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平和而自信地答道,中国的现代化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前提的,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当时邓小平正在慢条斯理地用火柴点烟,待空中渐渐飘起淡淡的烟味时,翻译已经将穆加贝的意思翻译完整。介绍的过程中,邓小平有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采取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政策、步骤和方法”。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穆加贝却一直颇有成见,他认为改革开放可能会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在邓小平面前,他也对此毫不讳言,并坦率地对邓小平道:中国在第三世界的朋友都希望中国继续保持社会主义。

1985年8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与访华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进行了一次亲切的会见。

穆加贝一上来,便与邓小平来了一个热情的拥抱,并对邓小平的身体嘘寒问暖。

邓小平虽已八十一岁高龄,说话仍很幽默,表示自己除了耳朵外,身体的其他“零件”都还不错。说罢,二人同声一笑。

这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改革开放,成效卓为显著,邓小平便向穆加贝介绍了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成果。

介绍的过程中,邓小平有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采取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政策、步骤和方法”。

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穆加贝却一直颇有成见,他认为改革开放可能会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

在邓小平面前,他也对此毫不讳言,并坦率地对邓小平道:中国在第三世界的朋友都希望中国继续保持社会主义。

当时邓小平正在慢条斯理地用火柴点烟,待空中渐渐飘起淡淡的烟味时,翻译已经将穆加贝的意思翻译完整。

邓小平平和而自信地答道,中国的现代化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前提的,即“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了让穆加贝更容易理解,邓小平还举了个例子。他说如果一个三资企业办起来,工人便可以拿到工资,国家也可以得到税收,合资合作的企业收入还有一部分,归社会主义所有。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资本主义中那些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是可以拿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

而对于中国过去的改革经验,邓小平不仅提到了正面的,也提到了负面的,那便是中国曾犯过“急性病”,这个问题希望津巴布韦多多注意。

“和您的谈话,使我坚信中国仍然在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与邓小平谈话结束时,穆加贝握着邓小平的手微笑道。

当时邓小平身边的同志们都相当兴奋,认为这次外交是相当成功的,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的相容性已经博得了穆加贝的认可。

可是面对穆加贝的“认可”,邓小平却并不那么乐观,他一言不发地坐在座位上,若有所思,身边的同志还以为他累了,便将一条热毛巾递了过去。

不料邓小平将烟摁灭,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今天说的话,这个人没有听进去,将来他要吃亏的。”

而最终的结果证明,邓小平对穆加贝的判断极为准确,穆加贝的确完全没有将邓小平的好心建议放在眼里。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1)

穆加贝访华时,邓小平为了消除穆加贝对改革开放的偏见,便细致地向他讲述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成为民族英雄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穆加贝的性格决定了他这波澜起伏的一生。他的倔强性格,源于他的童年。

1924年时,穆加贝出生于津巴布韦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十岁时离开了这个家,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他的身上。

一人撑起一个家,可想而知需要一个孩子有多么坚韧的心性。

不仅如此,穆加贝还非常孤僻,在学校时一心钻到书里,全然没有交际生活。凭着这股子要强的劲头,他也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考入了非洲最顶尖的学府——南非福特哈尔大学。

1949年这一年,穆加贝接触了影响他一生的学说——马克思主义。

这个学说让他多年来一直疑惑的东西得到了解答,原来这些年来,他们的祖国津巴布韦一直生活在白人的剥削统治之中。

穆加贝意识到,要改变这一现状的途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揭竿而起。从此他便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目标:推翻白人统治,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制度。

对此穆加贝曾说:“在我离开福特哈尔大学时,我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目标。”

因此1960年时,穆加贝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活跃在津巴布韦的民族解放运动之中,并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1964 年时,由于穆加贝的民族解放运动严重动摇了白人在当地的统治,当局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将穆加贝捕入监狱。

穆加贝在监狱度过了十年的时光,然而穆加贝的意志依旧坚韧,他非但没有气馁,反而借此机会疯狂从进步书籍中吮吸能量。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觉醒了穆加贝追求民族解放的意志,那么他在这一时期读到的《毛泽东选集》,便为他追求民族解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2)

