有白费,陈菊梅是整个考场第一个做完专业知识题目的考生,并且最后成功被录取。
父母得知这件事情后,虽然很骄傲,但却又有些担心,毕竟女儿要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待上四年的时间。
不过陈菊梅那时的心里单单只想着完成上级交代的留学任务,所以一直向父母耐心解释,最终父母明白了女儿的决心,全力支持她完成梦想。
陈菊梅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攻读传染病学博士的传染病留学生。
陈菊梅在留学期间,每一天都不辜负自己,认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最后还以全部功课都是满分的成绩提前毕业。
回国后,陈菊梅被调进了解放军第302医院二科当主治医师,专注于传染病学的研究并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陈菊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传染病病毒细胞学诊断实验室。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传染病病毒类型诊断的准确率,也极大提高了临床救治效果。
当时的302医院,是大家眼中的“病毒窝子”,还有人此编了一句顺口溜:“开门用脚踹,对象吹得快……”可是,陈菊梅对这些却毫不介意,就此扎根。
那个时期,我国乙肝病毒肆虐,每年因慢性重型肝病要死很多人。国家把降低肝炎病死率这一重大难题交给了302医院。
可是这个烫手山芋却无人敢接,这个时候,陈菊梅站了出来,坚定地说:“我来!”
从此,除了日常工作,其它时间陈菊梅统统泡在实验室。她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使患者的转氨酶降下来呢?
为了找到答案,她先是从转氨酶恢复正常,已经出院的病人身上找突破口。没日没夜地整理材料,终于从700多份病历中筛选出50份。
但这50份病历却是50种治疗方法,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后来,她又写了200多封信给已经出院的病人,却只收到4封回信。
不过,这些并没有使她气馁,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掘着答案。
终于有一天,一位患了肝硬化,在医院7进7出的老人引起了陈菊梅的注意。为什么老人的转氨酶会如此频繁地升降呢?
她找到老人,问出这个问题。老人也很爽快,拿出了一个药瓶,对陈菊梅说:“就是这个,我的安眠药,每次一吃这个,转氨酶就下降。”
陈菊梅接过药瓶,仔细地研究起了成分表。她看到了一味中药:五味子。难道,五味子就是可以绛酶的药物?
她忍着内心的激动,把药瓶还给老人,说了声谢谢之后,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她决定把五味子这味药材从外到内研究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