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别安置房与商品房?安置房与商品房的区别
怎么区别安置房与商品房?安置房与商品房的区别房子交付后,孩子还没读初中,A先生担心装修材料上涨、透气时间太短,便马上开始装修。因频繁来回装修工地、周边停车难,A先生提前租了个地下车位、占了一个停车名额。老城区部分享有优质学区的安置房A先生是瓯北人,孩子读小学后,就计划将他初中时送至温州市区的名校读。2010年,各大学校取消集资费入学的择校生名额,进入“学区房”时代,A先生就着手考虑买学区房和今后的居住地。A先生在市实验中学周边看了一圈,发现周边不是没法居住的“老破小”,就是面积大、价格贵的“老破大”,一直买不下手。最后,A先生以约25000元/㎡在辖区内买了套65㎡的在建安置房,并办理了委托公证。当时该小区已结顶、刚“摸文”,号称“即将交付”。然而没过多久,该小区竟然停工了,后来停停建建,直到3年后才交付、5年后才领证,险些连孩子读书都赶不上。
安置房,顾名思义是用于安置拆迁户的房子,当然,也有不少市民会到二手房市场购买。
安置房,大多并非品牌开发商开发,在建设品质、物业管理、户型等方面不如同期商品房,也是一个以原住民为主的居住群体。
这样的小区,居住体验与商品房有差距吗?为什么安置房的建设品质接近商品房了,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很排斥?
这次,我们节选了3位二手安置房业主的故事,看看他们有怎样的居住体验。
01A先生是瓯北人,孩子读小学后,就计划将他初中时送至温州市区的名校读。2010年,各大学校取消集资费入学的择校生名额,进入“学区房”时代,A先生就着手考虑买学区房和今后的居住地。
A先生在市实验中学周边看了一圈,发现周边不是没法居住的“老破小”,就是面积大、价格贵的“老破大”,一直买不下手。最后,A先生以约25000元/㎡在辖区内买了套65㎡的在建安置房,并办理了委托公证。
当时该小区已结顶、刚“摸文”,号称“即将交付”。然而没过多久,该小区竟然停工了,后来停停建建,直到3年后才交付、5年后才领证,险些连孩子读书都赶不上。
老城区部分享有优质学区的安置房
房子交付后,孩子还没读初中,A先生担心装修材料上涨、透气时间太短,便马上开始装修。因频繁来回装修工地、周边停车难,A先生提前租了个地下车位、占了一个停车名额。
该小区700多户,地下停车位却只有100多个,车位严重不足,不少车辆便停在小区地面上。后来,该小区成立了业委会,以原住民老人为主。业委会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实施人车分流。
面对反对声音,当时业委会称:
“停车是全社会的难题,不是我们一个小区就能解决的。”
“你们开车的都有钱,不要那么自私,也要考虑我们没车的人。”
“你们开车的都是年轻人,该让让我们老人,我们需要活动场地”。
很快,该小区的年轻人、中年人开始为停车而烦恼,老人们却在小区空地里跳起了广场舞。
当停车难变成了难上加难,仅有的100多个地下车位,则成了众人争夺的对象。这时候,业委会成员提出,小区地下车位应重新分配,原住民优先、二手房业主其次、租客最后。
部分业委会成员称: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地是我们的。”
“我妈拆迁在外漂泊10年,你们没体验过。能交付也是我们去争取来的,你们没有出力。”
“你们二手房买进来的都有钱,也该让让我们。”
这时候,一些本来挺讲道理的原住民中年人,也站在了部分业委会成员一边了。
A先生坚持认为,购买二手房,就买走了原房东的所有权益,不仅仅是房子本身。好在,该措施最终没实施,A先生保住了地下车位名额。但是,该小区地下车库晚上12点准时关门,待他住进来之后,偶尔晚归时非常麻烦,只能停在斜坡上,或违章停放路边、第二天一早开走。
“温州(市区)人真的排外,竟连不是小区原住民都排斥。”A先生感慨到。因上述因素,再加上接连出事的电梯、形同虚设的物业管理,在孩子中考之前,A先生就把房子卖了,考完就搬回瓯北。
那时候,学区房开始变得越来越热,房子卖掉时的价格,已是买来时的2倍。这时,A先生的一切不爽,即刻烟消云散。
025年前,B先生以约12000元/㎡,在汤家桥南路买了套90㎡的安置房。这是当地村里的三产安置房,由开发商代建。
为什么买这里?想住电梯房,面积不需要大,但老城区的小户型电梯房,都是安置房,不仅品质差,价格还高,普遍25000元/㎡以上。虽然这里价格低是因为没证、有风险、无法贷款,但领证后必然大涨。
当时,温州市区的安置房普遍是低档涂料,还装满“铁笼子”,这个三产安置房就用了真石漆,看起来跟周边商品房没区别,甚至在总楼层比隔壁商品房矮的情况下,楼间距更宽,低楼层的采光、日照都不错。