马克思主义觉醒了穆加贝追求民族解放的意志,《毛泽东选集》则为他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选集》通过中国革命实践成功的经验教会了穆加贝三大法宝,其中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对他影响极大。

穆加贝在吸收理解这些法宝的基础上,将它们充分运用在实践当中。

如在统一战线上,他放宽视野,不仅与朋友们团结协作,而且还积极与对手结成同盟,将一切可争取的力量,如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等国都成为了穆加贝背后的支持力量。

没有这些盟友的支持,穆加贝很难得到这样的后勤支持和训练基地。

有了与白人政权对抗的力量基础,穆加贝进一步从《毛泽东选集》这部宝典中汲取了极为实用的战略战术,灵活运用“农村包围城市”以及游击战等思想,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终,白人政权终于被穆加贝推翻了。1979年,穆加贝在英国的调停下,没有对当地实施过于激进的革命方式,而是与白人政权达成了《兰开斯特宫协议》。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3)

穆加贝成为开国总理后,与英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被英国女儿封为爵士

在此基础上,英国承认了津巴布韦的独立,并承诺帮助当地黑人以温和的方式“赎买”土地,如此获得黑人与白人利益的平衡。

次年,穆加贝作为开国元勋,实至名归地在大选中当选为开国总理,完成了权力的和平更迭。

二.听不进良言,终于堕入深渊

穆加贝对中国向来是很友好的,甚至将中国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并前后访问了中国十余次。

在与改革开放的掌舵者邓小平谈话时,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怀有质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可能会走向资本主义。

邓小平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打比方,认为新经济政策中把土地租给农民、吸引外资等措施,与改革开放如出一辙。

在邓小平看来,最重要的是务实,对于资本主义的内容不必要全盘否定,可是将其中有益的东西吸收过来,以充实和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4)

在邓小平看来,最重要的是务实,对于资本主义的内容不必要全盘否定,可是将其中有益的东西吸收过来

邓小平不仅希望获得穆加贝对改革开放的认可,而且希望穆加贝考虑本国的国情,步子不要迈得太大。

“穆加贝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们的经验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有用。但请你们特别注意我们‘左’的错误。”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告诉穆加贝,中国也曾犯过“急性病”,这是搞革命的人容易犯的错误。大家或许用心是好的,但对现实情况还是需要更加理性的分析。

对此,邓小平还特意向穆加贝强调:“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这显然还是在提醒穆加贝,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谈话结束时,二人意犹未尽,直到这时穆加贝才表示他相信中国仍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对于这句话,邓小平只能视作穆加贝的客套,不然谈话中穆加贝早就可以表示认可了。

因此谈话一结束,邓小平便接过工作人员的毛巾擦了把脸,讲了自己对穆加贝的看法:“这个人听不进去,早晚要吃亏的。”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5)

谈话一结束,邓小平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了自己对穆加贝的看法:“这个人听不进去,早晚要吃亏的。”

历史证明,邓小平具有先见之明。

穆加贝在刚执政的时候,为了稳定国内的形势和自己的统治,对国内的白人还是相当温和的。英国给津巴布韦提供资金帮助黑人赎买土地,穆加贝则在民族问题上持和解态度,因此穆加贝和英国进入了十年左右的蜜月期。

这段时间里,穆加贝将津巴布韦治理得井井有条。

教育上,穆加贝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国从城市到农村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学校。全国的文盲率大大降低,识字率更是达到了非洲最高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经济上,津巴布韦更是欣欣向荣,老百姓丰衣足食,成为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富裕国家,被誉为“非洲菜篮子”。

可是进入九十年代,苏联解体的旋风席卷了整个世界,世界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

恰在此时,刚上任的英国首相卡莱尔郑重宣布:因津巴布韦的土改缺乏透明度,官员腐败过于严重,因此拒绝向其提供援助。

这一宣布,将津巴布韦掩盖已久的土地矛盾重新暴露了出来。

早年间穆加贝阅读《毛泽东选集》时,便对“土改”的概念激动不已,早在他揭竿而起的时候,就将土改视为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

白人统治时代,土地分布的确相当不均,白人人口在津巴布韦只占百分之一的人口,手上却拥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

这种情况下,搞土改实在太令穆加贝心动了。既能拿到大量土地,还能获得百分之九十九黑人兄弟们的支持,何乐而不为?

