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李白谁先去世:他活着的时候爱交朋友
杜甫李白谁先去世:他活着的时候爱交朋友历史学家们经过考证,确定李邕是无辜的,完全是丞相李林甫公报私仇,才让70岁高龄的李邕被杀,而不得善终。近年来,随着全国中小学教育书法学习日益兴起,李邕的书法也开始走入学生的书法课堂,被更多的学生学习和临摹,由此可见现代书法专家对李邕书法的认可,或许这也能够弥补李邕的一些遗憾吧。李邕被杀之后,李杜二人悲痛不已,虽然他们结识不过才2年,但却胜过20年的好友。史料记载,杜甫为李邕写了一首吊唁诗,即《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此诗全文410字,充满了悲愤之情,如“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李白听闻李邕的死讯后,彻夜未眠饮酒作诗,写了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全文347字,表达了对当权者的痛斥,如“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读完全诗,不禁让人捶胸顿足,泪流满面。史料记载,李邕出生
从古至今,有才能的人都不乏好友,甚至好友还能为其两肋插刀。比如,唐代有个大文人擅长写碑,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是他的好友,而且他不幸去世之后李杜二人还争相为其作诗吊唁。在历史上,能让李杜都为其写诗的人没有第二个,那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如果您也想认识他,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李白和杜甫是家喻户晓的唐代大诗人,他们犹如唐代诗坛的两根顶梁柱,缺一不可。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一生放荡不羁,其诗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之为“诗仙”。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因此他还得叫李白一声大哥。杜甫被誉为“诗圣”,他一生忧国忧民,诗歌富有现代主义色彩,可以说与李白的诗词截然相反,但是二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到了极致,所以成就了他们今天的美名,这对我们来说也有教育意义。
在唐朝社会中,文人之间最好的礼遇莫过于为对方写诗填词,因此能让李白或杜甫为自己作诗,那就算是当时最有面子的事情了。对其他人来说,若能求得李杜二人其一就算不得了,如果都能得到那简直就是奇迹,然而这个奇迹还真就出现了。这位幸运的人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
史料记载,李邕出生于公元678年,他自幼就被称之为神童少年,长大之后更是才华横溢,最后经过科举及第步入仕途。李邕的仕途之路只能说一般般,没有太多了亮点可寻,或许是他把当官的心思都用来练习书法了。李邕的书法出自“二王”,但是吸其精髓又自成一派,摆脱了魏晋的旧气,被当时人称为“风度闲雅”。
李邕有写碑的爱好,每当他手头拮据的时候就会给别人写碑,然后换取一些生活费。久而久之,李邕写碑的名气也来越大,很多人甚至都提前一年找他“预约”,所以也难怪李邕在当官方面不上心。李邕写碑赚的钱远比他当官的俸禄多,但他并非是吝啬之人,反而十分慷慨地将其写碑的收入都用来结交朋友,甚至帮助生活困难的好友度过难关,所以李邕在当时文人圈里的名声和才华都很好,不然李杜也不会都为他写诗。
史料记载,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杜二人在齐州游玩,期间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便邀请李杜二人共饮,由此他们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此后不久李邕竟惨遭厄运。公元747年,京城左骁卫兵曹柳绩因为和岳父不和,所以就污蔑其岳父背地里指责皇上。后来,丞相李林甫得知此事后经过审理,便将曹柳绩和他岳父都下狱治罪,结果李林甫又查出来曹柳绩和李邕往来密切,另外再加上李林甫和李邕不和,于是李林甫就将李邕又牵涉其中。最终,李林甫给李邕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然后将其处死了,时年七十岁。
李邕被杀之后,李杜二人悲痛不已,虽然他们结识不过才2年,但却胜过20年的好友。史料记载,杜甫为李邕写了一首吊唁诗,即《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此诗全文410字,充满了悲愤之情,如“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李白听闻李邕的死讯后,彻夜未眠饮酒作诗,写了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全文347字,表达了对当权者的痛斥,如“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读完全诗,不禁让人捶胸顿足,泪流满面。
历史学家们经过考证,确定李邕是无辜的,完全是丞相李林甫公报私仇,才让70岁高龄的李邕被杀,而不得善终。近年来,随着全国中小学教育书法学习日益兴起,李邕的书法也开始走入学生的书法课堂,被更多的学生学习和临摹,由此可见现代书法专家对李邕书法的认可,或许这也能够弥补李邕的一些遗憾吧。
其实并非帝王将相才有历史,古代的文人墨客,甚至是贩夫走卒也都有历史,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地阅读和学习,并从中发现古人对生活的态度,对我们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毕竟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参考资料:
《李白与杜甫》作者:郭沫若,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