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硅衬底杂质浓度:锐评材料本无过
n型硅衬底杂质浓度:锐评材料本无过同样,为了正常的工作而忙碌,对“笔杆子”而言才是有意义的忙碌。毛泽东同志曾说:“枪杆子和笔杆子,干革命靠这两杆子。”在世界局势总体和平的今天,“笔杆子”无疑被给予更多关注,不少岗位选人用人,能写材料常常被当成首选。不过,这份光环的背后,似乎又承载着一些苦涩,比如“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点灯熬油”“白加黑”“五加二”“大茶缸”“老烟枪”等等成了写材料者的生活常态。不过,材料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既然不能说所有材料都无用,那同样也不能说所有材料都有用,尤其是某些“事还没做就开始拼凑的”材料。说白了,假大空的材料没用,实实在在瞄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的材料有用,少了前面的定语,一切争论都没有意义。端端在此不说支持谁,既然争论因“材料”而起,不妨就从“材料”说起。(二)材料有错吗材料缘何惹了尘埃?思考中不由得联想到一句话: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很显然并不是,只有对金钱的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梁潇
(一)一场争论
这几天,“材料”一词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写材料的“笔杆子”们也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
事情是因两组爆红网络的漫画而起。在两组漫画中,“兵小马”同学对“写材料”大吐苦水,道出了不少“笔杆子”的痛,也戳中了不少“老机关”的神经。赞扬转发者有之,一笑置之者有之,心有不平者有之,终于,有人站了出来,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这两组漫画展开了激烈反驳:写材料有错吗?真的不需要材料吗?熬更守夜写出来的材料就只是一堆废纸吗?
端端在此不说支持谁,既然争论因“材料”而起,不妨就从“材料”说起。
(二)材料有错吗
材料缘何惹了尘埃?思考中不由得联想到一句话: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很显然并不是,只有对金钱的错误利用才导致了恶的产生。道理如出一辙,材料也一样,好的材料发人深省、振聋发聩,读罢可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古人更是给出“文可提笔安天下”的赞誉。从宏观上说,材料无罪。
不过,材料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既然不能说所有材料都无用,那同样也不能说所有材料都有用,尤其是某些“事还没做就开始拼凑的”材料。说白了,假大空的材料没用,实实在在瞄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的材料有用,少了前面的定语,一切争论都没有意义。
同样,为了正常的工作而忙碌,对“笔杆子”而言才是有意义的忙碌。毛泽东同志曾说:“枪杆子和笔杆子,干革命靠这两杆子。”在世界局势总体和平的今天,“笔杆子”无疑被给予更多关注,不少岗位选人用人,能写材料常常被当成首选。不过,这份光环的背后,似乎又承载着一些苦涩,比如“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点灯熬油”“白加黑”“五加二”“大茶缸”“老烟枪”等等成了写材料者的生活常态。
写材料的人辛苦,也有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基层部队,能够“写材料”的人,大多数都是同一批干部中的佼佼者。机关也有句话:不熟悉部队工作的人,写不了材料。看一份材料的好坏,可以看出写材料的人对工作的掌握情况。但实事求是地说,现阶段的材料中的确还有一些意义不大。有人误解了材料,误用了材料,把指导工作的材料用歪了,这才让很多同志深感疲惫。
没错,我们一直在转作风改文风,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转改成效。尤其是涉及到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所以,理性地看待材料,既不能把问题极端化,对材料一概否定,也不能因为受了几句抨击,为了回击就把问题捂起来。把文风问题提出来,端端觉得不是一件坏事。转作风怎样避免一阵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关注。
(三)为打赢而忙,再苦再累又何妨
推材料为何难?《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题为《“稿来稿去”坏文风》的文章,文中提到:稿子推来推去,经手人一个又一个,修改关一道又一道,看似没有差错,实则少了灵气,多了匠气;少了棱角,多了圆通;少了真知灼见,多了大话空话。结果,出现一种尴尬现象:“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有些工作没有实际开展,没有获得实际成效,到了时间节点成果不够光鲜,只好用材料去应对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推材料”的人能不难吗?这样去绞尽脑汁憋材料,自然让人抓狂。
材料为何多?多在缺乏对工作的科学设计,多在缺少对工作的具体落实。过去有一些单位和领导,本是三两页纸能讲明白的问题,硬是要追求“妙笔生花”,似乎不讲个把小时就体现不出领导水平;本是通俗易懂的思想观点,硬要讲究骈散结合,押韵对仗,写得比春联还要工整;本应拿出猛药去疴的实际行动,最终却成为以材料应付材料。久而久之,可写可不写的材料,一定要写;可发可不发的通知,发了再说;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开了也无妨;可有可无的“经验”,多一条不算多。
文风关乎人才,需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为何一些“笔杆子”感到身心疲惫,甚至申请转业,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艺多压身”“能者多劳”的人才培养模式。稿件交给别人不放心,大项活动一开展,各个部门都来寻求帮忙;一些领导对“笔杆子”的综合素质培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培养写作能力,不培养调查研究能力,长期脱离基层实际,办工桌成了主战场。解决这一顽疾,领导干部必须用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在注重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综合发展,提倡岗位轮换,让更多人得到锻炼。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强军、转变作风的成效全军官兵看在眼中,也能从身边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端端常听有的基层官兵说:“现在更忙了更苦了更累了,但心情舒畅,因为干得有希望,干得有盼头,干得有目标。”是啊,哪一个携笔从戎的军人不是抱着强国强军的梦想而来?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和担当,又岂是一句“为了出路”所能定义的?
所以,端端相信,“笔杆子”们不怕忙。为打赢而忙,再苦再累又何妨?当梦想越来越近,苦点累点算什么?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