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关于达·芬奇的创造力,苹果总裁史蒂夫·乔布斯曾在某场产品发布会上以一张路标图形容,图上是人文艺术与工程技术的交叉路口,而达·芬奇就在路口中央,他不但“在人文艺术和工程技术中都能发现美”,并且“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这就是典型的天才。咱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创造力的本质就是现在流行的“跨界”。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做事不专一肯定是啥事都做不好的,但达·芬奇却偏偏属于例外。只要对某个领域或某门学科发生兴趣,他的注意力就会立刻转向那里,一心一意地探研,甚至不惜放下手中紧迫的工作。所以,在他研究过的领域里,几乎都留下远超于同时代的发明成果。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对飞行现象非常着迷,不但认真研究了各类鸟类的飞行,而且发明出好几台飞行器,其中就有直升机、轻型滑翔翼等,比莱特兄弟早了近500年。后来,他还将这一发明用在了他策划的几部大型演出上,当时在米兰就造成了轰动。很多人惊异于他那丰富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

很多人认识达·芬奇都是从那个著名的画鸡蛋的故事开始的。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1)

当时达·芬奇才十四岁,他跟着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家佛罗基俄学画画。第一堂课是画鸡蛋,达·芬奇画得很认真,把鸡蛋放在桌上,换不同的角度来画。可是,第二堂、第三堂……都是画鸡蛋,连画几个月,他终于不耐烦了。这时,老师才告诉他,每个鸡蛋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和光线的不同都会让它改变形状。所以,只有把鸡蛋画好了,才能开始学画画。

达·芬奇听后,又开始抓起画笔,重新画鸡蛋。据说,画了整整6年,老师才让他正式学画画。经过勤学苦练,达·芬奇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师。这个故事特别励志,直接告诉人们:想成为达·芬奇那样的大师,就得专心不二,外加勤学苦练。但现实中,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达·芬奇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他绘画生涯不过50年左右,留下的画作才23幅,算起来平均两年多完成一幅,其中还有4幅是未完成的。他兴趣广泛,容易分心,在现存的7千多页手稿上,记满了他在几何学、解剖学、军事工程、地质学、植物学、水利工程学、建筑学、天文学等众多学科上的研究和创意。很多人认为他在其他事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耽误了画画,说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巨大的损失。”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2)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做事不专一肯定是啥事都做不好的,但达·芬奇却偏偏属于例外。只要对某个领域或某门学科发生兴趣,他的注意力就会立刻转向那里,一心一意地探研,甚至不惜放下手中紧迫的工作。所以,在他研究过的领域里,几乎都留下远超于同时代的发明成果。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对飞行现象非常着迷,不但认真研究了各类鸟类的飞行,而且发明出好几台飞行器,其中就有直升机、轻型滑翔翼等,比莱特兄弟早了近500年。后来,他还将这一发明用在了他策划的几部大型演出上,当时在米兰就造成了轰动。很多人惊异于他那丰富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评价他说:“他的科学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那么人类的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达·芬奇身上的这种创造力到底从何而来?很多人认为,达·芬奇肯定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否则一个凡人怎么可能有这么顶尖而丰富的创造力呢?

其实,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已经在《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为我们揭秘了达·芬奇的创造力密码。他以现存的达·芬奇7千多页的手稿为线索,带着我们一同探讨创造力的本质、创造力的来源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3)

咱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创造力的本质就是现在流行的“跨界”。

关于达·芬奇的创造力,苹果总裁史蒂夫·乔布斯曾在某场产品发布会上以一张路标图形容,图上是人文艺术与工程技术的交叉路口,而达·芬奇就在路口中央,他不但“在人文艺术和工程技术中都能发现美”,并且“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这就是典型的天才。

其实,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跨界。在现代人的眼里,跨界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就是不仅深耕自己的领域,还与其他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融合渗透,放大各自的价值,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独立体。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4)

