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技巧蚊子为啥只咬你,蚊子喜欢咬你的原因在这
生活小技巧蚊子为啥只咬你,蚊子喜欢咬你的原因在这有人被咬得苦不堪言有人却毫发无损?可不是“体胖”就能概括的明明同处一个空间蚊子容易被哪类人吸引?据@人民网 报道:研究证明,呼出二氧化碳比较多、爱出汗、新陈代谢比较快的人更受蚊子喜欢,而一般体胖的人更容易满足以上三点,也更容易遭到蚊子的“攻击”。想必“蚊子叮咬”“体胖”这些字眼触及了不少人的灵魂#体胖的人更容易遭受蚊子叮咬#当仁不让地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围观留言
天气渐热
蚊子侵扰越发频繁了~
蚊子叮人可是很双标的
快来看看你是“吸蚊体质”吗?
蚊子容易被哪类人吸引?
据@人民网 报道:研究证明,呼出二氧化碳比较多、爱出汗、新陈代谢比较快的人更受蚊子喜欢,而一般体胖的人更容易满足以上三点,也更容易遭到蚊子的“攻击”。
想必“蚊子叮咬”“体胖”这些字眼触及了不少人的灵魂#体胖的人更容易遭受蚊子叮咬#当仁不让地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围观留言
明明同处一个空间
有人被咬得苦不堪言有人却毫发无损?可不是“体胖”就能概括的
其实,小小的蚊子身上有很多感受器,比如温度感受器、湿度感受器和一些化学气体的感受器等。蚊子依靠这些感受器,选出自己偏爱的人群。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出,
蚊子爱咬以下几种人:
一是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
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
二是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
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或呼吸节奏本身较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人的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三是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之所以昼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趋暗的习性,如果穿着深色衣服,在夜间便会呈现一团黑影,蚊子会向着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黑颜色衣服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白色。
四是新陈代谢快的人。
因此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
五是化过妆的人。
大多数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更受蚊子“青睐”。
六是孕妇。
孕妇对蚊子的吸引力是普通人的两倍,加上体温的升高,孕妇比其他人多呼出20%的二氧化碳。
七是饮酒的人。
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或服用了降压药之后,也会变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一不小心就成了蚊子喜欢的那个人了!怎么样才能拒绝这样的“喜欢”呢?
常洗澡少用香水
常洗澡,保持皮肤清爽,流汗时及时擦去汗液,可减少汗液气味对蚊虫的吸引。少用香皂、香水或带花香味的化妆品等物品。但并非所有的香味都会招惹蚊子,如古龙香水因带檀香味反能起到驱蚊作用。
放几盆驱蚊植物
蚊子对特殊的气味比较害怕,一些天然植物对蚊子有驱避作用,如夜来香、艾叶草、除虫菊等。柠檬草油、香茅和香叶醇等气味蚊子也不喜欢。
户外活动穿浅色
在蚊子较多的地方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穿袜子,可减少人蚊接触,同时蚊子感觉到人的皮肤湿度降低、皮表挥发物减少,也会减少叮咬。
正确使用驱避剂
驱避剂是一种为驱赶蚊子而往身上涂抹的药物,可涂抹于手臂、脸颈等裸露皮肤处,一般4小时有效,记得及时补涂。药效与活动量、出汗量有关,如果在户外,药效持续时间可能会缩短,也应及时涂抹。
传统蚊帐电蚊拍
手、报纸、苍蝇拍、电蚊拍,这些物理攻击直接又有效!婴幼儿防蚊最好的方法还是使用蚊帐。
清理家中的积水
及时更换花瓶及水生植物内的水,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积水,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保持室内干燥无积水,也可有效防止蚊虫。
再怎么谨慎,相信多数小伙伴还是难逃蚊子叮咬被叮咬后怎么处理呢?挠一挠?掐掐掐?
其实,面对蚊子赐予的“红包”抓挠会让身体释放更多组胺不仅感觉更痒,还可能造成感染掐十字呢也不过是以痛止痒
科学止痒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刚被蚊子叮咬时
用冰块冷敷或轻轻拍打被咬处,再涂上清凉油等外用药;尽量避免抓挠;一般被叮15分钟后瘙痒感会明显消退;如特别痒,可用炉甘石洗剂、苯海拉明软膏等擦涂止痒。
局部起大包时
如果已经起包,可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叮咬部位,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可适当选用艾洛松等激素软膏,采用点涂、薄涂法,一天一次,连用不超过3天;超过3天不消退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红肿发炎破溃时
皮肤抓破后有轻度感染者,可使用红霉素软膏或浓度为1%~2%的龙胆紫等药物涂抹,预防严重感染;化脓感染者如伴有发烧、寒战,最好及时就医。
@小伙伴们
防蚊驱蚊攻略
你学到了吗~
小坊祝各位灭蚊侠
在以后与蚊子战斗的日子里
“一拍即中”!
嗡......嗡嗡......啪!
欧耶~
新晚报综合央视新闻、人民网、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网友评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