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会做事但是懂得变通:做事若不懂变通

不会做事但是懂得变通:做事若不懂变通诚然 数千年来 重义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留下来的事例多如牛毛、举不胜举 最有名的要算秦汉之际的季布 以一诺千金称名当世、名垂千古。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庄子·盗跖篇》 太史公的《史记·苏秦张仪列传》亦有转载。后世人感于尾生所为,创造出了“抱柱信”“抱柱之信”“尾生抱柱”等典故 连大诗人李白都有吟咏尾生的诗句 见于其《长干行》 句曰:“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这些都是夸赞尾生的 夸赞他守信重诺 至死不渝。要知道两人约的可是大桥下面 而不是其他的任何地方 尾生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毅然决然做出了一个让他名垂青史的决定:牢牢抱住桥柱子 继续等。姑娘始终没有来;来了也应该不会“举身赴清池” 去看看桥柱子那儿有没有人。河水却越涨越高 尾生就这么被淹死了。 尾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图片来源丨网络

不会做事但是懂得变通:做事若不懂变通(1)

图片来源丨网络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尾生的年轻人 他处了个对象 一次两人约定在一座大桥下见面。那会儿没有酒吧、咖啡厅什么的 大桥下面既隐蔽又安全 确实是谈恋爱的好场所。

尾生遵照千古不变的男人先到的约会守则 提前赶到桥下等待。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姑娘迟迟不至。尾生于是苦等 死等。

天有不测风云 结果一场大水把尾生的死等生生变成了等死。姑娘未来 河水突然暴涨。

要知道两人约的可是大桥下面 而不是其他的任何地方 尾生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毅然决然做出了一个让他名垂青史的决定:牢牢抱住桥柱子 继续等。

姑娘始终没有来;来了也应该不会“举身赴清池” 去看看桥柱子那儿有没有人。河水却越涨越高 尾生就这么被淹死了。 尾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

不会做事但是懂得变通:做事若不懂变通(2)

图片来源丨网络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庄子·盗跖篇》 太史公的《史记·苏秦张仪列传》亦有转载。后世人感于尾生所为,创造出了“抱柱信”“抱柱之信”“尾生抱柱”等典故 连大诗人李白都有吟咏尾生的诗句 见于其《长干行》 句曰:“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这些都是夸赞尾生的 夸赞他守信重诺 至死不渝。

诚然 数千年来 重义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留下来的事例多如牛毛、举不胜举 最有名的要算秦汉之际的季布 以一诺千金称名当世、名垂千古。

《周易》中有关诚信的内容更是贯穿始终 “有孚”“中孚”等字眼俯拾皆是。可是 尾生的做法总让人心里别别扭扭的不舒服 感觉他的守信和其他人总有些不同。

当然 这里绝对没有以小人之心诋毁尾生,如此这般是由于爱情的伟大力量使然 若是其他朋友之交 他可能溜得比兔子都快。可能不少朋友抱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只是碍于面子不明说罢了。

说白了 尾生这个人不是有点拘泥固执 是太拘泥固执了 变成了死脑筋。而且是见过死脑筋的 没见过这么死脑筋的。以他这样的做事方式 就算没有那场给他的生命画上句号的大水 以后也会有一场大雨、一场大火把他带走 总之 早晚要出事 肯定还不是出小事。

不会做事但是懂得变通:做事若不懂变通(3)

图片来源丨网络

很可惜 关于尾生的记载实在不多 仅有的只言片语还是出自善讲寓言的庄周先生之口 而且他和武侠小说里最早出现的高手一样 命中注定就是个垫背的 出场就玩完

于是一切就都成了无头公案 查无可查。不过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不小心遇着这么一位兄台 一旦他跟你较了真 没完没了 不依不饶 不抛弃不放弃 你拿他怎么办?

