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山属于哪里:地名趣谈之11
狐狸山属于哪里:地名趣谈之11 头条智能图片 大清太祖努尔哈赤剌法(拉法),是历史上满族的世居之地。自肃慎,而挹娄,而勿吉,而靺鞨,而女真,而满族,上下几千年一脉相承。明朝时,这里归奴儿干都司管辖。大明后叶,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历经十几年的南征北战,统一了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与东海女真,于1616年建立“大金”,历史上称之为后金。努尔哈赤病逝后,其子皇太极于1636年改努尔哈赤创建的“大金”国号为“清”国,同时改女真族为满洲族(简略为满族)。此时,居住此地域的人是女真族之一支——巴拉人。虽然他们未能统一进满洲族系列,但巴拉人通用的依然是女真语,即后来的满语。清朝时,此地先是宁古塔之辖地,后为吉林将军府管辖。拉法山,位于吉林省蛟河市。这是座长白林海中的县级小城,也是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交汇处的一座山城。四围青山连绵,峰峦叠嶂。但站在蛟河市的大街上抬头东北一望,那座首先映入眼帘的峰峦,就是拉法山。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因拉法山而得
程英铁摄影 巍峨秀丽的拉法山之春
拉法山,一个怎么看字面,都看不透内容的山名。
但是,现今时代,越是看不透内容的地方,反而越出名。因为国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了,因而猎奇涉险之心,探索奥秘之心越来越烈。所以,拉法山成了全国游客的猎奇之山、探奇之山。
程英铁摄影 云遮雾障的拉法山
拉法山,位于吉林省蛟河市。这是座长白林海中的县级小城,也是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交汇处的一座山城。四围青山连绵,峰峦叠嶂。但站在蛟河市的大街上抬头东北一望,那座首先映入眼帘的峰峦,就是拉法山。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因拉法山而得名。
拉法山是个满语和汉语混杂的名字,是满语“剌法”+汉语“山”合成而得。它的名字的最早来源是满语。
程英铁摄影 翠峰连绵的拉法山群峰
剌法(拉法),是历史上满族的世居之地。自肃慎,而挹娄,而勿吉,而靺鞨,而女真,而满族,上下几千年一脉相承。明朝时,这里归奴儿干都司管辖。大明后叶,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历经十几年的南征北战,统一了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与东海女真,于1616年建立“大金”,历史上称之为后金。努尔哈赤病逝后,其子皇太极于1636年改努尔哈赤创建的“大金”国号为“清”国,同时改女真族为满洲族(简略为满族)。此时,居住此地域的人是女真族之一支——巴拉人。虽然他们未能统一进满洲族系列,但巴拉人通用的依然是女真语,即后来的满语。清朝时,此地先是宁古塔之辖地,后为吉林将军府管辖。
头条智能图片 大清太祖努尔哈赤
东北的满语地名,多以动植物的名字或者附近的山川地貌命名,这是满族人的习惯和智慧。按照这个逻辑,“拉法屯”应该因拉法山而名。因为在中国,以大江大河大山大岭命名地名的居多,但是,这拉法山却不!拉法山却是因拉法屯而得名。此实乃倒将过来的咄咄怪事!也就是说,是先有拉法屯(今拉法镇),后有拉法山。
拉法屯,曾是明清时代自盛京(沈阳)至宁古塔边疆驿路中的一个重要驿站。
头条智能选图
明代曾在此地设“额伊瑚卫”,是“奴儿干都司”下辖的“额伊瑚卫司”,是军事镇守单位。清朝初年在此开设了驿站,站名“多洪站”或“多洪屯”。“多洪”是满语“渡口”的意思。顺治年间,江南文人方拱乾因罪流放宁古塔,东去时曾路过现今的拉法镇。他在《绝域纪略》中记述了拉法站当时叫“多洪屯”,也称“拉法多洪站”。说此地“多山水多虾荡”。“虾荡”就是南方人指的草甸子,其中长满了塔头草。他说车马在上面走,一不小心就会陷下沼泽去,需要人往起掀。
刘长善摄影 塔头草甸子
“拉法多洪驿站”旁边有条河,名“剌法(拉法)河”。满语“剌法”,由“剌法木”音变而来,译成汉语是“涝豆秧”的意思。“剌法河”,即两侧生长涝豆秧的河。涝豆秧又称山野豌豆、透骨草,喜欢生长于草甸地带。看来,方拱乾所说的“多洪屯”渡口,就是这个两岸的草甸中长满了塔头草和涝豆秧的“剌法河”。但满语的“剌法(拉法)”和“剌法木”是有区别的。