达·芬奇最早是以画画而出名。他14岁时被父亲从芬奇镇带到佛罗伦萨,因独特的绘画天赋,被著名的艺术家佛罗基俄一眼看中,收为门下。他出师后,从佛罗伦萨去了米兰,凭借自己在演出戏剧上独特的构思和策划能力,受到米兰当权者卢多维科的青睐,顺利地进入了米兰宫廷。

说起这次的跨界,达·芬奇也是无心之举。他来米兰前,专程给卢多维科写了份推荐信,细数了自己在军事工程方面的才能,偏偏对方一条也没看上。正沮丧之余,碰巧遇上了米兰的大型庆典活动正缺人,他在佛罗伦萨时就喜欢这些,二话不说就加入了。戏剧演出、庆典活动中涉及到很多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元素,例如舞台设计、舞台音乐、布景等,他在绘画、军事工程、音乐等方面能力正好统统都能用上。当时,米兰的很多戏剧和庆典中都有机械上的特效,基本都是由他来设计。例如,通过绳索和滑轮的机械设计,制造出夜空中星星坠落或是繁星闪烁的场景。

他还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出众多令人震撼的舞台效果,譬如冥界的场景。当时,他设计了一个大型的球体,开始是封闭式,随着演出的进程,在某一刻突然打开,旋转成两个背对背的半圆形舞台,这就代表着冥界。

他在戏剧策划上的创新能力不但获得了卢多维科的认可,而且让他获得了高额的薪水,还为他带来了一定的名望,所以达·芬奇这次跨界是很成功的。当然,在很多后人的眼里,达·芬奇的这一举动属于不务正业,是对才华的一种浪费,他应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绘画上。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不久之后的画作《最后的晚餐》。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5)

这幅画是卢多维科正式成为米兰公爵后,委托达·芬奇画的。画里,耶稣坐在中间,告诉自己的门徒,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听后每个人的反应和表情都不一样。这幅画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达·芬奇使用了很多透视法和光的技巧,人为地创造出一个最佳的观看位置。此外,画里更融合了很多戏剧的元素。譬如,每个人物都固定在最前排,如同一出戏剧,他们的手势、表情都带有很夸张的色彩。坐在中间的耶稣好像刚刚发完言,嘴还微微张着,表情显得平静。再看其他人,有的愤怒,有的犹疑,特别是叛徒犹大,慌乱中手臂竟然碰倒了盐瓶,身体怪异地后仰,一脸的惊恐与不安。每一个人都如同一部戏剧中的演员,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最后的晚餐》也是一次成功的跨界作品,将人文艺术、戏剧表演和光学技术融为一体,给这幅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其实,创造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神秘,说白了就是现在流行的“跨界”,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般遥不可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力,因为它根植于人类的天性:

第一就是好奇心。

说起达·芬奇的好奇心,和一般成年人的好奇心还是有着不同。他的好奇心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纯粹是因为好奇而专研,为求知而求知。他所探询的问题,大多是孩子10岁后就不再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两只眼做同步运动,是哪条神经在支配?”、“人的子宫如何开始发育”,还有牛的胎盘,啄木鸟的舌头等等。他的好奇心被定格在10岁以前,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阶段。有人认为,正是这种好奇心才导致了他的拖延症,耽误了他画画的正业,其实不然,正是这种好奇心才让他在画画上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6)

在画《蒙娜丽莎》时,他对人类的笑容产生了好奇,专程来到圣玛利亚诺娃医院地下的停尸房,从死人脸部的肌肉、神经元入手,去研究人的微笑是如何形成的,并将他的研究成果绘制成一幅幅解剖图,记录在笔记中。正因为他的好奇心,这世上才有了像《蒙娜丽莎》那样神秘而动人的微笑。

要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力,才会发现常人所容易忽略的地方,并萌生出好奇心,也正是由于这种敏锐的观察力,才会让人积极地在种种细枝末节中找寻答案,以满足好奇心。所以,观察力——就是创造力来源的第二点。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7)

