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有意义的寓言故事(人间世六则寓言故事之二)
庄子有意义的寓言故事(人间世六则寓言故事之二)几千年过去了,叶公子高碰到的难题,许多人今天仍然可能遇到。其可以视作如何居中协调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作为负责协调关系的中间人,该如何保持分寸,既完成职责,又保全自己,的确是一件需要高超艺术和非常讲究的事情。很多时候,事情做成了,心衰力竭、累垮了自己;事情做不成,两头挨骂、又会遭到批评。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违抗君命,难免一死。冒死使齐,成败难言;若幸不辱命,齐楚合谋伐吴胜负难分;若有辱使命,仍难逃一死。左思右想之下,叶公子高出使还未成行,就已经喜惧交战胸中而致疾病了!因此,他才急急地问计于孔子,并说:“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其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另外,在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他起兵勤王,平息白公胜叛乱,救出惠王、重整朝纲,被楚惠王封为令尹(注:官名,春秋战国楚国最高官职,辅佐楚王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相当别国的丞相、相国)与司马(注: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争霸,有的仁爱重诺、励精图治,有的野心勃勃、残忍凶暴,有的阴险狡诈、背信弃义……各个诸侯国之间纵横捭阖、波谲云诡,动辄残害争夺、杀戮战乱,使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血淋淋的角斗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叶公子高被楚王派遣出使齐国,真可谓凶险万分。
- 叶公子高:受命于危难之间
叶公子高 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尽管有不少史学家曾经为叶公子高“正名”,但是受后世流传甚广的典故“叶公好龙”(注:叶公子高到叶邑上任不久,便了解到该地水患严重,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竹简不适合画水利施工图,他只能将自家的墙壁作为图纸,画沟绘渠。又,叶公考虑到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便在每个出水口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有的客人到叶公家中,见到墙壁上的水利施工图,不解其意,且又对叶公的地位、声誉暗生嫉妒,他们在出了叶公家的大门后,逢人便说:“人人皆知龙能腾云驾雾,而叶公却画龙不画云,可见他并不真的喜欢龙。”至汉朝时,文人刘向根据此事,在其所编的《新序·杂事》中,写下了“叶公见龙而走”的段子,成为后世“叶公好龙”之说的来源。)影响,叶公子高在今天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印象评分仍然不高,经常被用来讽刺表里不一、言不由衷之人。
其实,叶公子高真不是“怂人”。他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庄王玄孙,在叶地执政49年。期间,他发动实施了“东西二陂”工程,蓄方城山之水以灌农田,叶民深受其利,世代感恩戴德。这比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还早200多年,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东西陂遗址现今尚存。
另外,在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他起兵勤王,平息白公胜叛乱,救出惠王、重整朝纲,被楚惠王封为令尹(注:官名,春秋战国楚国最高官职,辅佐楚王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相当别国的丞相、相国)与司马(注:古代官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在楚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因此,正史评价叶公子高为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毫不为过。
楚昭王元年(公元前515年),子珍即位。此后,由于楚国与吴国积怨深厚,连年战事不断。根据《史记》记载,楚昭王五年(公元前511年),吴国讨伐并攻下了楚国的六、潛;七年(公元前509年),楚国派子常讨伐吴国,吴国在豫章把楚国打得大败;十年(公元前506年)的冬季,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和被楚国欺负过的唐国、蔡国共同讨伐楚国。楚昭王派令尹子常率军迎击,两军隔着汉水摆开阵势。吴国打败子常军,子常逃到郑国。楚军溃散,吴军乘胜追逐楚军,5次交锋后,吴军兵临郢都。己卯日,昭王逃跑。庚辰日,吴军开进郢城。因为伍子胥的缘故,还掘开平王墓污辱楚平王尸体。
庄子在《人间世》中记述的叶公子高问计于仲尼,推测即发生在这一时期。从《史记》上述记载可见,在吴楚之战中,楚国节节战败。在这种情况下,楚昭王派遣子高去齐国求援,这就是临危受命,国家危难系于一人啊!同时,从当时地理位置上看,齐国位于楚国北方,其间隔有周、郑、许、陈、蔡、宋、曹、鲁等众多小国,一个远在今天的山东,一个却在今天的湖南,即使齐国同意出兵帮忙,也是劳师远征、兵之大忌,更别说齐国能否出兵助楚伐吴还很难说。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违抗君命,难免一死。冒死使齐,成败难言;若幸不辱命,齐楚合谋伐吴胜负难分;若有辱使命,仍难逃一死。左思右想之下,叶公子高出使还未成行,就已经喜惧交战胸中而致疾病了!因此,他才急急地问计于孔子,并说:“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其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
- 孔子仲尼: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几千年过去了,叶公子高碰到的难题,许多人今天仍然可能遇到。其可以视作如何居中协调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作为负责协调关系的中间人,该如何保持分寸,既完成职责,又保全自己,的确是一件需要高超艺术和非常讲究的事情。很多时候,事情做成了,心衰力竭、累垮了自己;事情做不成,两头挨骂、又会遭到批评。
那么,思想境界远高出子高的孔子,为他讲授了什么样的锦囊妙计呢?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我们看,孔子在这里提醒叶公子高,作为国君的臣子,有时候做事会不得已,根本无法逃避。在面对这种事情时,知道其无可奈何而能安心去做,在做事过程中能够克服内心深处对利害安危的狭隘自私心理,全身、全情、全心投入其中,那还会考虑个人安危、考虑利益多寡、考虑荣辱得失,更不会产生瞻前顾后、恋生怕死的心态。这样的话,无论出使齐国成败,就都可以做到“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了。
其实,这也是庄子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的世间以养蓄神智。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给的使命,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些话,对于我们今天的世人来讲,也都是受用无穷的。
郑重声明:部分内容源自百度、知乎、简书;图片源自网络。本文旨在传播弘扬传统文化,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