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祝福感悟(祝福让我明白了)
过年祝福感悟(祝福让我明白了)每年的旧历年底,地主家会举行年终大典,将猪、牛、羊三牲煮熟,作为福礼,用来供奉神明和祖宗,感谢祖宗一年来的保佑,祈求来年的幸福。祝福是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但是并不是万事能如意。有些祝福,是带着浓浓的哀伤。比如鲁迅先生的《祝福》。《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收集的第一篇小说。
凌晨一点爱读书,今天读鲁迅先生的《祝福》。
百节年为首。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是百姓祈福、攘灾的重大节日。
过年总是是热闹的,祝福总是是美好的。
但是并不是万事能如意。
有些祝福,是带着浓浓的哀伤。比如鲁迅先生的《祝福》。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收集的第一篇小说。
祝福是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年的旧历年底,地主家会举行年终大典,将猪、牛、羊三牲煮熟,作为福礼,用来供奉神明和祖宗,感谢祖宗一年来的保佑,祈求来年的幸福。
文章讲述了一个与祝福有关的故事,和一个与祝福有关的人。
一个知识青年“我”,在旧历年底回老家,住在宗亲鲁四叔家过祝福。
“我”在偶然间遇到了鲁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
这时祥林嫂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先前悲哀的神色已经消失,她似乎已经沦为了乞丐。
祥林嫂向“我”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人有没有灵魂,第二个是有没有地狱,第三个是死掉的一家在地狱是否能见面。
对于她的这几个封建迷信的问题,我不忍心让她绝望,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也许有”,“可能”“不清楚”。
第二天傍晚,“我”就听鲁四叔抱怨晦气,原来是祥林嫂竟然在祝福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去世了。
由此,“我”想起了祥林嫂一波三折的遭遇。
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头扎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她用勤劳得到了鲁家的赞赏,祥林嫂胖了,笑了。
这是祥林嫂经历丈夫去世后,第一次有了生活的希望。
但她的这个希望并没有让她高兴太久,她被婆家发现了,原来她是背着婆婆逃出来的。
婆婆把她的工钱和衣服都拿走了,还把她高价卖给山里人贺老六,用卖得的钱给儿子娶媳妇办酒席。
祥林嫂以死反抗,却被男人制止了,祥林嫂只能认命。
幸运的是男人能干,对她也好,还有了儿子阿毛。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命运再次抛弃了她。
贺老六也去世了,阿毛也在冬天被饿狼叼走了。
孤独无依的祥林嫂再次来到了乌镇,继续在鲁四爷家当女仆。
这时的祥林嫂,从前的打扮,脸色还是青黄,但两颊上没了血色,看着也没有先前精神了。
祥林嫂说:“我真傻,真的。”
她叫阿毛在门槛上剥毛豆,自己在屋后劈柴淘米,后来阿毛不见了,最后在山里找到阿毛,五脏已经都被狼吃空了。
鲁四婶本来有点顾忌,但还是被她打动了,终于留下祥林嫂。
但是鲁四婶很快开始后悔,因为祥林嫂手脚没有先前灵活,记忆也不好。鲁四婶很不满,鲁四叔更是觉得她是个不祥之人。
年底过祝福时,凡是祭祀物品,祥林嫂一概不能碰,众人见了她也冷冷地笑。
祥林嫂一次次讲着她日夜不忘的故事。
刚开始,众人陪着她流了许多眼泪,还有人特地找到她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时间久了,众人的眼里再也看不到泪,大家一听到她讲阿毛就烦,但她还是继续地讲着她阿毛。
后来柳妈说她的两个男人都死了,等她去世,到了地狱,两个男人争夺,阎罗大王只好将她锯开来分给他们。
祥林嫂吓得把多年积攒的钱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来消除这个灾难。
捐了门槛之后,祥林嫂觉得自己不再是个不祥之人,但是鲁家还是不让她碰祭品,众人对她的态度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从此之后,祥林嫂变得胆怯怕黑,头发也花白了,记性更差了。
鲁四叔最终把她送回了伢婆子那里。
最终祥林嫂成了乞丐,于是就有了文章的开头。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一步步展开的,也在祝福的欢乐声落幕。这鲜明的对比,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那句话:
悲剧就是对美的毁灭,越是美的东西被毁,其悲剧性就是越强。
祥林嫂勤劳安分,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生存下去,但是每当她有了新的希望,残酷的现实又把她打回原形,甚至一次比一次悲惨,最后被走向灭亡。
现代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比如“我”的不作为,鲁四叔的冷漠,柳妈的嘲笑等。
耳边响起了欢乐的歌声: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
下期,我们继续读书。
行万里路难,读万卷书易。
请关注“凌晨一点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