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论语雍也篇6章跟读版(陌路听雨读论语之雍也篇)

论语雍也篇6章跟读版(陌路听雨读论语之雍也篇)程子:居敬则心中无物,故所行自简。居简则先有心于简,而多一“简”字矣,故曰“大简”。仲弓问孔夫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夫子说:“可以呀,他这个人办事简要而不繁琐。”仲弓说:“平时为人恭敬严肃,行事简要快捷,用这样的习惯去治理民众,不是也可以吗?平时为人态度随和,态度简略,做事草率应付,如果这样,不是太简单了吗?”夫子说:“冉雍,你说的话对啊,是这个道理。”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30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tai))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篇6章跟读版(陌路听雨读论语之雍也篇)(1)

30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夫子说:“冉雍呀,可以让他去治理国家。”

南面者,人君听治之位。言仲弓宽宏简重,有人君之度也。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

30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tai))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问孔夫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夫子说:“可以呀,他这个人办事简要而不繁琐。”仲弓说:“平时为人恭敬严肃,行事简要快捷,用这样的习惯去治理民众,不是也可以吗?平时为人态度随和,态度简略,做事草率应付,如果这样,不是太简单了吗?”夫子说:“冉雍,你说的话对啊,是这个道理。”

程子:居敬则心中无物,故所行自简。居简则先有心于简,而多一“简”字矣,故曰“大简”。

30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勤奋好学,他从不把怨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从不犯已经犯过的错误,可惜的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没有再发现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了。”

朱子:亡与无同;迁,移也;贰,复也;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复于后;颜子克己之功至于如此,可谓真好学矣。

鲁哀公,姬姓,名将,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他为鲁定公儿子,承袭鲁定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7年。在位期间执政为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季孙肥、叔孙舒、仲孙彘。

30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为子华的母亲请求补助一些小米。孔夫子说:“给她一釜吧。”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夫子说:“那就再给她一庾吧。”冉有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小米。夫子对冉有说:“公西赤出使齐国,乘坐的是肥壮的马驾的车子,穿着轻软名贵的皮袍。我听古人说,君子只救济那些急需帮助的人,而不是为了增加富人的财富。”

朱子:使,为孔子使也;急,穷迫也;周者,补不足;继者,续有余。

通注1釜为6斗4升,似没有疑义;1庾则有16斗(朱熹《论语集注》等)、2斗4升(杨朝明《论语诠解》等)两种注;1秉则有16斛(徐志刚《论语通解》等)、18斗(杨朝明《论语诠解》)两种注;1斛为10斗,似也没疑义。

公西赤(前509年-?,一说前519年出生),汉族,字子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门弟子。

30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的年薪是粟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夫子说:“不要推辞!将这些济助你的邻里乡亲中的贫困者吧!”

朱子:孔子为鲁司寇时,以思为宰。粟,宰之禄也;“九百”不言其量,不可考。古代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

原宪 (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字子思,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或睢阳区)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3066

子谓仲弓:“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舍其诸?”

孔夫子对仲弓说:“耕牛产下的幼犊一身红色的毛和整齐的角。人们虽然不愿意用它做祭品,难道山川之神会舍弃它吗?”

朱子:犁、杂文;骍(xīn),赤色;周人尚赤,牲用骍;角,角周正,中牺牲用;用,用以祭也;山川,山川之神也;言人虽不用,神必不舍也。仲弓父贱而行恶,故夫子以此譬之。言父之恶,不能废其子之善,如仲弓之贤,自当见用于世也。然次论仲弓云尔,非与仲弓言也。

范氏:以瞽叟为父而有舜,以鲧为父而有禹。古之圣贤,不系于世类,尚矣。子能改父之过,变恶以为美,则可谓孝矣。

30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夫子说:“颜回呀,他的心底可以长时间的不违背仁德,其余的学生只是偶尔的想到仁德而已。”

朱子:三月,言其久;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日月至焉者,或日一至焉,或月一至焉,能造其域而不能久也。

30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问孔子:“可以让仲由管理国家事务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敢,让他管理国家事物有什么困难的呢?”季康子问:“可以让端木赐管理国家事务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让他管理国家事务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问:“可以让冉求管理国家事务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让他管理国家事务有什么困难呢?”

