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举行欢迎晚宴,热烈欢迎这位第一个访华的美国总统。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迎来突破性进展。《西游降魔篇》宣传海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毛泽东诗词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次周星驰引用的其实是毛泽东的诗句。而且,周星驰也不会第一个引用这句名词的人。

前言: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2013年,周星驰上映了一部著名热门电影《西游·降魔篇》。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

当初这部电影在宣传的时候,海报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1)

《西游降魔篇》宣传海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毛泽东诗词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次周星驰引用的其实是毛泽东的诗句。

而且,周星驰也不会第一个引用这句名词的人。

01、尼克松引用毛泽东诗词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迎来突破性进展。

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举行欢迎晚宴,热烈欢迎这位第一个访华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大为感动,深情地献上祝酒辞。

谁也没有想到,在尼克松的祝酒辞中,他竟然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诗词: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2)

尼克松访华期间与毛泽东握手

尼克松巧妙地引用这段诗词,比喻中美两国敌对已久,时不我待,中美两国必须要改变之前的策略。

此次破冰之旅,大为改善了两国关系。

尼克松祝愿中美两国能一直和平,共同发展。

尼克松不愧是演讲高手,这段诗词引用得十分恰当,大方得体,传达了他以及美国希望与中国只争朝夕、建立良好国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尼克松由此创下一个记录,他成为第一位在公开场合讲话中引用毛泽东诗词的外国元首。

(2月22日,尼克松在游览八达岭长城时,又吟诵毛泽东另一篇诗词《沁园春·雪》,并向中方工作人员索要《毛泽东诗词》英译版)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3)

周恩来迎接访华的尼克松

现在问题来了,尼克松引用的这些诗词,是出自毛泽东哪一首名诗呢?

02、毛泽东和郭沫若

其实,尼克松引用的这首诗就是毛泽东的名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提起这首词,首先就要说到毛泽东亲密战友,诗友郭沫若。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豪、诗人、历史学家,还是一个革命家。

1926年3月,大革命时期,郭沫若和毛泽东在广州第一次相识。

志同道合的两人,神交已久,一见如故,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时候,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兼第6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正在主持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宣传农民运动。

他热情邀请郭沫若到讲习所担任教员。

两人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时期,郭沫若就是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级别非常高。

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放弃了蒋介石高官厚禄的拉拢,毅然决然地继续坚持革命。

1927年8月,郭沫若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革命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地位比朱德还高。

后来,他与组织失去联系,到日本避难。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毅然决然,舍家为国,回国抗战。

郭沫若和毛泽东又在同一个战壕,一起奋斗。

郭沫若和毛泽东都是都是浪漫主义大诗人,文人秉性,诗文附和非常多。

比如,毛泽东名作《沁园春·雪》,郭沫若就一口气和了四首。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诗文附和更加频繁,毛泽东有时候写诗填词,往往都是以“和郭沫若同志”为名。

而且,毛泽东写完诗词后,往往还会请郭沫若进行修改。

而郭沫若则发表了很多论述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仅从1957年到1966年初,他就发表了近20篇)。

可以说,郭沫若是最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人,也代表了当时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最高水平。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4)

郭沫若和毛泽东

1962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泽东69岁生日,郭沫若就为自己的好友写了一首《满江红·领袖颂》。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1963年1月1日,《光明日报》以《满江红———1963年元旦抒怀》为名公开发表)

毛泽东读罢此词后,郭沫若在词中所描述的恢宏气势,引起了他的共鸣,他心潮澎湃,诗兴大发。

1月9日,毛泽东就写下了这首政治抒情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此词于1963年12月23日公开发表)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5)

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与郭沫若交谈

03、《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写诗从来都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紧密联系当时时政要事,国际动态,革命形势。

要解析这首词,必须要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值冷战时期,美苏争霸。

美苏两大阵营,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掀起无数纷争。

新中国和美国本就是对立阵营,美国对新中国一直实行封锁、打压政策。

中国和苏联本来都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可苏联执行“大沙文主义”,中苏关系破裂,逐渐反目。

而印度则在美苏英的挑唆下,为了维护局部霸权地位,疯狂挑衅。

中国外交形势非常恶劣。

这首词的大义是:

当今世界,有那么几个国家(指美、苏、英、印等实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作响,张牙舞爪。

他们不断鼓吹自己有多强大,实际上,他们外强中干,犹如蚍蜉撼树,实在太可笑、太荒唐了。

只要我们吹响冲锋的号角,就能如秋风扫落叶般战胜他们。

时间紧迫,如果要等一万年后才能获得胜利(夸张手法)胜利,那实在是太久了。

我们要抓紧时间,只争朝夕。

天下大势,变幻莫测,我们要抓紧时间,只争朝夕,消灭这些危害世界和平的败类,还世界一个太平盛世。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6)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这首词,内容通俗易懂,气势恢宏,起笔不凡。

首先就以“小小寰球”起笔,俯视天下,泰然超绝。

地球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美苏英印等国?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一句,化用唐朝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和韩愈《调张籍》典故。

毛泽东以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其比作,无头苍蝇,撼树蚍蜉,

一庄一谐,相映成趣,寥寥数笔,勾勒出这些国家可厌可笑的丑态。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化用汉朝时期,匈奴冒顿单于通过“鸣镝”弑父登基,侵袭汉朝。

毛泽东就是用这个典故,比喻为霸权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打压。

毛泽东在上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无情地揭露霸权国家的狼子野心,鄙夷、藐视之情一览无遗。

下阕,“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句,毛泽东用四个三字短句,12个字,将肃杀的氛围,紧迫的形势,渲染得淋漓尽致。

以入木三分的笔力奠定此词的情感基础。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此句富有哲理,既表明形势,又阐述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敌人的挑战,打退敌人的挑衅。

最后两句,毛泽东描绘的革命前景,表达了自己胜利的信心,。

下阕,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等手法,热情歌颂世界革命。

整首词,情感炽烈,笔锋有力,辛辣幽默,酣畅淋漓,大开大合,大气豪迈,磅礴凌厉,革命豪情一如既往,堪称是一副战斗檄文。

(食堂读罢此词,越发佩服他的豪迈之气,试问有谁敢将世界最强大的几个国家视若蝼蚁?)

毛泽东写下一首词,毛泽东写下一首词(7)

这首词,虽然名气并不是很大,但集中展现了毛泽东诗词独有的诗词特点,在毛泽东晚年作品中水准极高。

词中慷慨激扬的诗句、睥睨六合的气势,气冲云霄的战斗精神、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因此,这首词发表后,深受读者喜欢,国外学者纷纷翻译,出现了很多版本,仅英文翻译就有10多个版本。

结语、

一切果然如毛泽东所料,美、英、苏、印等国对新中国的封锁、挑衅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和新中国国力增长,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加强。

美国人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主动缓解与中国的关系。

最终,才有了尼克松访华之举。

当然,尼克松引用这句诗,并没有考虑毛泽东写此词时的国际形势,主要还是为了引用“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所蕴含的哲理。

也正是如此,毛泽东这句名句,频繁被人引用,哪怕是用在周星驰电影海报中,也毫无违和感。

或许是因为这句名言太通俗,太朗朗上口,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毛泽东写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