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曲艺创作颇有成果。中老年艺人如长葛县坠子艺人李廷俊,许昌县鼓书艺人刘梦兆,鄢陵县坠书艺人周岐鸣,禹县坠书艺人杨凤仙(女)、山东快书艺人张国宪,原许昌市坠书艺人黄凤娥、相声艺人李志方等。(想看看老贾上回喷哩啥空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1.追杀刘秀的原来不是王莽,王莽为啥被泼污水?;2.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最闪光处在许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1985年为许昌曲艺的恢复时期。曲艺团队得到恢复,曲艺队伍发展壮大。据4县1市统计,共有曲艺队4个,其中全民性质的1个,集体性质的3个。亦工亦艺的曲艺组50个。共有演职员395人,其中男性224人,女性171人。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1)

【老贾喷空儿第230喷·改革开放以来的许昌曲艺(1)】

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

文‖贾凤翔 图‖网络

曲艺演员、作者出身的笔者,对许昌曲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坚守和辉煌有着深切的感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1985年为许昌曲艺的恢复时期。

曲艺团队得到恢复,曲艺队伍发展壮大。

据4县1市统计,共有曲艺队4个,其中全民性质的1个,集体性质的3个。亦工亦艺的曲艺组50个。共有演职员395人,其中男性224人,女性171人。

中老年艺人如长葛县坠子艺人李廷俊,许昌县鼓书艺人刘梦兆,鄢陵县坠书艺人周岐鸣,禹县坠书艺人杨凤仙(女)、山东快书艺人张国宪,原许昌市坠书艺人黄凤娥、相声艺人李志方等。(想看看老贾上回喷哩啥空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1.追杀刘秀的原来不是王莽,王莽为啥被泼污水?;2.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最闪光处在许昌!)

曲艺创作颇有成果。

据1985年统计,4县1市共有曲艺作者45人,其中专业作者10人,业余作者35人,艺人作者10人。先后盤理改编传统大书199部,中篇11部。新创作历史书目1部,创作现代书目132部,其中长篇26部。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2)

整理改编的传统书目如郑永昌、许应群的长篇坠子《秦琼打擂》,史金旺、李冬梅的长篇评书《六明海公五虎剑侠图》等。创作的现代书目如杨应甫的中篇《虎口除奸》,王亚非的中篇《鸳鸯河》,李冬梅、王少宾的中篇《彭总认亲》,林泰山的短篇《招工》等。这些作品,有的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出版或被省电台录播,有的在省、市会演中获奖。

197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河南省曲艺专家张凌怡来许昌遴选节目,选定许应群的《斗牛》、贾凤翔的《姑娘嫁给谁》、郑永昌的《开刀》,后王悦民的《卧虎岭》也参加了演出。

曲艺演出场所发生了变化,不仅城市有了建筑性演出场所,不少集镇也兴建了曲艺厅、文化茶社、文化中心剧场等现代化建筑演出场所。

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有了现代化的音响设备,曲艺完全可以进入剧场演出。据1985年统计,4县1市共有曲艺厅10座,文化茶馆9座,文化站、文化中心剧场41座。许昌县河街书会、杜寨书会、蒋店书会出现新的昌盛景象。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3)

旧的演出习俗由新习俗替代。

如“还愿书”变为“庆贺书”。写书之风由于经济繁荣而更加兴盛,贺生子,贺高寿,贺婚禧,贺致富,贺升学,贺丰收,凡喜庆之事都可以写书,省钱简便。

由于家用电器的发展,曲艺唱片、录音带颇受群众欢迎,遇到喜庆之事即行播放。有些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组织曲艺晚会、夏季乘凉会,用录音机播放曲艺书目磁带,最为盛行的是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在城镇商业区,也有不少商店、个体经营者摊点以及酒楼饭庄播放大调曲《李豁子离婚》等,增强气氛,招揽生意。

1986年至2006年为坚守时期。

电视机逐步普及,多媒体渐次呈现,对曲艺形成了不小冲击,但许昌曲艺工作者仍坚守阵地。

1986年,文化部号召在全国范围内编纂曲艺志,河南省文化厅在信阳鸡公山举办曲艺志编纂培训班,每个地市选派一人,许昌市贾凤翔参加。

培训班结束后,许昌市举办培训班,每个县区派一人参加。

下图:贾凤翔老师。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4)

这个事件使许昌曲艺工作者感受到了政府对曲艺工作的重视,无形中对大家起了鼓劲作用。

这个时期主要形成两股力量。

一股是小品。小品属于戏剧还是曲艺的问题,可以写成专论,这里用一句大家认可的话来说,“跨界”是其重要内涵和属性。

齐飞创作的小品《狗娃与黑妞》由陈佩斯、小香玉主演在1988年央视春晚播出。同年,王晓思创作的小品《打碎的奖杯》获河南省首届戏剧小品大赛三等奖。

此后齐飞的《戏迷招亲》《爷爷奶奶出远门》《喜相逢》等多部小品在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或河南卫视春晚播出。2000年,《齐飞小品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齐飞的作品戏曲小品居多,一般含有喜剧因素。

王晓思的小品也多次获奖,其作品像是“正剧”的片段。同时出现了优秀的小品演员。1994年,宋伟演出《同是行路人》获河南省第四届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此后多次获奖。

另一股力量是河南坠子。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5)

长葛胡润芝唱腔清脆洪亮,吐字准确清晰,念白抑扬分明,表演形象细腻,角色区分明显。

代表曲目有长篇大书《秦琼打擂》《包公案》《平原枪声》《黑虎闹东京》,中篇大书《李逵夺鱼》《玉堂春》《王二姐思夫》《草船借箭》《一封家书》《小二姐做梦》《艺英虎胆》等。1988年至1995年连续8次夺取马街书会状元。长篇大书多次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并灌制磁带出版发行。1987年获全国河南坠子广播大赛最佳演员奖;1988年参加河南省首届艺术节获表演二等奖;1989年参加华中杯全国河南坠子明星大赛获明星奖;1992年参加省首届计划生育宣传大赛获二等奖;1995年参加省首届法制教育大赛获二等奖;2001年参加省农村题材曲艺小品大赛获二等奖;2002年参加省首届曲艺节获表演金奖。1988年、1990年、2006年参加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比赛获最佳演员奖。

鄢陵周盘根掌握坠书、快书、相声多个曲种,参加省市会演屡获大奖。坠子演员李凤琴也多次获奖。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6)

坠子、评书类的创作也取得可喜收获。长篇如:郑永昌主创,贾凤翔、赵宗英参与(书内印有文字说明)的长篇评书《马踏长安》,郑永昌主创,李树修、贾凤翔参与(书内印有文字说明)的长篇现代评书《双枪将下山》,郑永昌、贾凤翔创作的长篇评书《烽烟情仇》(书稿在贾凤翔处),贾凤翔创作的长篇评书《当代少林弟子》。中篇如贾凤翔的《斩太监》《张钟端》《双剑姻缘》《书院奇案》。1988年,郑永昌、贾凤翔赴郑州参加晋冀鲁豫第三届山河杯曲艺比赛,中篇坠子《艺英虎胆》获创作一等奖。

曲艺家协会还参加了社会活动。1998年,书画工作者陈天然为家乡捐资打井,郑永昌、胡润芝、贾凤翔等到巩义义演。

【未完,明天请继续欣赏“改革开放以来的许昌曲艺(2)”的精彩内容】

许昌戏曲写真(1978年2006年的许昌曲艺)(7)

【作者简介】贾凤翔,曾获河南省高等院校毕业统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省第一名,进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作品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