恐怕只能退避三舍 敬而远之。倘要和这种人生活一辈子 日子怎么过你还敢想吗?所以 有些时候 就很为几千年前那位没有被尾生等到的姑娘感到庆幸 两个人要真成了……太恐怖了 不想也罢。

尾生死了 生于庄子的寓言 死于庄子的寓言 可是从千百年的各种声音看 为他摇旗呐喊的大有人在 也就是说 对他的行为方式表示认同并奉为楷模的不在少数。再重申一下 我们在这里拉出尾生作为靶子 并非否认诚信 而是否认他的拘泥和固执

《周易》重诚信 但更注重一个“变”字。

穷则思变 变则通 通则久。”一语正是其精义所在。所谓“与时偕行”“与时变化” 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就是要赶上形势 做事要懂得变通

儒家把仁、义、礼、智、信奉为“五德” 信为其底线。孔子崇奉直道而行,按说应该坐在家里等各诸侯的聘书才对 可他也曾厚着脸皮四处奔走求售 也会委曲求全

卫国内乱 权臣孔悝被胁迫 孔门弟子子路和子羔(高柴)均为孔悝的家臣。孔子知道消息后 叹道:“柴也其来 由也死矣。”意思就是说:子羔快要回来了 子路只怕免不了一死。

为什么?孔子晓得子路是个倔脾气、死心眼 一定不会逃走的。

果不出他所料 子羔听说乱起 一溜烟往城门口跑 在城外刚好碰见子路往回赶 子羔苦劝他不听。当时城门已经关闭 子路进不去 刚巧有人要出城 就这工夫被他溜进了城。

结果可想而知 寡不敌众,子路受重伤 帽缨子也被砍断。他认为君子死不可不正衣冠 于是请求乱军少待片刻 他自己努力结好帽缨 从容死去。子路“结缨而死”也是一个有名的典故 从孔子的态度上我们不难窥知他的痛惜之情 而子羔临阵逃脱也并未受到他的责罚 可见孔夫子虽然把“义”列为五德第二 却也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也是讲求变通之道的

《周易》对固执拘泥、不知变通的态度有两段论述 分别是蛊卦的九二爻和节卦的九二爻。

不会做事但是懂得变通:做事若不懂变通(4)

图片来源丨网络

蛊卦九二爻:

九二,干母之蛊 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 得中道也

“贞” 在这里不可解释为正 应理解为固执。“干母之蛊 不可贞” 就是说纠正母亲的过失要好言好语地去纠正 不要太执拗,太固执。为什么呢?第二爻是一个阴位 需要阴柔一些 而九二是阳刚之爻 居于阴位 虽然占着下卦的中位 但是也不能一味刚强倔强 要讲究些方式方法 变通一下 柔弱一些 这样就可以像《象传》说的那样“得中道” 收到效果。蛊卦九二爻讲了一件家事 可是以内喻外 以小见大 我们也可以知道 遇事太固执、不知变通的态度是不为《周易》所取的。

不会做事但是懂得变通:做事若不懂变通(5)

图片来源丨网络

节卦九二爻也是讲的变通之道。

九二 不出门庭 凶。

秉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不出门庭 凶。”难道待在家里比出门在外还容易招惹麻烦?而且同样是不出门户 节卦初九爻爻辞是“不出户庭 无咎” 是没有灾祸 到了九二却成了凶 要说起来九二还居中位呢。这就是《周易》了不起的地方 它主要是按照不同的时位判断吉凶 体现的还是一个“变化”。

九二跟初九 时位已经变了 所以吉凶就跟着有了变化。初九是事物的最初始阶段 而九二则是已经居在下卦中位的阶段 所以这个时候是下卦最适中的一个时机。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是拘泥于节制 不知变通 不敢迈出庭院 不去把握时机 那肯定有凶险。因为此时你的道路畅通 正该出去闯一闯。

初九爻要往前走有九二挡道 其路不通 所以连户庭都不能出。 而九二上面是六三 阴爻挡不住阳爻 六三挡不住它 所以这个时候九二是不受拘束的 要勇敢地走出去。

可惜 蛊卦和节卦的九二都把机会给耽误了 就像我们例子所举的尾生和子路一样 不知变通 都落了个英年早逝。 要不然 应该还有许多美好的人生蓝图等他们去描绘 有很多辉煌的事业成就等他们去创造。最后奉送朋友们一句话: 遇事不要太固执 变通做事无大错。

文章来源:张其成讲读《周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