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不立而埋在旁边土堆里,山村的墓偈向死而生
墓碑不立而埋在旁边土堆里,山村的墓偈向死而生施展怪诞奇经的幻术构塑自我梦魇式的城堡自缚于亲手编织的巨网在赤血色的盾牌前袒露灵魂的颤栗倚卧纸折的月亮船静待洪水的浸溺
原创作者|国学菌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0字|阅读约5分钟
于幻灭处寻一绝望的死光
自缚于亲手编织的巨网
在赤血色的盾牌前袒露灵魂的颤栗
倚卧纸折的月亮船静待洪水的浸溺
构塑自我梦魇式的城堡
施展怪诞奇经的幻术
将亡灵从地狱招引
在明媚的星光下共舞
黑色的大氅徜徉于冷淡的夜
勾魂的悬灵游荡在颓靡的岔路
诗人伏案于阴冷的一隅
却不料被死神钩摄住魂灵 封闭了言语
喝下孟婆悉心调制的迷魂汤
沉醉在无端的地狱
于人间留下了残缺的呓语
这是我曾经写过的一首关于死亡的小诗,言语中充斥着死亡的可怖,似于暗夜中淡漠地弹奏了一首死神永生的安魂曲。自我于生前沉寂,于死后平静,但在生与死的刹那间,疯狂的呓语回荡在地狱般的梦境,一道绝望的死光穿透生与死的禁忌,投射到我的心中,不免有些许震颤与颓然。
但正如冯至所言:
三十年代,我否定过我二十年代的诗歌;
五十年代,我否定过我四十年代的创作;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我把过去的一切都说成错。
如今的我再回首曾经写下的这首小诗时,不免觉得有些许“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可笑与天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世事无常,祸福相依,谁也无法预料何时会走向死亡,谁也无法控制人生的跌落与成长。
有时我会嘲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单纯,但之所以这句话会被许多人热捧,正是因为它是我们内心的希望,同时也是难以企及的那一束光。于我而言,人与飞蛾其实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趋光动物,不过是一个为了心中的光而前行,一个为了现实的光而扑火罢了。谁也无需嘲弄谁,因为我们都是同类。
但是飞蛾扑向现实的光终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类追求心中的光在这条向死而生的路上也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有时还难以追寻到,最终带着些许的遗憾与残缺的呓语投入了无边的地狱。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改变”,然而有些人为了这个看似卑微的愿望而用尽了毕生全部的力量。于他们而言,“我命由我不由天”更像是一句空壳的口号,外表华丽,极具诱惑,然而内核却空空如也,凭借它,眼前的一切危机都无法解决。
因此,顺应天命,遵循规律,于无常中寻觅有常,成为了无数人秉持的价值观。仿佛一切皆由天定,一切生死皆有自我运行的规律。正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向死而生”,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每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仿佛头顶上时刻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知何时会落下,可能数十年之后才会有所松动,也有可能下一秒就直直坠下。也许正是因为死亡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仿佛是“天道”把握了你生命的脉搏,不知那一刻它会让脉搏停止跳动,因此对于死亡的可怖随着时间的绵延而渐渐淡化,正如温水中的青蛙感觉不到对死亡的恐惧那样,此时的人类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是否有资格去嘲笑那温水中的青蛙呢?我们与它不过是同类罢了。
但是也有一群人心中怀着对于死亡的恐惧,时刻想要跳出死亡的牢笼与生死禁锢,并为之奋斗终生,于是在人生路上拼命追逐着,似乎一定要到达前方的终点,去获得那份用毕生精力追逐的短暂快感。然而于多数人而言,追逐到时,也意味着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抑或生命的终点。然而行者匆匆的旅程却忽视了人生街角那最美的风景,错过了路边于灿烂千阳中绽放的野菊花与随风摇曳的行道树。再回首时,在人生路上跑动时扬起的灰尘让身后的一切变得朦胧,模糊了过去的记忆。
这就是两种人生,两个不同的结局,一种愿做“温水中的青蛙”,向死而生,归于平静,一种愿做人生的“追梦者”,人定胜天,追梦而行。然而两种人生无所谓对错,无所谓优劣,也无需互相嘲弄。
但于我而言,前者似乎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更能注意到后者所忽视的最美的街景,更能于暮年追忆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更能发现其中的小美好,小辛运。最终,当达摩克里斯之剑落下时,犹如一缕随风摇荡的柳絮,缓缓地落于头顶,带着欢欣离开人世,归于平静。正如冯至于山村偶遇的路边墓偈上别饶风趣的铭语那般:一个过路人,不知为什么,走到这里就死了。一切过路人,从这里经过,请给他做个祈祷。这些看似简陋的铭语,却能带给我一种莫名的感动。它不似墓园中“愿你在上帝那里得到永息……”这样千篇一律的铭语,而是流露出农人的朴实与幽默。他们看死的降临是无法抵御的,因此于无可奈何中就把死写的潇洒而轻松。如一位农夫墓偈上的铭语那般:我生于波登湖畔,我死于肚子痛。将对于死本能的恐惧化为俏皮的言语,将一切看的云淡风轻。因此,于他们而言,生命的终点,生死的界限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死亡也并没有那么可怖,向死而生,最终归于平静,或许这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最豁达的生死观。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或许,这才是最好的墓志铭。或许有时,做一只“温水中的青蛙”也没有什么不行。
我乘着斜风细雨
来到一家坟墓
墓旁一棵木槿花
便惹得风狂雨妒
冯至
原创作者|国学菌
拙文一篇|愿得斧正
关注我@国学菌|每日分享考古、历史、诗词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