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词的赏析大全(读古诗涨知识司空见惯是怎么来的)
对古诗词的赏析大全(读古诗涨知识司空见惯是怎么来的)诗中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断尽苏州刺史肠。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
读古诗,涨知识。
今天我们讲“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来历。
赠李司空妓
唐 刘禹锡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情绪不无低落。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诗人,名叫李绅,邀请他饮酒,并招来了歌妓来在席上作舞助兴。一曲清歌唱罢,全场喝彩。刘禹锡对宴席上的奢华,感到不满与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司空的谴责与劝戒。李绅听罢,当即大笑起来,招了招手,把那位歌姬叫过来,看着刘禹锡说:“老夫哪里真的见惯浑闲事呢?不过,刘尚书既然有所属意,就请不要再断肠了吧。”说罢,遂把那歌姬赠给了中山诗人刘禹锡。后来,人们从这首诗概括出一个成语,叫做“司空见惯” 。
诗中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司空见惯,原意是指当时官场上已经养成奢华的风气,对当时宴会上的排场,已经见怪不怪了,却不理会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含贬意。今通指,对某些事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