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绘画老师基本功每日必练简笔画:谈吴绍人先生的绘画

绘画老师基本功每日必练简笔画:谈吴绍人先生的绘画不迁就,不懈怠,这是吴绍人艺术生命的两大支点,也是吴先生带给我们深刻的艺术启迪。“不迁就”就是不固步自封和自以为是,不迷信传统也不膜拜外来理论,多一些坚守和自在,少一些随波逐流。“不懈怠”就是不荒芜、不松懈,以强大的意志力和执着情深的热爱支撑起艺术的探索。勤勉,成就了一个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和应有的艺术品质。吴先生走笔运墨臻于化境。线条,在吴先生的笔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层次、有意味、有生命的叙述单元,容纳着无限丰富的内容。在格调上,俭省流丽,饱满劲到;墨色,清闲散淡,偶尔在强调时才会浓艳。在气质上,属于寓动于静,外柔内刚之类。作为在“徐悲鸿院长所创立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画家,吴先生对于师辈提出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观点自然是心领神会。但是吴先生不会把笔墨功夫拘囿在写实赋形的“状物”层面,而能够避实就虚,离形得似。他深刻领会“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传统,善于

绘画老师基本功每日必练简笔画:谈吴绍人先生的绘画(1)

吴绍人作品《趣》

作者: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建昌

年逾七旬的吴绍人先生说:“在我的理解里,艺术和生命是同义词。”这话一经说出,就有一份沉甸甸的托付。的确,吴先生是一位视艺术为生命,把生命托付给艺术的人。生命因艺术而延展,艺术因生命而丰润。艺术成就了吴先生的诗意,诗意也成就了吴先生的艺术。我看吴先生,觉得亲切、温暖,文质彬彬、虚心内敛,平淡得近于朴拙,有着一双含笑、洞察的眼睛。这是画家的精神气韵,也是画家作品的生命底色。所以,画家笔下虽然有着不羁的构形和由此生成的对观者的冲击,但绝对没有无绪的狂乱以及对艺术的冒犯。吴先生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位艺术家的虔诚,一份对绘画一往情深、经久不变的热爱。饱尝数十载艺术探索的苦辣酸甜之后,吴先生依然“壮心不已,童心依旧”。《吴绍人艺术集(中国画卷)》精心收录了画家2004年以来的部分作品,其中仅2014年的画作就达40幅,其创作精力之充沛,艺术生命力之旺盛,令人叹服。

吴先生以水墨人物画见长,人物画中又尤擅女性人物。吴先生笔下的人物,姿态神情各不相同——无论年轻年老,男人女人,裸体或半裸体。唯一相同的,是画里的人物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美”在这里并不具备鉴赏的意义。他(她)只是拥有作为存在的身体,有的丰满,有的瘦削,有的舒展,有的扭曲。看惯了甜美、优雅、健朗的理想化的身体,这样暴露出赘肉、皱纹和下垂乳房的身体会让观者一时难以接受。但越是难以接受,观者越是要看个究竟。很显然,画家的意图,不是表现按照既定审美标准组织起来的,以牺牲差异和个别为代价的传统意义上的“美”,而是要穿越虚假的审美意识,直抵存在本身,呈现艺术之为艺术的别一般真实。带着好奇与惊讶、发现与领会,画家用笔墨来实现对于现实人物的“审美”变形与“理想”重构。

夸张与变形,是艺术的需要,也是真实的需要。画家虽然吸收了诸多西洋画法的技巧,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他水墨人物的协调感,他的画证明了这种夸张和变形的处理正是营造文气四溢的古典氛围的必要条件。夸张和变形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心理意象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带给观者一定的视觉刺激。在《少女(2)》中,女孩的下巴、肩膀、臀部、大腿和脚跟都被刻意进行了变形化处理,下巴更为凸起,右侧肩膀原本在透视原理下是不可见的,但被夸张地添加出来,大腿被加粗加长,脚丫也随之变大。这样的变形不免使人物有些怪异,姿态拗扭,但并不失真,属于少女的活力以粗野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吴先生有能力揭示出人物在公开和私密空间里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体语言。放松和庄重,惬意和严肃,随性和安稳,这些看似对立的姿态情绪奇妙地存在于特定时空里一个人的身上,是最为真实的。一些隐秘的、不经意的小动作被画家敏锐地捕捉、放大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展现全裸或半裸的身体,似要从中解读出隐蔽的人性密码。比如《诗境》里姿态放松、双臂后枕的女子,《气度》中单臂支颊、未着上衣的女子,《韵味》里倚靠在沙发上、神情略有些睥睨的女子,《娴静》中趴伏在蓝色棉被上回望观者的女子,她们对于自己的身体,永远都是坦然的,有着自我感知并且是无拘无束的。这不是被亵玩、情色的身体,也不是遥远的、不可及的完美的身体,而是被呈现出的“是其所是”的身体。这些身体虽然有些模糊,但人物却始终离我们很近。他们带着花围巾或者花帽子,穿着简单的短袖上衣和裤子。在大街上,在电梯里,在候车站牌前,偶一抬头,我们就与他们相遇。这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以《郊野》(2013年)和《留影》(2013年)这两幅作品为例。《郊野》这幅作品的画面主体是一位倚臂侧立的女子,写实之外又有写意因素的渗入。侧对观者的女子衣着闲适,画者用细笔勾勒出女子的衣物,不着颜色,笔触轻缓,疏密有致。女子的手臂搭在背后的一根倾斜向上的树枝上,树枝粗壮,横贯画幅。端视之下,树枝鲜活起来,意境瞬间生成了。《留影》构图类于《郊野》,也是倚臂侧立的女子,上衣着淡紫色。画家在勾勒衣物时使用了较为粗重的线条,下笔精简,女子背后的树枝被处理得更加抽象,像是一团山水云烟,墨色也随之加重。画作名为“留影”,似要显示一种摄影般的真实感。有意思的是,大致相同的构图,因为笔墨不同,所传递出的意味也不同:《郊野》自然和野趣,《留影》写实和凝练。

吴先生走笔运墨臻于化境。线条,在吴先生的笔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层次、有意味、有生命的叙述单元,容纳着无限丰富的内容。在格调上,俭省流丽,饱满劲到;墨色,清闲散淡,偶尔在强调时才会浓艳。在气质上,属于寓动于静,外柔内刚之类。作为在“徐悲鸿院长所创立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画家,吴先生对于师辈提出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观点自然是心领神会。但是吴先生不会把笔墨功夫拘囿在写实赋形的“状物”层面,而能够避实就虚,离形得似。他深刻领会“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传统,善于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他服膺内心直觉,敏锐捕捉对象特点,笔简形具,纯任自然,是真正的中国气派。

不迁就,不懈怠,这是吴绍人艺术生命的两大支点,也是吴先生带给我们深刻的艺术启迪。“不迁就”就是不固步自封和自以为是,不迷信传统也不膜拜外来理论,多一些坚守和自在,少一些随波逐流。“不懈怠”就是不荒芜、不松懈,以强大的意志力和执着情深的热爱支撑起艺术的探索。勤勉,成就了一个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和应有的艺术品质。

友情链接:

4月9日至4月22日,学院品格——吴绍人先生作品邀请展在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举行。

吴绍人,1939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世纪80年代初起在河北师范大学任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国画家。他的连环画《赌据的风波》获全国第三届连环画绘画创作二等奖,作品有中国画《冬去春来》《早春图》《吴绍人画集》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