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前陈光身亡(1955年授衔前陈光身亡)
1955年授衔前陈光身亡(1955年授衔前陈光身亡)1927年12月,陈光回到故乡,被陈冬日和陈俊引荐,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踏上了革命道路。第二年的1月初,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共计1000多人来到宜章,陈光兴奋之余当即将之前藏起来的12支步枪献出。马日事变后,农会被破坏,陈光也遭到通缉,被迫出走。在离开之前,他将12支枪藏好,意欲等待时机让它们重见天日。陈光,1907年2月24日,出生在湖南宜章栗源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年轻时候的陈光高高瘦瘦,一米七几的个头在当时当地算是高个子。身体强壮,有着过人的耐力和腰力、臂力。干完一天的农活,还能一路倒立着“走”回村里。村里人都知道他力气大,每次过节,几十斤重的龙头都是由他舞动。1924年,栗源堡建立了党组织。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一路经过宜章,农会发展到127个,社员达到100000人。两年后的12月,栗源堡成立了农协,陈光加入并任委员。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首次授衔授勋仪式。自少将至元帅,共计有1052名军队高级干部被授予军衔。但是也有一些战功卓著的军队干部,如黄公略、董振堂、罗炳辉、叶挺等,因为已经逝世而错过。著名战将陈光也是其中一个。
陈光是我党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战将,青年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反“围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他指挥作战机智英勇,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令山东日军闻风丧胆。
建国后,陈光赴广州上任,却在工作不到一年后,便被革职,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最终1954年6月7日在武汉逝世。
多年后以后,许多陈光的老战友、老部下感叹道:“如果陈光还在,1955年授衔时,最低也得是个上将!”幸而1987年,中央对陈光案情进行联合调查。一年后恢复了陈光同志的名誉和党籍。
陈光,1907年2月24日,出生在湖南宜章栗源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
年轻时候的陈光高高瘦瘦,一米七几的个头在当时当地算是高个子。身体强壮,有着过人的耐力和腰力、臂力。干完一天的农活,还能一路倒立着“走”回村里。村里人都知道他力气大,每次过节,几十斤重的龙头都是由他舞动。
1924年,栗源堡建立了党组织。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一路经过宜章,农会发展到127个,社员达到100000人。两年后的12月,栗源堡成立了农协,陈光加入并任委员。
马日事变后,农会被破坏,陈光也遭到通缉,被迫出走。在离开之前,他将12支枪藏好,意欲等待时机让它们重见天日。
1927年12月,陈光回到故乡,被陈冬日和陈俊引荐,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踏上了革命道路。第二年的1月初,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共计1000多人来到宜章,陈光兴奋之余当即将之前藏起来的12支步枪献出。
解放后,曾经率领部下浴血罗霄的原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者之一的萧克将军对陈光此举予以了高度评价:“陈光当时献出12支步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此后,追随朱德、陈毅的脚步,陈光走上井冈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一名连长。他曾经说:“我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
1930年2月,在国民党的发起的第一次“围剿”中,陈光率部奋不顾身地营救林彪,结果自己负伤。次年的第二、第三次“围剿”中,陈光均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11月,陈光因过人的表现被授予二级红星勋章。
