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为什么这么小:一位被遗忘的包豪斯大家 他的椅子启发当下
包豪斯为什么这么小:一位被遗忘的包豪斯大家 他的椅子启发当下迪克曼,《沙发组合(家具设计,生活空间)》,手稿,1925-1935展览还伴随着迪克曼的同代人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布劳耶、密斯·凡德罗,他们均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共同展示能说明1930年家具风格的多样性。在“如迪克曼般生活”板块,当代艺术家玛吉特(Margit Jäschke)和设计师斯蒂芬·舒尔茨(Stephan Schulz)展示了迪克曼的设计如何在21世纪做可持续、艺术化、有益的改进。他们复制了迪克曼的家具,并将其重新安置在一个当代生活的环境中。展览现场此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也可作为迪克曼设计原则和理想的延续,主办方以轻质结构的可持续建筑构架,将展览元素相互插入,为展览特别研发的灯具构成一条光的长线,陪伴着观众穿过展厅。设计师埃里克·斯皮克尔曼(Erik Spiekermann)设计的字体构成了另一种清晰正式的表达。迪克曼,《台式钟》,1931年
迪克曼,《三把椅子》,手稿,1925-1935
迪克曼的椅子
1923年,迪克曼设计了第一把椅子,这把椅子以木头和灯芯草制成,当时他还是包豪斯的学生。虽然设计简单,但在草图和照片中可见曲线形式如何融入他后来的设计中。
也正是这一年,包豪斯受德国图林根政府委托举办综合设计展览,其中一座“号角屋”(Haus am Horn,霍恩展示馆,世界文化遗产)向公众呈现了实验性住宅建筑的概念。迪克曼为其客厅和餐厅做了室内设计,这是迪克曼的第一个独立执行的工作。他的设计因“陈设简单、经济实惠”受到公众的好评。在斯图加特的“魏森霍夫庄园”项目中,迪克曼开发了客厅、卧室、餐厅的组合系统。布劳耶尤其赞扬了其设计的床,该设计仅由模块组成,有着“清晰而不朽之美,即使没有装饰也能充分满足审美需求”。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也可作为迪克曼设计原则和理想的延续,主办方以轻质结构的可持续建筑构架,将展览元素相互插入,为展览特别研发的灯具构成一条光的长线,陪伴着观众穿过展厅。设计师埃里克·斯皮克尔曼(Erik Spiekermann)设计的字体构成了另一种清晰正式的表达。
迪克曼,《台式钟》,1931年
展览还伴随着迪克曼的同代人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布劳耶、密斯·凡德罗,他们均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共同展示能说明1930年家具风格的多样性。在“如迪克曼般生活”板块,当代艺术家玛吉特(Margit Jäschke)和设计师斯蒂芬·舒尔茨(Stephan Schulz)展示了迪克曼的设计如何在21世纪做可持续、艺术化、有益的改进。他们复制了迪克曼的家具,并将其重新安置在一个当代生活的环境中。
迪克曼,《沙发组合(家具设计,生活空间)》,手稿,1925-1935
此次展览文献类的展品主要来自1970年德国艺术图书馆(Kunstbibliothek)收购的“迪克曼遗产”。这批藏品约有1600件,其中包括了迪克曼的构图研究、家具设计稿、室内水彩画等。这些作品与家具结合观看,可以感受到创作过程——从最初的、通常是抽象的形式概念,到创造性和功能性的发展,最终作为实用对象。目前,“迪克曼遗产”以及迪克曼与合作者设计编写的包豪斯、哈雷艺术和设计学院的课程均已经完成了数字化编目,并在SMB-digital上开放。
迪克曼,《彩色元素构成》,1931-1933
通过展览和开放的文献资料,这位几乎被遗忘的包豪斯大家再次被关注,他也为那个时代包豪斯设计的形象增添了新的面貌。 然而,迪克曼1944年11月在柏林去世,年仅48岁。其实早在1933年他就离开了学校,靠设计公司文员和顾问的工作勉强维持生计。但他对设计教学却影响深远,其设计原则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