文连元摄影 东北山林间的水草甸子
“剌法木”指植物涝豆秧(山野豌豆),但“剌法”却不是植物,而是指动物“熊”。满族是个渔猎民族,骨子里有着崇尚勇猛动物的图腾崇拜。所以力大凶猛的熊,也是满族人崇拜的动物之一。由此可见,此地,经常有熊出没。
头条智能选图 猎貂的满族人
但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文人杨宾为到宁古塔探父葬,在他所著的《柳边纪略》中,把驿路上的“拉法站”,依然写为“额伊虎站”,与清初顺治年间方拱乾所写的“额伊瑚卫”的发音相近。“额伊虎”也是满语,意为“貂”。貂,是满族人最喜欢猎捕的珍贵毛皮动物。努尔哈赤就曾是挖参、猎貂、采菇能手。说明,此地不但有熊出没,而且在明朝时,此地就是女真族中的巴拉人的猎貂之地。大清建国后,此地是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猎捕野生动物的贡地。
作者自拍 熊出没的长白山林海雪原
根据史料分析,与拉法山有关的地名有四个:“额伊虎”“剌法多洪屯”“剌法木”“剌法(剌伐、剌阀)”。从明朝到清朝,它们的汉语意思分别是“有貂的地方”“塔头草甸子渡口”“长满涝豆秧的河畔”“有熊的地方”。
程英铁摄影 拉法砬子即拉法山
拉法山的土名,叫“拉法砬子”。拉法,是满语“剌法”的音译,但砬子,却是汉语,意思是巨大的岩石。拉法山峭岩壁立,怪石林立,叫“砬子”,十分恰当。由此可见,拉法山之名首先是以山下的拉法屯地名取名,其次,是闯关东的汉人来到此地后,借助“剌法”的满语之音+汉语“砬子”,就组成了拉法砬子,即“拉法山”。至于后人解释的“有貂之山”和“有熊之山”,都是通过满语的原义演绎的。但却并没人称它为“渡口之山”“塔头草甸子之山”或者“涝豆秧之山”因为这几个名字,都与“山”之名号不太靠谱!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姊妹峰
拉法山又名“九顶铁叉山”,上有“八宝云光洞”。原因是此山九顶。山上多有奇洞。传说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此山,都是九座山峰。更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从飞机上俯瞰拉法山,数来数去,也是九个山顶。1990年,我曾乘坐部队的巡航直升机绕拉法山上空一周俯瞰拍摄,其实拉法山大大小小的山峰足有十几座,但高峰的确是九顶。加之拉法山主峰险峭陡立,锋锐如锷,故称之为“九顶铁叉山”。
程英铁摄影 九顶铁叉山——蛟河拉法山
但是,世上早有“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之说,那是辽宁省本溪市区东50余公里的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子镇境内的铁刹山。铁刹山有元始顶、真武顶、灵宝顶、玉皇顶、太上顶5座主峰,最高峰元始顶海拔912.9米。从东、南、北三面观望,皆见三顶,三三得九,故又名“九顶铁刹山”。
头条智能选图 道教老子铜像
铁刹山由长白山脉绵延而来,蜿蜒起伏,奔赴四百多里,到此突然高耸,山势突兀峥嵘,绝顶凌空,千岩万壑,云烟缭绕。传说山上的云光古洞,内藏八宝,故名之。早在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成书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就有记载,说周武王伐纣 遣散宜生、晁田去铁刹山,向长眉李大仙借定风珠破阵的故事……
头条智能选图
辽宁本溪人曾说,蛟河人是借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之文化来美化拉法山。因为蛟河的“九顶铁叉山”不但名字与本溪的“九顶铁刹山”发音一致,而且那长眉李大仙之说、杨金豹下山之说,都是从本溪铁刹山剽窃来的。
头条智能选图 蓝天白云下的道观檐角
但蛟河人聪明,说:你本溪有“九顶铁刹山”,是五顶,而且你是“铁刹”。我却是“九顶铁叉山”,是“铁叉”,无论怎么数,都是九顶,但大大小小却有九九八十一峰。尖峰向天,像铁叉一样!你本溪铁刹山有八宝云光洞,而我拉法山却藏有72洞,是你本溪铁刹山的多少倍,怎么就是剽窃你辽宁本溪铁刹山的名头和故事啦?
