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价款调整计算案例:如何看待法律法规变化引起价款调整的
合同价款调整计算案例:如何看待法律法规变化引起价款调整的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造价法律问题了,小编也整理了一些造价相关知识的资料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哦~
投标前或合同签订前28天规定,是放之四海而且准的清单规范,过于宽泛,合同实务中,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中尽可能穷尽或包容,信息公开,在28天内非正式版或获取资料平台与官方公布的信息与文件执行日期都会有偏差,这28天规定太宽泛,没有眀确界定,在合同签订时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也是工程领域中的常见问题,关于法律法规变化的规定。《2013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9.2关于法律法规变化:招标工程以投标截止日前28天、非招标工程以合同签订前28天为基准日,其后因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生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增减变化的,发承包双方应按照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据此发布的规定调整合同价款。这条规定主要是说招标工程以投标截止日前的28天,也就是开标那天往前算28天,前28天再往前的时间段所发生的一切法律法规变化,投标人在投标时都应该考虑到,并且体现在合同报价中。如果是在28天之内或者28天之后发生了法律法规变化,因为这部分变化而引起的工程变化增减,发承包双方应当按照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规定来调整合同价款。因为在投标截止日之前28天再往后的整个期限,都不是投标人或发包人能够预料到的范围或已经知道的范围。所以投标前或合同签订前28天往后,法律法规的变化应该由发包人来承担风险。
问题中提到投标前或合同签订前的28天的规定过于宽泛,28天内非正式版本或获取资料的平台,与官方公布的信息与文件执行日期会有偏差。这种说法其实是因为对法律的发布以及生效存在误解。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都是完全公开的。法律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比如2020年5月公布通过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才正式生效。法律公布以后,一般都会延后一段时间才生效,所以在法律生效时,一定都会有官方公布的正式文本。法规是由国务院的国务院令发布,它的发布时间和生效时间也都很明确,不会存在未经公布即生效的法规。国务院部委的规章以及地方政府规章制定和发布也都受《立法法》约束的,可见生效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都可以通过官方平台获得正式的规范内容,所以并不存在28天的规定太宽泛的说法。另外需要单独强调一下政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实务部分规定了关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政府规章内容,其中并不包括政策。对于政策的调整,整个造价领域和工程领域的人员大多有所误解,政策是国家的有关政策,而一些人工费调整的文件和扬尘治理文件等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政策。
总结来说,正式的法律法规都会在生效前公布正式的文本文件,不会存在未经发布就直接生效的法律,所以《2013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关于法律法规变化的28天规定也是具有合理性的。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造价法律问题了,小编也整理了一些造价相关知识的资料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