30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主官。闵子骞说:“请替我婉拒吧,如果再有人来找我的话,那我一定会逃到汶水以北去了。”

朱子:费,音秘;费,季氏邑;汶,水名,在齐南鲁北境上。闵子骞不欲臣季氏,令使者善为己辞,言:若再来召我,则当去之齐。

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30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伯牛病了,孔夫子去探望他,夫子从窗口握着冉耕的手,说:“就这样离开了,这就是命吗!这样的人竞得了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竞得了这样的病啊!”

朱子:夫,音扶;有疾,先儒以为癞也;牖,南牖也。礼: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视己。是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命,谓天命;言此人不应有此疾,而今乃有之,是乃天之所命也。然则非其不能谨疾而有以致之,亦可见矣。

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后患恶疾,孔子亲往探望,见其垂危,深为叹惜。

30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夫子说:“颜回,贤德的人啊,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偏僻简陋的小巷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贫困的生活,颜回却也没有改变其乐观的态度。颜回啊,真是贤德的人呀!”

朱子:食,音嗣si;乐,音洛;箪,竹器;食,饭也;瓢,瓠也。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

30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对孔夫子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啊。”孔夫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到中途因力量用尽无法继续下去才废止其行。现在,是你先认定自己的能力不足,划定一个界限而停止不前了。”

朱子:说,音悦;女,音汝;力不足者,欲进不能。画者,能进而不欲。谓之画者,如画地以自限也。冉求之不进,所以局于艺也。

30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夫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小人一样的学者。”

朱子:儒,学者之称。程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谢氏曰: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

30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做了武城的主官。夫子说:“你在那里发现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一位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事情从不搞歪门邪径,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也没有到过我的住所来。”

朱子:武城,鲁下邑;径,路之小而捷者;公事,如饮射读法之类;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见小、欲速之意可知。非公事不见邑宰,则其有以自守,而无枉己徇人之私可见矣。愚谓持身以灭明之法,则无苟贱之羞;取人以子游之法,则无邪媚之火。

澹(tá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30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夫子说:“孟之反不自我夸耀自己的功劳,在战败退军时,主动留在后面掩护全军撤退。快到城门的时候,他故意鞭打着自己的战马对众人说:‘不是我有胆量走在最后面,是我的战马不肯快跑呀。’”

朱子:伐,夸功也;奔,败走也;军后曰殿;策,鞭也;战败而还,以后为功;反奔而殿,故以此言自掩其功也。事在哀公十一年。

孟之反又名孟之侧,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三桓孟氏的支子。

  鲁定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国、鲁国稷曲之战,孟孺子泄(孟武伯)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鲁国右军奔逃,齐国陈瓘、陈庄徒步渡过泗水追赶。孟之侧在全军最后回来,他拿出箭来打他的马,说:“我走在最后是马不肯往前走。”林不狃从容缓步,被齐军杀死。

306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孔夫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而只有宋朝那样的美色,那么,在现今社会就难免遇到灾祸了。”

朱子:祝,宗庙之官;朝,宋公子,有美色。言衰世好谀悦色,非此难免,盖伤之也。

祝鮀:鮀,音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30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夫子说:“谁能走出屋子而不经过房门呢?为什么没有人用这个道理去考虑做事呢?”

