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满绣非遗传承之路:一人带出6000人雁门绣娘
我的满绣非遗传承之路:一人带出6000人雁门绣娘雁绣坊的学员们正在制作绣品。 杨静 摄谈及与刺绣结缘,高凤兰告诉记者,9岁起她就跟随村里的手工老艺人学习刺绣、剪纸、面塑,“姑姑是村里有名的刺绣巧手,经常手把手教我针法、配线、色调等刺绣艺术。”代县雁绣以雁门关地区民间传统手工真丝刺绣为基础,吸收了苏绣艺术精华,融书法、绘画、刺绣艺术为一体,既具北方粗犷豪放的独特风格,又有南方精细雅致的特点,是北方晋绣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代县雁绣”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凤兰希望雁绣技艺代代传承。 杨静 摄高凤兰介绍,代县雁绣分为平绣和立体绣,平绣绣品多为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立体绣绣品则为儿童虎头鞋、绣花荷包、龙凤挂件等。“现在,我将平绣和浮雕式绣法结合,开发创新出‘高锦绣’品种,立体感更加突出,深受大家喜欢。”
高凤兰将学到的苏绣精华与地方传统刺绣融合,形成“雁绣”。 杨静 摄
中新网忻州10月27日电 题:一人带出6000人 “雁门绣娘”飞针走线绣出非遗“致富花”
作者 杨静
“组织下岗职工、农村妇女、社会无业女青年学习雁绣技艺,10余年间共培训省内外学员6000余人。”27日,71岁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县雁绣”传承人高凤兰说,培训基地雁绣坊免费帮学员代销绣品,学员们在学习、传承刺绣技艺的同时,走上了创业致富新路。
代县雁绣以雁门关地区民间传统手工真丝刺绣为基础,吸收了苏绣艺术精华,融书法、绘画、刺绣艺术为一体,既具北方粗犷豪放的独特风格,又有南方精细雅致的特点,是北方晋绣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代县雁绣”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凤兰希望雁绣技艺代代传承。 杨静 摄
高凤兰介绍,代县雁绣分为平绣和立体绣,平绣绣品多为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立体绣绣品则为儿童虎头鞋、绣花荷包、龙凤挂件等。“现在,我将平绣和浮雕式绣法结合,开发创新出‘高锦绣’品种,立体感更加突出,深受大家喜欢。”
谈及与刺绣结缘,高凤兰告诉记者,9岁起她就跟随村里的手工老艺人学习刺绣、剪纸、面塑,“姑姑是村里有名的刺绣巧手,经常手把手教我针法、配线、色调等刺绣艺术。”
雁绣坊的学员们正在制作绣品。 杨静 摄
“1999年退休后,我发现曾经教过自己的老艺人们一个个离开人世,她们特有的精湛技艺却没有流传下来。”看着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传统刺绣艺术即将面临失传,高凤兰决心抢救、传承这一传统技艺。
高凤兰说服丈夫一起回到村里,走家串户走访健在的老艺人,向她们请教针法、绣法、配色配线法,并收集她们保存的古老绣品和底样进行整理,装订成册。2008年,苏州有两位老师傅来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传授苏绣技艺,她跟随老师学习了三个月。“此后,每年专程到苏州登门向老师求教。”高凤兰说,她把学到的苏绣精华与地方传统刺绣融合,这便有了“雁绣”。
2009年,代县民间艺术协会举办刺绣培训班,邀请高凤兰当老师,集中培训农村贫困妇女,帮助她们掌握一门手艺。“刺绣技艺深受妇女们喜欢,她们学习热情高涨。”高凤兰说。
雁绣坊的刺绣作品。 杨静 摄
为更好地传承雁绣,同时为妇女们开创致富门路,2011年,高凤兰创办“雁绣坊”,培训下岗职工、农村妇女、社会无业女青年等学习雁绣技艺。2012年雁绣坊被山西省和忻州市妇联确定为巾帼创业基地。
2016年,代县推进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截至2020年10月,代县妇联、人社局、劳动就业局共开展职业技能线下培训90余期,培训项目涵盖育婴、刺绣、缝纫、剪纸等。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雁绣坊自成立至今10余年间,培训学员已达6000余人。
高凤兰的刺绣作品。 杨静 摄
“学员绣出的绣品由绣坊代售,有学员年收入已超万元。”高凤兰说,雁绣销售市场广阔,有些绣品远销美国、格鲁吉亚等欧美国家。
“目前县里在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雁绣技艺正在走进一些职业学校,希望能激起年轻人的兴趣,帮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下一步,高凤兰希望将自己搜集整理的雁绣针法、绣法等技艺系统整理、装订出书,让这项传统技艺代代传承。(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