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学院篮球馆学院游泳馆三年来,在“先进性”理念的指引下,学院以党建“融领”学院建设,明确了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和打造“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创业导师、成长导师”的学院“四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提出了“综合素质 专业技能”育人模式;打造了支撑青岛市现代产业的专业体系;设置了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洋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开设了34个“先进”专业;打造了9大现代化标准实训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标准化的艺术剧场、游泳馆、1300座位篮排球体育馆纷纷建成运营。学院汽车实训中心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实训中心

对一个学校来讲,内在的文化是最有生命力,最长远的力量。校园文化起到的是向内凝聚,向外辐射的重要作用。

三年来,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滋养学院发展。正是在其独有的文化引领下,全院师生披荆榛,拓荒野,化荒郊为学府,跨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就。体现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育人环境逐步形成,成为了全体青工职院人奋发图强的底色。

“两先”理念——引领学院发展方向

建校初期,学院举行了《我们要办一所怎样的高职院校》的大讨论,围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思路,确定“先进性”“先锋性”的“两先”理念,不断践行“先进”“独特”“速度”“活力”的引领价值。

三年来,在“先进性”理念的指引下,学院以党建“融领”学院建设,明确了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和打造“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创业导师、成长导师”的学院“四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提出了“综合素质 专业技能”育人模式;打造了支撑青岛市现代产业的专业体系;设置了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洋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开设了34个“先进”专业;打造了9大现代化标准实训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标准化的艺术剧场、游泳馆、1300座位篮排球体育馆纷纷建成运营。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

学院汽车实训中心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

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实训中心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3)

学院游泳馆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4)

学院篮球馆

三年来,在“先锋性”理念的引领下,学院大胆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践行“服务至上”品牌理念,学院改革学生工作处等四个职能处室为四个“服务中心”;以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改革为抓手,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以“晒工作”制度进行考评,完善奖励性绩效、评奖评优等激励机制。制定《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培训创收收入分配办法》等管理制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办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校训精神——凝聚学院发展力量

学院在整合青岛市公共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成立,牢固的“工科”印记便一直传承。从带有“工程”二字的校名,到90%的专业为工科专业,再到承办“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工科赛事,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全体师生以“大国工匠”为榜样,不断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艰苦创业,凝练出了“知行有度,刻意求工”的校训。在校训的指引下,学院凝聚起了不懈的发展动力,向着“工科黄埔”目标迈进。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5)

学院教职工荣誉证书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6)

学院校训

三年来,学院“知行有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学院全体干部教师“干实事、真创业”,以“高标准”引领“高品质”,打造有品味有温度的职业教育,形成了“风气正、作风硬、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氛围,连续两年绩效考核获得“良好”等次。全体教职工为幸福奋斗、为事业拼搏、为理想奉献,对待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始终追求卓越,陆续涌现出“青岛市劳模”朱晶、“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邓效昆、“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乔慧、“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刘红伟等一批先进典型。在2022年招生工作中,学院领导兵分五路,中层干部全部参与招生宣传。同时,更多教职工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投入到招生、培训、招聘等工作中去,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7)

驻校抗疫28天志愿服务现场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8)

驻校抗疫28天志愿服务现场

三年来,学院“刻意求工”,坚持学生至上、育人为先。2022年驻校抗疫期间,168名教职工、203名后勤人员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火速集结,成为4167名在校学生的守护者!他们其中有11位是有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有的是双职工家庭,有的家中老人生病需要照顾,但面对疫情毅然决然挺身而出,成为学生们的“守护者”。线上教学出台14个制度办法,食堂出台提高餐饮质量的10条办法,辅导员、班主任2958张日常晒工作和线上家长会照片,957份谈心谈话记录,是封校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坚持,是“隔离不隔美好生活”的幸福,也是那些温暖人心瞬间的见证。82名党员志愿者,855小时志愿服务,97名团员青年“抗疫突击队”,89名学生干部志愿队,他们发扬先锋作用、奉献精神,始终奋战在校园防控、核酸检测、隔离保障、秩序维护、防疫消杀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在风雨中淬炼出了“雷令风行、勠力同心、学生至上、奉献友爱”的抗疫精神与闪光品质,成为“刻意求工”的最好诠释。

环境育人——陶冶师生品行情操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9)

校园导视牌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0)

校园导视牌

“夫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得而取士”,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犹如一本隐形的教科书,时刻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学生的内在心灵。漫步在校园,不管是极目远眺,还是抬头仰望,或是聚首观看,处处都活跃着生动鲜明、引人注目的文化元素:条幅文化、展板文化、雕塑文化……令人目不暇接,这就是学院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1)

学院标识

三年来,学院持续打造“视觉盛宴”。贯彻“先进性”“先锋性”理念,突出工科特色,打造学院视觉识别系统,确定了学院基本色为在国际上代表“工程”的黄橙色与群青普蓝色。根据校训重新设计并正式对外发布了新标识。标识整体造型为汉字“工”字与“工程”的英文“ENGINEERING”首字母“E”融合构成,主图形下方为中英文校名。整体标志简约、辨识性强,有工程的力度感。彰显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体现出技能强国、职教兴邦的愿景,为学院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干事创业提供了符号指引。学院导视系统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易于更改替换,又充分满足寻路、指示需求,标牌的基本造型元素来源于学院的标识,牌体颜色结合学院的VI标准色及校园颜色布局,内容是经过师生、专家集思广益,深入挖掘学院内涵,按照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凸显功能定位,既要体现文化内涵又要突出学院特色的原则而命名的道路和楼宇名称。同时,整个设计与学院标识一脉相承,充分展现出学院的工科特色,将学院精神通过具象化的视觉形象加以展示,融入校园的每一处。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2)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3)

