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昌邑城隍庙:平度城隍庙

昌邑城隍庙:平度城隍庙大殿始建年代无考,从殿内高大石柱上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平度知州舒士贵所撰刻的长联可知,大殿的主体结构均为康熙年间所建。

昌邑城隍庙:平度城隍庙(1)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先民们认为凡是与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正式下旨封城隍为王,并按行政区划将城隍等级制,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神,在统治者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

昌邑城隍庙:平度城隍庙(2)

昌邑城隍庙:平度城隍庙(3)

平度城隍庙位于平度市区,是胶东尚存的极为珍贵的古建筑,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数次重修,增筑了山门、两厢、主持住房等建筑,成为一座占据州城南一隅的大型庙宇,直到民国初仍保留着昔日的盛貌,香火一直很盛。民国期间,当局废庙宇、毁神像。建国后,城隍庙先后为剧院、驻军营房、百货市场、五金及百货公司、粮食局仓库、汽车站、新华书店等单位占据,六七十年代,城隍庙大殿脊兽惨遭砸毁,龙凤纹脊件被石灰抹盖。1980年春,上覆绿色琉璃瓦规模稍逊于大殿的三殿又被拆除,就地建起新华书店门市楼,城隍庙仅余一座孤零零的大殿了。

1984年城隍庙大殿正式划归博物馆管理,2009年平度市政府拨款对其进行彻底修缮。

昌邑城隍庙:平度城隍庙(4)

重修的城隍庙大殿,仿宋代建筑模式,古朴浑厚,雄伟庄重,属单檐歇山式,垂脊长,戗脊短,屋顶重心下移,有泰山压顶浑然不动之姿。南北两面屋顶,黄绿琉璃瓦像宽阔的大瀑,从脊部斜垂下来,至屋檐才微微上翘,显得既有气势又精彩。檐部无斗拱,两层椽子略为上翘,给人以庄重之感。大殿周围出廊,由20根方形石廊柱支撑。整个屋顶由8根高10余米的整体方石柱高高顶起,殿内雕梁画栋,气势威严。进入大殿,雕梁画栋,气势森严,两根高大石柱上镌刻着一幅长达七十四字的楹联:“神德洋洋数百里土地人民於焉司命愿十雨五风疆域内岁时永熙造福黎庶便是效灵社稷”;“明威赫赫几千般机关巧诈到此何凭看彰善弹恶幽冥中毫厘不爽思量身后应须检点生前”,楹联正楷书写,遒劲有力,对仗工整,平仄讲究,至今清晰如初,为大殿增色不少。

大殿始建年代无考,从殿内高大石柱上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平度知州舒士贵所撰刻的长联可知,大殿的主体结构均为康熙年间所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