朱子:言人不能出不由户,何故乃不由此道耶?怪而叹之之辞。

洪氏:人知出必由户,而不知行必由道。非道远人,人自远尔。

30618

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朴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鲁,文采胜过朴质就会显得浮华虚饰,只有朴质和文采配合恰当,才能算是谦谦君子。”

杨氏:文质不可以相胜。然质之胜文,犹言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彩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适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

30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人生在世应该是正直的,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只是他侥幸的免于祸患罢了。”

程子: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

30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某件事情而去做的人,不如对某件事情感兴趣而去做的好;对某件事情感兴趣而去做的人,不如以做某件事情为乐趣的人做得好。”

张敬夫: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与?

30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对于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知识和学问;对于只有中等以下才智的人,就不要跟他讲高深的知识和学问。”

朱子:语,告也;言教人者,当随其高下而告语之,则其言易入而无蹿(cuan))等之弊也。

张敬夫: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盖中人以下之质,骤而语之太高,非惟不能一入,且将妄意蹿等,而有不切于身之弊,亦终于下而已矣。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切问近思,而渐近于高远也。

30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意,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孔夫子怎么样才能算是知。孔夫子说:“尽力在做人的道理上,做应该做的事;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不被其迷惑,这就可以算是知了。”樊迟问如何做才能算是仁。孔夫子说:“仁德之人,困难的事争先恐后地去做,获取的时候总是等在后面,这样就可以算是仁德之人了。”

程子: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又曰: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

30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灵动如水,以他的性情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厚重如山,所以他的性情乐趣更倾向于山;聪明智慧的人喜欢探知,仁德的人静思义理;聪明智慧的人快乐达观,仁德的人常享高寿。”

程子: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30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的政治文化变革一下,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教化水平了;把鲁国的政治文化变革一下,就能够达到先王的仁政之道了。”

程子:夫子之时,齐强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然鲁犹存周公之法治。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之治,太公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能至鲁。鲁则修举废坠而已,一变则至于先王之道也。朱子:愚谓二国之俗,唯夫子为能变之,而不得试。然因其言以考之,则其施为缓急之序,亦略可见矣。

30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说:“觚没有觚的样子,还能算是觚吗?还能算是觚吗?”

朱子:觚,音孤;觚,稜也;或曰酒器,上圆下方,有棱,或曰木筒,皆器之有稜者也。

程子: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范氏:人而不仁则非人,国而不治则不国矣。

30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井下面有仁德(之人),他是不是随着下去(营救)呢?”孔夫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仁德的人可以去救别人的难,不可以让自己被骗而陷于其中;有仁德的人可能被有情理的话欺骗,但绝不可被人愚弄迷惑。”

朱子:刘聘君:“有仁之仁当作人。”其从之,从,谓随之于井而救之也。宰我信道不笃,而忧为仁之陷害,故有此问。逝,谓使之往救。陷,谓陷之于井。欺,谓诳之一理之所有。罔,谓眛之一理之所有。盖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以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

30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如果广泛的学习文化典籍,并用礼来节制自己,其言行也就不会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朱子:约,要也;畔,背也。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

程子: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30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以约而见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夫子发誓说:“我的行为如果有不合乎礼法的,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

夫子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南子使人约见孔子。

朱子:矢,誓也;所,誓辞也;否,谓不合于礼,不由其道也;厌,弃绝也;圣人道大德全,无可无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

南子(?―前481年),春秋时期女政治家。南子原是宋国女子,后嫁卫灵公为夫人。

30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的标准,他可以算是高尚的德行了!民众缺乏这种好的德行已经很久了。”

朱子: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至,极也。鲜,少也。言民少此德,今已久矣。

程子: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30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说:“假如有人能够给予民众广泛的教化和施与,并能够救济贫困的民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德之人了吧?”孔夫子说:“怎么是仁德?如果那样的话,一定是圣人!尧舜这样的先人都觉得自己难以做到呢。仁德之人,自己想要立身,同时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事事通达,同时也帮助别人事事通达。凡事都能够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

朱子:博,广也。仁以理言,通乎上下。圣以地言,则造其极之名也。乎者,疑而未定之辞。病,心有所不定也。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则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也。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