三年来,学院持续打造“雕塑园区”。由青岛市著名雕塑家张白涛创作的雕塑《乘着歌声的翅膀》落户学院生活区。今年暑假,新落成的五座雕塑,在开学当天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引得师生纷纷拍照“打卡留念”。漫步校园,主雕塑《九工》设计灵感来源于学院标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耀眼的金属光芒,塑造出物质恒定、精神恒常的意蕴;再向前,是夺目的《求工》,由红色的抽象体块与浑圆球体组构而成,释放着一股生生不息的驱动力;来到机电工程学院,《向未来》是一位稳居于寰宇之上的宇航员,引导师生走向光明的未来之路;湖边,《工之空间》从土地中蓬勃“生长”,以抽象、象征的特质,充满反射效应的材质属性,构建出灿烂光明的公共空间;剧场外,坐立着的是《旋》,大理石构成的飘带线条,传递着抽象的工业韵律、创新智慧、昂扬动势。五座新雕塑,是彰显学院精神的标志物,突出学院工科特色,引导师生赓续“大国工匠”的精神品质。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4)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5)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6)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7)

三年来,学院持续打造“魅力校园”,不断升级学院育人环境。学院大门,刻着的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题写的校名“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知行大道两侧是一排排笔直整齐的银杏树,它们粗大、挺拔、茂盛,透出一种古朴、威严与生机,告诉人们这是一所富含文化底蕴、治学态度严谨、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校园。校园建筑优美雅致,主题鲜明;校园内花草芬芳、绿树成荫。校园中心的人工湖,是师生最爱的“网红地”,夕阳西下,湖水被阳光映燃的金碧辉煌,倒映在湖面上的是图书馆宏伟的身影,整个湖水焕然生机,别有风情。在楼宇外、广场周边等,竖立着一排崭新的宣传栏,悬挂张贴着学院近期的“大事”、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等各类先进典型的事迹,他们在无声地影响、激励着师生自信自强、奋发有为。为充分尊重师生权利,实现疏堵结合,学院在校园外设置全国高校首家吸烟亭,配置吸烟柱,并配套张贴“吸烟有害健康”等提醒标识引导师生主动戒烟、禁烟,是成熟自信的学院文明的表现。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8)

校外吸烟亭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19)

校园宣传栏

品牌形成——构筑育人新格局

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和铸造大学之魂,学院坚持内涵提升,积极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实施和推进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坚持培育先进文化、不断打造文化精品,培育出两大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学生至上”“教师至上”。

三年来,学院坚持“学生至上”,创新“综合素质 技能特长”培养模式,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麦肯锡中国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0年 中国将有近三分之一劳动者需变更职业”,这对职业学院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为了满足学生个性特点与综合发展多样化需求,学院坚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改革,测评包含基本性素质测评、发展性素质测评和学习素质测评三个部分,设计若干测评项目及指标,每个学生自入校起,便生成综合素质档案,客观、真实、全面勾勒学生的成长轨迹形成学生的“自画像”,并依此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培养学生技能特长,学院鼓励学生考取技能证书,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在“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等一系列赛事中,都能看到学院学子一次次斩获佳绩!同时,学院举办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滑板社、排球社、朗诵社、音乐社、推理社等百团大“绽”,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兴趣,都可以在学院找到组织,在社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个社团都为学生提供发光发热的广阔天地。95%的在校生都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平均每个学生加入2-4个社团。躬身实践、化知为行,通过各类竞赛、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引导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0)

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1)

学院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2)

2022年需要新教师培训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3)

2022年学院暑期干部读书班

三年来,学院坚持“教师至上”,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的首要因素,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维护教师根本利益,到为教师营造舒适的工作氛围等方方面面为教师着想,在全院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309名,注重抓实教师培养,稳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立足学院发展实际,根据学院人才队伍结构特点,合理制定培训方案,推出多维联动、多向赋能、凝“新”聚力、领传帮带有机结合的职教教师培养工程。组织各类专题培训40余次;利用国培、省培平台,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加职业院校国家级培训以及“双高计划”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师培训项目。同时,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师德修养高、业务能力精、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出台《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调研报告》,从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培训工作,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2021年面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征集意见51条,梳理归纳出28个师生重点关切的问题;2022年,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确定4大类30件实事,持续推进学院民生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4)

学院首届啤酒酿造培训班结业仪式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5)

学院教职工亲属进校园活动

三年来,学院持续践行共建共享理念,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是学院党委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为了让教职工生活更美好,学院始终把关心教职工疾苦、体察教职工情绪放在第一位。为了让教职工住得舒心,定制嵌入折叠床的办公桌;为了让教职工吃得放心,引进大品牌、信誉有保障的优质运营商;为了让教职工健康安心,每年定期为教职工安排体检,在各个方面全力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

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职校(青工职院这三年)(26)

学院为教职工定制折叠床办公桌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今日我以青工职院为荣,明日青工职院以我为荣。”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正在吸引更多的青工职院人参与进来,不断丰富学院的文化内核,持续打造青工职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名片,为学院成长为“工科黄埔”高职院校贡献永不枯竭的软实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