最初的时候,英国支持黑人赎买土地,这个矛盾尚可遮掩,可英国翻脸撤销援助之后,津巴布韦的经济瞬间陷入了危机,于是穆加贝的目光转向了白人手里的土地上。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6)

当英国翻脸撤销援助之后,津巴布韦的经济瞬间陷入了危机,于是穆加贝的目光转向了白人手里的土地上

此时的穆加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穆加贝当初曾承诺民众“耕者有其田”,如今没有了英国的援助,这个承诺几乎便要流产。

在民意的压力下,穆加贝决定打开那个“潘多拉魔盒”,使用暴力手段强行征收了白人的土地。

从此,邓小平的预言真的成为了现实,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由温和进入“快车道”模式,光是2000年一年,穆加贝便从白人手中强占了700万公顷的农场土地,成千上万的农场主被暴力驱逐。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穆加贝的政治形象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改变,从一个高喊黑人白人平等、认为“白人欺负黑人是罪恶,黑人欺负白人也是罪恶”的民族和解者,成为了一个暴力蛮横的白人仇视者。

为了将国内矛盾向外转嫁,他对卡莱尔和英国的“霸权主义”强烈斥责,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决裂。

如此一来,津巴布韦便进一步在外交上被孤立,美国和欧盟宣布对津巴布韦实施经济制裁,

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再对其进行援助。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7)

穆加贝向外转嫁国内矛盾的做法,使得津巴布韦在外交上被进一步孤立,经济也遭遇了巨大的损失

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穆加贝却没有为国内的黑人换来更好的生活。

就像掀翻了桌子,桌上的奶酪饭碗也要跟着砸碎,此前津巴布韦的经济相当依赖西方国家的支持,内部的白人虽然只占百分之一的人口,却拥有利用土地资源的技术和资源。

穆加贝一脚将他们全部踢开,黑人们别说资金和耕种设备,连除草剂怎么使用也不清楚,津巴布韦的农业从此大幅退化,生产力远不如当初。

穆加贝现在外无依靠,内无资源,退无可退的他只好做出了一个相当愚蠢的决定——无节制地印钞。

邓小平说他早晚要吃亏,而无限印钞是他这辈子所做的最得不偿失的选择。在经济形势相当恶劣的情况下,如此做无异是雪上加霜,给人类货币史留下了既耻辱又可笑的一笔。

津巴布韦的经济彻底崩溃了,数以万计的人失业,公共服务瘫痪,“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旱灾,都席卷了这个才回暖了刚十年的国家,不过1600万的人口中,竟有350万人整日忍饥挨饿,面临着饿死的风险。

这时候的津巴布韦币,已经毫无购买力可言,其价值像不断跌落的巨石一样不断下滑,到后来竟然发展到一百万亿津巴布韦币只能买到半个面包的地步。

三.九十三岁高龄,却失去晚节

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动荡,民众对穆加贝的不满声也弥漫全国,反对党便趁此时机抬头,大举发出反对穆加贝执政的声音。

如果说穆加贝政策的失败是他致命性的判断失误,那么他夫人对金钱和权力的迷恋,则使得他丧失了清白。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8)

经历了国家经济形势的动荡,穆加贝在国内的地位被动摇,而他夫人对金钱和权力的依恋,也使他丧失清白

原来反对党指责穆加贝的理由中,有这么一条——他的夫人格蕾丝利用穆加贝的权力,大肆敛财。

这一指责,穆加贝的确甩不掉。其实穆加贝原本有一位夫人叫莎莉,与他在革命中建立起了令津巴布韦人民所崇慕的爱情。

可是当莎莉来到晚年,因为绝症卧病在床时,穆加贝却与格蕾丝——一位年轻的女秘书发生了热火朝天的地下情。

这位趁虚而入的女秘书表面美貌如春,实则贪得无厌。而她在成为穆加贝的贴身秘书时,其实也已有自己的婚姻与子女。

可是有一天,穆加贝在与她交谈她的家庭情况时,却突然向她表达了爱意。于是格蕾丝便不顾自己的家庭,沦陷在了这段地下情之中。

而莎莉去世之后,穆加贝便堂而皇之地与格蕾丝举办了一场相差四十一岁的盛大婚礼,令世人瞩目。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9)