虽说从老城区搬到了东面,离亲戚、朋友都远了点。但是,温州人总是相信这么一句话:城市向东发展。
既有安置房的价格,又有商品房的品质,只是绿化简单一些,问题不大。就当时来讲,这属于温州极其少有的“高级安置房”了。等交付后,B先生就装起来住了。
商品房与安置房混杂、外观区别不大的黄屿
B先生本以为,这个几乎都是原住民的小区,对他们来讲自己是个外人。但是,每次在楼道、电梯里碰到原住民,都会跟他打招呼,非常热情。渐渐地,他跟一部分原住民熟悉了。
B先生此前工作时曾接触过一些城郊结合部的村民,印象不太好,但这个小区的原住民非常朴实,还有热心业主为小区的管理、维护贡献了大量金钱、精力。
当然,该小区在管理上与商品房有很大差距。虽然人车分流,但没有禁止电瓶车,依旧横行在小区地面,大量停放于架空层。
架空层、地下室一些楼幢、单元指示,并非标准指示牌,而用记号笔手写。小区大门口摆了两排塑料座椅,供老人饭后聊天。部分原住民将大量杂物摆放在楼道上,有碍观瞻。这些细节,都影响了小区的档次。
近两年,随着温州“大拆大整”后一大批新安置房逐步建成,品质上了一个台阶,好的跟商品房没什么差别了。那么,B先生这个“高级安置房”,瞬间沦为了“普通安置房”。这类新安置房还越建越多,满大街都是,房价似乎要到顶了。
这时候,市区商品房中建筑面积约90㎡的小三房也越来越多了,单价也就“2字头”。原计划自住的B先生便有些想法了,认为这套安置房也能卖“2字头”,要是再不换商品房,以后就难了。他开始去看商品房,同时把房子挂在中介里。
后来,B先生以约22000元/㎡卖掉了这套房子,比买来时涨了约10000元/㎡,然后加上少量积蓄,成功置换一套商品房。
现在B先生住进了商品房,居住品质提升了不少,在小区里逛再也没有电瓶车擦肩而过,但和邻居完全不认识。有时候,他会想念那个安置房小区的氛围。
03因资金有限,C先生曾在梧田的商品房、南塘的安置房中纠结,最后为了生活便利性,选择了南塘的安置房。
南塘的生活圈非常好,下楼就是绿地、商业,过一座桥就是白鹿洲公园,走出公园还有商业,去医院不远,想要的生活几乎应有尽有,环境也很好,就是周边学校差了点。
南塘周边安置房
不过,部分原住民的生活习惯,让C先生不太适应。
比如,一部分原住民洗衣服后不脱水,晾衣服还晾在阳台以外的晾衣架上,衣服上的水不断滴至地面。还有拦着电梯等家人、遛狗不铲屎、电梯里抽烟等现象不断出现,也令C先生感到不适。与住商品房的朋友聊起,这些现象不是没有,但属于极个别现象,安置房却多了不少。
每到临近端午节,小区里总有不少原住民开始讨论、参与划龙舟的相关事宜,而C先生从小到大都没有这样的经历。
至于小区管理方面,总体上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地下车库竟对外运营,降低了小区的私密性。小区里还有不少租客,甚至个别私底下进行一些经营活动。
最让C先生受不了的是不断出现的外墙脱落现象。它不仅涉及到小区形象,更是影响到了人身安全。
有时候,C先生也想着换房,但是住惯了南塘、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还能换到哪里去呢?当初放弃梧田的商品房、选择南塘的安置房,目的就在于此。换商品房,不管南塘附近,还是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哪里不需要近40000元/㎡起步。
就这样,C先生还是住下去再说了。如果哪天挣大钱了,想换哪就换哪。
04从三位市民的故事可以看出,无论建设品质高低,安置房在物业管理、居住群体等方面的问题,与商品房始终存在差距,也影响了小区品质的维护。因此,安置房的居住体验,大概率不如商品房。
正因上述居住体验方面的差距,再加上知名度、户型等其他差距,同地段、同房龄的安置房,二手房房价往往比商品房要低数千元。或者说,同样的价格,买安置房能买到更好的地段。
因此,还是有一些对更看重地段、对价格敏感的购房者,会买二手安置房。更何况,一些建筑面积80㎡以内的两房户型,一些刚需、单身、养老需求购房者比较适合这类产品,商品房极少,几乎只能买在安置房里。
总体来看,购房者各有所需,倘若能接受安置房存在的弊端,购买二手安置房不是不可以,没必要“一刀切”看待。在房价总体不低的温州,这些安置房是二手房市场很好的补充,让房价更具梯度,让部分购房群体拥有更多选择。
不过,若想像A先生、B先生那样通过安置房挣钱,这个时代几乎一去不复返了,若无特殊原因将很难实现。长期看,新商品房的保值、增值性,基本上要强于安置房。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