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放下过往将迎来未来之门:随笔终其一生没有谁准备好了要成为优秀的大人
随笔放下过往将迎来未来之门:随笔终其一生没有谁准备好了要成为优秀的大人身边一位朋友也飘在北京,他内心总想做出一番事业,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次他想放弃,浑浑噩噩地过完这一生,可内心那颗“骄傲”的心又不甘服输。是啊,离开了校园这座象牙塔,我们才愈发明白,最可靠的内驱力,不是学习的意志力,而是迫不得已的“谋生”;最真实的进步理由,也并不是为了争第几,而只是想“活得更好”。深夜里,她垂丧着头,忍着哭声发问:“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活到了这个年纪?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呢!北京不是家,老家也不是家,人就像被搁在中间了。”这一幕戳人的场景,发自肺腑的心声,不知扎痛了多少人的内心,像极了现实生活中“不敢问路在何方”的我们。小时候,我们不理解成年人的世界为何没有容易二字,长大后才深知,原来成年人这三个字,本就蕴含着极大的不容易。
一直有个拷问灵魂的问题:“终其一生,我们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未解的答案,但也只有你一步步解出来,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分数,最终收获不完美但却完整的人生。
01前些日,在网上看到一个短视频,感触颇深。
视频里的女人是一个北漂族,在北京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也没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如今到了30多岁,钱,钱没赚到,工作也一事无成,对象更没心思谈,眼前的生活过得乱七八糟。
深夜里,她垂丧着头,忍着哭声发问:“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活到了这个年纪?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呢!北京不是家,老家也不是家,人就像被搁在中间了。”
这一幕戳人的场景,发自肺腑的心声,不知扎痛了多少人的内心,像极了现实生活中“不敢问路在何方”的我们。
小时候,我们不理解成年人的世界为何没有容易二字,长大后才深知,原来成年人这三个字,本就蕴含着极大的不容易。
是啊,离开了校园这座象牙塔,我们才愈发明白,最可靠的内驱力,不是学习的意志力,而是迫不得已的“谋生”;最真实的进步理由,也并不是为了争第几,而只是想“活得更好”。
身边一位朋友也飘在北京,他内心总想做出一番事业,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次他想放弃,浑浑噩噩地过完这一生,可内心那颗“骄傲”的心又不甘服输。
而后,挣扎于现实和理想之间,他把自己过得很累,生活却依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可是他明白,尽管目前碰触不到光,但生活不会留给自己犹豫的空隙和选择的余地,渺小的自己只能循着心,硬着头,不停地往前走。
因为当你还没有准备好要做一个优秀的大人时,生活已逼你长大。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你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虽然不知道人的一辈子到底有多长,但我们总得相信,自己终会经历这三次长大。
三个月前,有位读者在我的文章底部留言,当时我看了后,深受触动,眼睛突然就湿润了。
这位读者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工薪族,尽管和别人相比还不算优秀,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他觉得自己能够养活起自己,能照顾身边的家人,能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比重,工作上有自己的小成就,业余时间有自己的爱好,能满足当下的生活,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笃定,就挺好的。
这也许是对“普通人努力生活”,最赤诚和最朴实的解读了。
其实,没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准备好成为一个优秀的大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一点一滴的成长中,不断长大和成熟的。
也许别人会觉得你始终没有长大,或从来不够优秀,可他并不懂,你为了心中那个更好的自己,已不觉长大,正竭力追寻,甚至倾尽了所有,只为成为一个让自己能够接受并快乐的普通人。
优秀和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它只是每个人心里的一杆秤,究竟重量有多大,终究取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权衡与定义。
或许,做一个不辜负自己的人,大概就是对这些崇高的代名词最好的诠释。因为不辜负,所以才懂得少有的知足,才握紧手中的幸福,才珍惜当下的拥有。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被无数人用过的熟知名言,可能有些人看后已对此无感了,但它的确是智人从现实的生活中,一点点打磨和历练出来的真理。
只有真正经历过社会生活的人,才更能体会生活的万般滋味,因为这意味着他读懂了生活这本书,这本主题为“成与败,苦与乐”的人生读物,然提笔写下内心的真挚感悟,主旨为“热爱生活”。
漫漫人生,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无法成为每个人眼里的优秀,但总有一个人,他(她)会默默守候你内心的骄傲,疗愈你的伤痛,欣赏你的独特,这个人便是一直陪伴着你成长的自己。
认清生活的真相,认真热爱着生活。
03这个世界上,连最基本的,没有任何发言权的衣食住行都被划分了层次,贴上了好与差的标签,更何况是我们言论和举止自由的人呢?
我们永远也无法掌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包括期待,就像我们始终掌控不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些东西,比如意外,可意外,它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客观和不确定的。
然而,人往往对那些不可控的东西格外在意,譬如,出身环境,父母孩子,年龄长相,别人的眼光等,反倒对一些可掌控和可逆转翻盘的事儿,譬如,能力心态,思维方式,生活状态,选择同频挚友等不那么在乎,或将就妥协。
其实,每个匮乏自由的人,所幸都拥有一个共通的可选择权,那就是对任何事情,不论好坏与否,都可以赋予它积极性的意义,换言之,就是你看待它的方式如何?
正如作家丰子恺曾说过的一段话:“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很多人喜欢哲学,大概是由于哲学具有两面性吧,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并品味不同的人生活法。
当人们放大了一件事的暗面,也必定存在一个光面,但这个光,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不管是由内而外(侧重态度,心境,如懂得变通,发散思维),还是由外而内(侧重行动,尝试,如只管去做,反馈修正),只要积极主动,踏实用心,就一定可以被找到,也会慢慢活成一束光。
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此之快,瞬息万变,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一颗颗浮躁、焦灼的内心。人若是心太急,脚步自然会加快,但很多时候,路走得太快的人,一不小心就把灵魂落在了后面,渐渐地,身体也会被远远地抛在背后。
那么,学会如何把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才是我们大多数人需要修炼和感知的幸福力。
这世间,快乐很难,但仍旧希望你在今后平凡的日子里,可以感受那发自内心的快乐和童趣;生活不易,但依然希望你在现实的层层考验中,继续摸索着向前,忆苦思甜。
终此一生,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准备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们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从而找到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