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只大母羊三年后会成为多少只羊(把10头公羊和10头母羊)
十只大母羊三年后会成为多少只羊(把10头公羊和10头母羊)在食物充足以及没有天敌威胁的情况下,羊一年可以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为1到2胎。对于游牧文化来说,羊就是他们的财产。事实真的如此吗?羊啃食草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因其繁殖能力强、产肉多成为了常见家畜。
曾经在澳大利亚,殖民者将一群兔子放入野外,没想到繁殖出了上百亿只兔子。
那么将10只公羊和10只母羊放到孤岛上,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一群可爱的羊肉串
不少人猜测,这20只羊肯定会在岛屿上泛滥,然后将整个岛屿啃光。
事实真的如此吗?
羊啃食草
山羊实验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因其繁殖能力强、产肉多成为了常见家畜。
对于游牧文化来说,羊就是他们的财产。
在食物充足以及没有天敌威胁的情况下,羊一年可以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为1到2胎。
更重要的是,羊6个月就可以性成熟,这么说,上半年生的小羊很有可能下半年就能参与繁殖。
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后怎么也会有1000多只羊了。
母羊和它生的小羊
羊是反刍动物,能够把吃进去的食物发酵之后再呕出来重新咀嚼,也就是说没有它消化不了的植物,就连粗糙的树皮它都能啃来吃了。
如果这座孤岛的生态承受能力比较弱,那么羊很有可能破坏岛屿森林生态,最终,这群羊会直接走向灭亡。
这个道理当年罗斯福和黄石公园的鹿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没有天敌就没办法淘汰里面的老弱病残,它们会占据一定的资源,不利于下一代的发展。
黄石公园的鹿
对于这个羊和孤岛森林的实验,大部分的人认为,它就是黄石公园鹿的缩小版。
可是,事情真的会像人们假设的这样发展吗?
动物学家认为,如果放任不管,这群羊在最后一定会灭绝,但是灭绝的方式却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因为这20只羊和黄石公园的鹿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黄石公园的鹿群
岛屿羊的毁灭黄石公园的鹿基数比这20只羊大很多,所以它们数量增长会非常迅速。
这20只羊很有可能最后出现近亲繁殖,从而基因衰退。
不少人肯定会问,这20只羊非亲非故,怎么就出现近亲繁殖了?
或许现在大部分的人与羊的第一次见面都是通过羊肉串的形式,都没有见过真的的野生山羊。
不少孩子和羊的第一次见面是羊肉串
羊这种动物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生物,它们的雄性通过顶角决斗的方式产生胜者。
胜利的公羊享有一群母羊的交配权。
野生的羊群数量在10只以上,公羊在繁殖季节因为不吃不喝,体力会下降,之后被另一只公羊取代。
所以野外羊群生下来的小羊,很有可能不是一个父亲。
但是这20只羊里面,只有10只母羊,对于一只获胜的公羊来说,它只需要2到3天就能交配完成,还完全没有到体力不支的地步。
公羊们决斗分胜负
所以,这20只羊组成的羊群,在繁殖季节只会有一只公羊与这10只母羊交配,生下来的小羊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羊大约6个月就性成熟可以参与繁殖,如果这只公羊足够强壮,那么下一个繁殖季节有可能还是它获胜,这其中就会出现它和自己之前的女儿交配的情况。
强壮的公羊所生下来的后代也很强壮,而且羊长大之后也不会离开自己的羊群,这就导致,取代原来“羊王”的公羊会是它的儿子。
羊的寿命在10到12岁,第一批儿子上位的时候,母羊们还没衰老,处于繁殖的巅峰时期。
羊羔跪乳
除了那10只“元老”母羊,之后诞生的母羊都是同一只公羊的后代,也就是新任“羊王”的亲姐亲妹或者同父异母的姐姐妹妹。
这么看下来,整个羊群的繁殖工作,就是初代“羊王”的家事,别的公羊几乎都没办法参与。