中共中央为扩充革命力量,成立了“少共国际师”,经过多次选拔,最终选定陈光为团长,17岁的肖华为政治委员。在两位的领导下,“少共国际师”在第一次战役中大获全胜,消灭敌人5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虽然,陈光仅在少共国际师待了3个月的时间便调任红二师师长,就像后来肖华上将所说,陈光为这支年轻的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二师是红一军团的主力部队,其前身是三十一团和二十八团,参加过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老部队,交由陈光带领,可见毛泽东对其重视程度。
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中央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丧失了中央根据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开始。
想要在绝境中求得生存,先锋部队将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陈光继续担任红二师师长,与政委刘亚楼共同率领部队跟随红一军团,担任前卫。他们接连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封锁线,掩护了军委纵队与后续部队。
眼看红军即将渡过湘江,蒋介石在潇水和湘江之间集结四十万兵力,构筑了第四道防线,企图五路“追剿军”前后夹击,将中央红军消灭在全州、兴县、灌阳组成的袋形区域中。
前方是湘江,后方以及左右两侧是围追堵截的敌军,能否突破这道封锁线,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林彪、聂荣臻向红二师下达了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开湘江这条通道。
11月27日,红二师急速渡过湘江,占领西岸并控制了部分渡河点。次日,国民党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红军北翼发起猛攻,企图在湘江两侧夺取对渡口的控制权。
红一军团奉命保卫渡口,红二师则在脚山铺打响了阻击战。红军将士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正午左右,中央纵队总算是过了湘江。
这一仗是红军转移过程中打得最激烈、损失最大的一场。中央红军代价惨重,出发时的8.6万人仅剩不到4万人。活着的战士无一不是头发蓬乱,疲惫不堪,不少人的伤口还在流血。
陈光和刘亚楼骑在马上,沉默许久。他们忍不住回头看一眼,再看一眼。时节已是初冬,看着被鲜血染红的江水和土地,泪眼朦胧。
遵义会议后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随后陈光率领红军二师进入川西。为保证大部队顺利渡过大渡河,他带领红二师四团一天狂奔120公里,在军史上创下了飞夺泸定桥的奇迹,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走出松潘草地后,红二师第四团率先进入甘肃境内,抵达著名天险腊子口。在这里,发生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却也十分凶险。
藏语中的“腊子口”,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此地确如其名,奇窄无比,就像两侧的山崖被斧子劈开后留下的一道缝,令人望而生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白龙江的上游从腊子口经过,河流湍急、河水清澈,当地人们都叫它腊子河。进入腊子口仅有的一条通道,就是腊子河上的小木桥。
当时,国民党鲁大昌部有3个团的兵力扼守着这个天险峡谷。桥的西北方石崖下,还有碉堡和工事互为依托。但是要想北上,就必须通过腊子口,别无他法。
当天夜间,我军便组织部队实施的第一次正面强攻以失败告终。随后陈光、肖华命令组织骡马帮助迂回部队过河。陈光师长说:“把我骑的骡子也拉去!”
腊子河底全是石头,而且水流湍急,人和骡马根本无法过河。陈光向毛主席汇报情况以及下一步的作战手段。
毛主席听罢抽着烟思考一会后,坚定地说:“好,我赞成奇袭战术。腊子口并非久留之地,路只有这一条,我们要发扬飞夺泸定桥的精神,坚决突破这道天险!”
但是如何才能爬上这壁立陡峭的崖臂呢?一位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一名年轻的苗族士兵主动请缨,他用一根带着钩子的长杆固定在岩缝上,像猿猴一样在悬崖上攀爬,然后将绳索从崖顶放下,迂回部队便沿着绳子一个个爬了上去。
入夜时分,战斗开始。陈光率领迂回部队突然出现在敌后,与正面第四团密切配合,在晨曦中成功突破腊子口下的敌方阵地。陈光下令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鲁大昌部队难敌红军指战员潮水般的攻击,3个团全部溃退,跪地求饶。
俘虏兵由衷地佩服:“你们红军太厉害了,这么高的悬崖峭壁都拦不住,真像天降神兵!”。
天边红日初生,红军部队带着胜利的微笑通过了腊子口。毛主席看着险峻的地形和残酷的战斗痕迹,动情地说:“敌人吹嘘的天险,终于被我们英勇的红军攻克了!在红军面前,没有战不胜的困难!”