莎莉去世之后,穆加贝便堂而皇之地与格蕾丝举办了一场相差四十一岁的盛大婚礼,令世人瞩目

与穆加贝结婚后,格蕾丝无穷的贪欲便按捺不住了。她疯狂地购物,奢侈品必买最贵的,逐渐必住最豪华的,一旦逛街,动辄扔下五万英镑,可谓挥金如土。

而因为格蕾丝对“古驰”这一奢侈品品牌的痴爱,大家便给了她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外号——“古驰 · 格蕾丝”。

取之不尽的金钱满足不了格蕾丝的欲求,除了大肆购买奢侈品,她还想要站在权力的金字塔顶端,做上津巴布韦的女总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格蕾丝先是在四十八岁时正式进入政坛,后又不断向穆加贝吹枕边风,把穆加贝身边最得力的几位核心人物清除出去。

这里面,就有早在革命时期就追随穆加贝的副总统姆南加古瓦。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10)

格蕾丝的举动让军方忍无可忍,他们实在看不下去一国之总统竟然让一个欲壑难填的狐媚女人玩弄于手掌之中

格蕾丝得寸进尺的举动,终于还是让军方忍无可忍了。

他们实在看不下去一国之总统竟然让一个欲壑难填的狐媚女人玩弄于手掌之中,姆南加古瓦最近在经济上的作为他们都有目共睹,格蕾丝为了一己之野心便将他强行拉下马,更让军方难以忍受。

于是军方搞了一场现代版的“清君侧”,于2017年11月1日强行将穆加贝夫妇扣押。军方对外称,他们此次的行动不是政变,只是针对总统身边的某位“腐败分子”。

没过几天,穆加贝辞去总统之职的消息便经津巴布韦众议长之口正式宣布了出来。

穆加贝这个曾经为津巴布韦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却在自己九十三岁高龄时失去了自己的晚节,着实令人唏嘘。

穆加贝下台了,那么取代他的人是谁呢?恰恰是之前被格蕾丝逼得被解除的姆南加古瓦。

2018年3月,穆加贝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未想过,我一手培养并提拔起来的人,最后竟会成为我的敌,用政变逼迫我下台。”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革命时期,二人就建立了特殊而深厚的友谊。

当初穆加贝被捕入狱时,恰巧姆南加古瓦也在其中。姆南加古瓦同样是一位受过马克思主义熏陶、坚决反对白人统治的热血青年,因此二人志气相投,很快便结为挚友。

姆南加古瓦之所以被捕,是因为他曾在津巴布韦策划过一起火车脱轨案,可惜不小心被捕入狱了。二人在狱中的那段时光里,相互鼓励,一起学习,姆南加古瓦还曾在穆加贝的鼓励下获得了法学学位。

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邓小平送走客人后坦言(11)

穆加贝去世之后,姆南加古瓦非但没有对穆加贝生前的作为大加痛击,反而给他戴了顶高高的帽子

出狱之后,姆南加古瓦便主动做了穆加贝的私人助手,二人依旧肝胆相照,为革命而努力着。

可惜随着二人登上高位,他们的初心都发生了变化,穆加贝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把国内经济搞得风雨飘零,姆南加古瓦则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了政治上的敌人。

而最讽刺的是,穆加贝去世之后,姆南加古瓦非但没有对穆加贝生前的作为大加痛击,反而还冠冕堂皇地给了授予了“国家英雄”称号,津巴布韦的100万亿元货币亦将他尊为“国父”。

这位曾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领袖,或许本不必如此凄惨,若是1985年那年,他听取了邓小平的建议,津巴布韦如今可能便是另外一番面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