程英铁摄影 架设了空中缆车索道的拉法山
至于长眉李大仙,那是商周时代的神仙。神仙能遨游四方。他能在你本溪铁刹山云光洞修炼,难道就不能云游到我们蛟河的拉法山穿心洞中修炼吗?说不定比在本溪铁刹山修炼的时间还早,还长呢!
程英铁摄影 杜鹃花开ID早春拉法山
拉法山当地传说,当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时候,在荒山小庙中生下一个男孩,起名杨金豹。因战事凶险,穆桂英急于重返沙场杀敌,只好将杨金豹遗留于小庙之中。不久,杨金豹被云游路过的长眉李大仙救回海东敖来国九顶铁叉山,就是现在的拉法山,住在八宝云光洞中,用虎奶把他喂大,又在穿心洞内教武。十六年后,杨家再次出征,陷入重围,长眉李大仙便派杨金豹下山杀敌解围,认祖归宗。
头条智能选图 道观中的石象
但辽宁的本溪人说,这故事也是从“铁刹山”搬来的,铁刹山上至今还有杨金豹的历史遗迹为证。可蛟河人说,长眉李大仙本来就在拉法山的穿心洞中替穆桂英养育了杨金豹,那县志中也是有记载的……
看来,这些地域性的文化官司虽然难以澄清,但是对发展旅游,争争吵吵的倒是一大趣事儿。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下
蛟河人说,拉法山,有华山之险。它九顶如锷,刺破苍天,登山之路唯有山前一条能够攀到顶峰,且傍悬崖、越天险,步步惊心。进入新世纪后,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攀上顶峰,一览拉法山雄姿,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管理处已修建了缆车索道和悬崖玻璃栈道。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玻璃栈道 步步惊心
蛟河人说,拉法山,有泰山之雄。它的海拔虽然只有886.2米,但它在蛟河平原上拔地而起,九峰插天,突兀而崛峨,很有泰山之风姿。
程英铁摄影 拔地而起的拉法山
蛟河人说,拉法山,有黄山之奇。它虽然只有十几平方公里,但幅员之内,重峦叠嶂,险峰峭拔,悬崖如削,怪石林立。其山形山势,在东北可谓少之又少。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有黄山之奇
蛟河人说,拉法山有仙山之幽。它群峰林立,号称九九八十一峰。而且峰峰有洞穴,总量有八九七十二洞。其中的气泡洞长22.2米,宽3.4米,高2.5米,海拔高度754米,是原始造山运动时,地下岩浆喷出地壳时由岩浆中囊状空气冲击喷射而形成的特殊洞穴,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和地质科研价值。拉法山气泡洞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地质发现的一个空白。号称世界第二大气泡洞。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之洞内观天
拉法山主峰之上的穿心洞,因一洞穿透山腰而得名。此洞一洞三口,其中一洞开在万丈悬崖之上,只可远观,不能穿越。洞内平坦宽敞,高约3米、宽13米、长约50米,能容纳千余人,东、南、西三面洞口可分别观日出、日落和云海三大奇观。传说长眉李大仙即在此修炼过。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之一洞三口的穿心洞
拉法山有一千古之谜的塔洞。洞内有用石块叠落成的人形之塔,不知何人何时叠成,石块之间无泥土粘连,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为奇事。有资料称,此塔乃东汉时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高句丽埋葬第四代王闵中王之所。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上的迎客松
拉法山又是东北解放战争的红色经典之地标——1946年6月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战略撤退中的第一仗——拉新战役,首先在拉法山下打响。此战不仅打击了国民党军北进解放区的气焰,迫使蒋介石改变了东北的作战方针,而且为中共建立和巩固东满、北满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拉新战役拉开了东北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此文原创首发)
远眺蛟河市的拉法山
拉法山之奇石 程英铁摄影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之怪石砬子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之怪石
程英铁摄影 拉法山在卧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