攻破腊子口天险,使红军得以顺利地向陕甘宁地区进军,并由此向北进行抗日。
1937年8月,红一军团进行改编,成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其中343旅长为陈光。8月底,第一一五师顺利渡过黄河。9月,115师平型关一役大获全胜,消灭一千多日军,以及日军汽车超过100辆,缴获摩托车、轻重机枪、步枪等大量军用物资。
在一片“恐日”的氛围中,平型关大捷大大鼓舞了国人的信心,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毛泽东盛赞115师,给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一个多月后,陈光和肖华再次搭档率领部队在广阳设下埋伏,击毙打伤日军上千人,取得了广阳大捷。
1939年3月,林彪在一次晨练中被误伤,面临生命危险,被接回延安。但115师需要有人主持大局,在中央军委的提议下,陈光被任命为115师代师长。
后来,115师分为两路,一路由聂荣臻带领向五台山进发,另一路则由陈光与罗荣桓带领,自山西挺进山东。
1939年3月,一一五师在进入山东后首战樊坝,歼灭伪军800余人,与地方党配合为我军在鲁西建立根据地打开了局面。
一一五师挺进山东使得日本侵略者感受到极大的威胁。五月上旬,驻山东的日本总司令尾高龟藏,从济南和泰安等地调来八千多人和汽车大炮,分成九个方向,企图在泰西全歼一一五师的主力。
这时陈光率领的部队以及党政机关人员等共有3000余人陷入了日军的包围,被困在肥城东南陆房附近。罗荣桓政委因外出视察恰好不在师部,陈光必须独自承担起突围的重任。
面对敌人规模如此之大的九路围攻,陈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命令六八八团:“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等待夜间伺机突围!”
纵观陈光参加的大大小小诸多战役,这是最被动、也最危险的一次。日军向我军发起全线攻击,飞机轮番轰炸,一一五师总部驻地陆房一时间剧烈震动,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夜幕降临后,我军按照计划连夜突围,终于跳出敌人包围圈,安全到到东平东南地区。
1939年8月1日,日军又再次纠集伪军一部4000余人,向一一五师新开辟的梁山县根据地入侵“扫荡”。尽管此时只有3个连的兵力,但是陈光与罗荣桓一致认为要打。
这一次梁山战役,在两人的指挥下,共歼灭敌军300多人,俘虏13人,缴获2门野炮,击杀一名日本少校,严重打击了敌军士气。在平原作战中,以低装备击败敌军的先进武器,打响了我军的名号,被八路军指挥部誉为“歼灭战的典范”。
日本相关单位因这次战役伤亡惨重,专门编撰“陈光部作战研究”一书,以供部队学习。
梁山战斗后,陈光与罗荣桓率领少部分人员,在东平湖周围与敌人周旋,并在间隙短期休整。根据中央指示,十月转移到鲁南山区,与先驱部队会合,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
这一时期,陈光还利用战斗空闲抓紧学习研究党中央的指示,着重围绕对敌斗争、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发展壮大我党我军力量和创建根据地等一些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结合山东具体情况,逐个问题反复阅读,认真思考。
陈光学习起来很专注,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他习惯于读出声来,以加深记忆。对那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和晦涩的句子,反复阅读,并不时向其他同志请教,直至理解。
他还会在关键处用红色的线条画出重点,摘抄要点或写出心得,常常因此忘记吃饭,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1941年3月,陈光率领新成立的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二旅,先后歼灭日伪军在海头、大沟等十余处据点,并夺回鲁南、苏北滨海一带的广大领土,顺利打通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海路,战略意义重大。
在山东抗日战场上,陈光率下既打游击战,又打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战绩辉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山东军民甚至称呼一一五师为“陈罗部队”。
1943年4月中旬,陈光奉命调往延安,此时的一一五师在山东的兵力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
延安审查小组对陈光的《历史总结》中给出了如下评述:“陈光是我军为数不多的一位军事奇才,他一向忠诚,善于虚心学习,善于团结群众,为党服务。”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他充分发挥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为长征的胜利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 宗荷.我军将帅首次授衔内幕[J].新闻世界 2005 (第12期).
[2] 夏皖东.名将陈光的人生沉浮[J].党史博采 2003 (第4期).
[3] 陈乔桂 陈守凤.战将陈光的跌宕人生[J].党史博采(上) 2020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