达·芬奇因为私生子的身份,从小跟着祖父母在芬奇镇生活,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从小在大自然中长大的他有着异常敏锐的观察力。例如,一天晚上,他看到一道闪电在建筑物上方出现,就在那一瞬间,建筑物显得比平时要小,于是他就计划一系列实验,想验证自己刚才的观察。实验证明:物体被光线包围时,确实会看起来更小,而在雾气和黑暗中会显得更大。

创造力来源的第三点就是——对完美的追求。很多人认为好奇心是达·芬奇拖延症的主要原因,其实对完美的追求才是他拖延症的根源所在。达·芬奇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一旦他发现自己无法达成目标,他宁愿放弃,也不愿完成。当他出师后,曾在佛罗伦萨成立了个人工作室,接了三笔订单,其中有两笔单子就是因为他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最终他选择了放弃。

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花了整整16年的心血,但是最终这幅画都没有交付给客户,他一直把它放在身边不断地修改,直至临终。在他眼里,画如果交付出去,就表示这幅画已经完成,但在他看来,《蒙娜丽莎》并不完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把这幅画翻出来看看,不断进行修正,而每一次的修正对他而言,都是一次提升。正因为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他不断地把新的创意添加进去,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完美的《蒙娜丽莎》。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8)

创造力是人类的天性,来自好奇心、观察力及对完美的追求,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历经的不同磨难,我们身上的创造力也会慢慢地消失,但达·芬奇却是个例外,他一直成功保持着自己蓬勃的创造力,并延续在他的一生中。

谈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谈谈他的私生子身份及当时整个时代的背景。他的父亲是公证员,但是母亲却是普通的农家女子,因为私生子的身份,他无法子承父业,也无法接受社会正统的中产教育,所以他出生以来就一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12岁才被父亲带到身边。也正因为他特殊的身份,令他在父亲家中,一直显得特立独行,无法和其他兄弟姐妹融合在一起。

此外,达芬奇出生在中世纪的尾声,成长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和艺术正逐渐复苏,鼓励每一个有想法的、有创意的人去积极交流和创造。个体身份的因素和整体社会的因素,对他的创造力的保持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但让他将创造力坚持和延续下来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自身——坚持自我和敢于质疑的态度。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9)

先说第一点,坚持自我。一直以来,达·芬奇的拖延症受到很多的非议,特别是他的父亲和资助人,他们都想尽方法来督促他,但他一直我行我素,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画。在绘制《最后的晚餐》时,他经常一大早就爬上脚手架,对着壁画看上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对创作的人物进行审视和批判”,或者到中午才现身,抓起画笔,添上一两笔后就扬长而去,很多人,包括他的资助人米兰公爵卢多维科都无法理解他的工作习惯,但他始终坚持自我。终于当《最后的晚餐》完工时,他以精美绝伦的画作回应了所有人的质疑。

第二点是敢于提出质疑。这种质疑不仅是针对他人,也是针对他自己。

达·芬奇因为没有受过正统教育,所以他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自己的经验总结,而这种经验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获得的。例如,当他开始对人类心脏产生兴趣时,他就设计了一个玻璃装置,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所以,刚开始进入社会时,他非常鄙视理论知识,坚持实践出真知,曾在笔记里记下了数十句如“这可以用实验证明”之类的话语。但是,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对于理论知识不再是完全抵触,开始有意识地从书本上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理论和实践可以相互补充。他在笔记上写下:“实践必须永远建立在可靠的理论之上。”他被后人称为“推动实验与理论对话的重要思想家之一”,比伽利略早了约一个多世纪。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10)

从古至今,创造力都是人类自带的天赋,是每个人生来有之的。它从未离开过我们,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不自觉地隐藏起来。

他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世人都以为他的创造力来自未来(11)

开启创造力的密码就是找回自己的童心,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用孩童般的观察力去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坚持自己的完美追求,回归自己的初心,为求知而求知,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