或许它们偷偷摸摸地跟母羊交配,可能有那么一两只血统不一样的后代。
但是也无力改变整体上都是同一只公羊建立的基因体系。等初代“羊王”的后代开始出现衰弱的时候,第一批公羊也老了,它们中的大部分注定无法留下后代。
野外的山羊很难留下后代
人为干预如果放任这20只羊自由繁殖,那么最后就会变成“家天下”,羊群趋于近亲繁殖,最后出现衰退,成为羊中的哈布斯堡家族。
如果想要避免近亲繁殖,就需要人为干预。
首先我们要给每一个羊打上标记,建立羊圈,将这20只羊两两隔离,一公一母关在一起。
然后让它们生下后代,小羊也要做好标记。
在下一个繁殖季节,可以上演交换配偶的戏码,反正都有编号,谁和谁交配过,这只小羊的父母都是谁,人类知道得清清楚楚。
人工搭建的羊圈
这听起来怎么这么熟悉,原来这就是人们现在养羊的一种套路。
哪怕是人吃的羊,也需要保持基因的良好,而不是放任它们近亲繁殖。
这个方式也不单单限于养羊,比如熊猫的人工繁殖也是这样。
这样干预之后,生下来的后代从根本上杜绝了近亲繁殖的问题,能够保证基因池越来越大,最终出现基因多样性。
人工圈养的大熊猫
如果还想要更详细知道每一只羊的情况,那么可以直接收录每一只羊的DNA,对它们实施基因追踪,甚至可以对它们进行基因编辑,有效地控制羊群中的传染病。
在这样的人类干预下,羊群的规模不仅得到了扩大,连羊群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那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只剩一个了,那就是小岛的容纳量。
小岛的森林肯定是无法承载太多羊,羊群内部会出现非常激烈的竞争,然后会出现一种现象——岛屿巨大化。
在森林里吃草的山羊
岛屿巨大化是因为生存空间有限,于是动物种内竞争加剧,最后出现体型变大的现象,典型的代表动物有渡渡鸟、新西兰南岛恐鸟、鹤鸵等。
一般来说,孤岛上没有掠食者就会发生这样的事,这群羊在这座岛上几乎可以横着走,所以最后会变成它们自己之间竞争。
10年的时间不足以让这些羊出现岛屿巨大化,但是100年、1000年后,它们的体型会比其他地区的羊大一点。
不过话说回来,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假设呢?
原因就在于,通过考古发掘,人类学家们发现,人类在大约7万年前,只剩下了不到2000人的规模,差一点智人的进化之路就要被拦腰折断了。
新西兰的恐鸟
人类历史上的自救大约在7万年前,位于今天印尼苏门答腊岛的火山喷发,造成了一场“全球无夏”,气温急剧下降。
包括人类祖先在内的很多动物,都无法快速适应这场巨变,要么数量减少,要么直接灭绝。
最惨的是当时刚走出非洲没多久的智人,直接被拦腰折断了。
很不幸,当时的智人,只剩下了不到2000人,它们零散分布于今天的东非地区。
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全世界的人类基因相似度高得惊人,达到了99%以上,这说明,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来自同一个祖先。
智人迁移的路线
人类学家们认为,正是这仅剩了人类,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赢家,它们的后代遍布于世界各地,甚至延伸到了太空之中。
这个情况和这20只羊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不同的是,我们人类可以去往的地方很宽广,从非洲到欧洲、亚洲、北美、南美、北极最后还找到了南极。
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出了不同的外表和碱基对的变化,人类有了4种肤色,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体貌特征。
因此,虽然人类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之间的繁衍并不算近亲繁殖。
当然不是每一种动物都像人类这样幸运,比如猎豹,全世界的猎豹也都是同一对猎豹的后代,但是猎豹的繁殖非常困难,已经到了濒危的地步。
濒危的猎豹
由此可见,基因问题真的是不可控的,它的随机性或许就能直接决定一个种群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