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厉害的数学家,法国大数学家惨遭年轻人打脸
全球最厉害的数学家,法国大数学家惨遭年轻人打脸一个不知名的31岁法国年轻工程师——菲涅耳登场了。戏剧性的情况出现了。竞赛评委会由许多知名科学家组成,这其中包括比奥、拉普拉斯和泊松,这三位都是积极的微粒说拥护者。另外还有波动说的热心支持者阿拉果、持中立态度的盖.吕萨克。评委会里居然有三个德高望重的微粒说巨头,组织这个竞赛的本意或许是希望通过微粒说的理论来解释光的衍射以及运动,以打击波动说。但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总是会有出其不意的天才人物,对大Boss们赤果果地打脸。
1818年,法国科学院举办了一个悬赏征文竞赛 。竞赛的题目是利用精密的实验确定光的衍射效应以及推导光线通过物体附近时的运动情况。
当时的科学界研究光学分为两派,也就是“微粒说”和“波动说”,当然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两派之争在整个现代物理的发展历程一直持续了几百年。
仿佛是《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之争,而且代代相传。
所以这次竞赛,也无非就是两个”江湖门派“的又一次”武林大会“。
竞赛评委会由许多知名科学家组成,这其中包括比奥、拉普拉斯和泊松,这三位都是积极的微粒说拥护者。另外还有波动说的热心支持者阿拉果、持中立态度的盖.吕萨克。
评委会里居然有三个德高望重的微粒说巨头,组织这个竞赛的本意或许是希望通过微粒说的理论来解释光的衍射以及运动,以打击波动说。
但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总是会有出其不意的天才人物,对大Boss们赤果果地打脸。
戏剧性的情况出现了。
一个不知名的31岁法国年轻工程师——菲涅耳登场了。
物理学家菲涅尔
菲涅耳向组委会提交了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菲涅耳采用了光是一种波动的观点,并以严密的数学推理,极为圆满地解释了光的衍射问题。他的体系完整无缺,天衣无缝,以致委员会成员为之深深惊叹。
但历史总是不会让事情发展得这么顺利,这个时候固执己见的顽固派泊松登场了。
数学家泊松
泊松并不相信菲涅耳的结论,通过精密计算对它进行了仔细的审查(泊松本人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数学家),结果发现当把这个理论应用于圆盘衍射的时候,在阴影中间将会出现一个亮斑。这在泊松看来是十分荒谬的,影子中间怎么会出现亮斑呢?
这差点使得菲涅尔的论文中途夭折。
但菲涅耳的同事、评委之一的阿拉果在关键时刻坚持要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发现真的有一个亮点如同奇迹一般地出现在圆盘阴影的正中心,位置、亮度和理论符合得相当完美。
实验现象
泊松计算的这个亮斑,反而成就了菲涅耳,成了最好的一次助攻。菲涅耳获得了那一届的科学奖,同时一跃成为了物理光学之父。
圆盘阴影正中的亮点,后来被相当有误导性又戏剧性地称作“泊松亮斑”,也不知道最后泊松是什么样的心情。
不过这终究是科学史上一幕既充满戏剧性又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功劳簿上既有菲涅耳的荣耀,也有泊松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了,还要记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阿拉果的一功。
当然,泊松本人在这个事件中有点尴尬,但其实泊松也是大牛人、物理名家、数学巨擘,在数学中以他的姓名命名的就有:泊松定理、泊松公式、泊松方程、泊松分布、泊松过程、泊松积分、泊松级数、泊松变换、泊松代数、泊松比、泊松流、泊松核、泊松括号、泊松稳定性、泊松积分表示、泊松求和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