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耀中华,星辉耀中华
风光无限耀中华,星辉耀中华爷爷听说生个男孩,忙不迭的赶了过来,望着包裹里的孙子,爷爷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肯定有出息”。那段时间袁家上上下下全都被喜悦和幸福所包围。半夜时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一个生命降临人间。“哎呀,是个男孩!”接生员高兴地大声喊道。听说是男孩,袁氏夫妇十分欣慰,他们并非重男轻女,而是袁家几代都是单传,生个男孩也算是对老人心理有一个安慰和交代吧。2016年书法家袁念英获“中国艺圣”殊荣(一)一九四八年二月,虽已初春,但在吉林省蛟河县依然是千里冰封的寒冬景象。那是一个晴空万里、月色皎洁、星光灿烂的夜晚,在一个普通的民房里,袁氏夫妇正在忙碌着他们人生中一件大事----他们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就要诞生了。
看着纷至沓来的荣誉称号和获奖证书,袁念英的心里对评委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正是由于公开、公正、透明,没有参杂一点论资排辈和人情世故的评比,只以作品水平质量论英雄,才使得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书法爱好者在文化艺术界脱颖而出,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蜚声海内外。此刻,袁念英站在母亲的遗像前,手里拿着获奖证书,心里默默的说道:“妈妈,我获奖了 而且是大奖,您的遗愿儿子实现了。”
是的,袁念英对母亲有了一个交代,对自己几十年的艰苦磨砺有了一个交代,对传承祖国的文化艺术有了一个交代,此刻,对于实至名归的荣誉,他的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宽慰。
然而,袁念英面对装帧精美、感情真挚的一封封邀请函,心里却充满了深深的无奈、愧疚和失望,出国访问,参加世界级文化艺术切磋交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研讨会,是他期盼已久的事情,可是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他却无能为力,不得不放弃。
那么,袁念英为什么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受到了各种的邀请却不能成行?他的背后有什么难以启齿的隐私和秘密?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他神秘的面纱,走近他真实的人生吧!
2016年书法家袁念英获“中国艺圣”殊荣
(一)
一九四八年二月,虽已初春,但在吉林省蛟河县依然是千里冰封的寒冬景象。那是一个晴空万里、月色皎洁、星光灿烂的夜晚,在一个普通的民房里,袁氏夫妇正在忙碌着他们人生中一件大事----他们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就要诞生了。
半夜时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一个生命降临人间。“哎呀,是个男孩!”接生员高兴地大声喊道。听说是男孩,袁氏夫妇十分欣慰,他们并非重男轻女,而是袁家几代都是单传,生个男孩也算是对老人心理有一个安慰和交代吧。
爷爷听说生个男孩,忙不迭的赶了过来,望着包裹里的孙子,爷爷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肯定有出息”。那段时间袁家上上下下全都被喜悦和幸福所包围。
幸福的时光总是显得很快也很短。一晃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没想到厄运竞悄然无声的降临到袁家:袁妻得了重疾,医生很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告诉袁父准备后事。
看到袁父从医生办公室回来脸上沉重忧伤的表情,袁妻明白了一切。袁妻的脸上依然很平静,笑着对袁父说:“来,你坐下,和你说个事”,袁父坐在妻子的身边,看着妻子的脸,“你看孩子已经快一周岁了,该给孩子起个大名了,不能总叫小名了”。袁父站起来,在病房来回踱着步,沉思半响:妻子名中有英字,为了让孩子永远记住他的妈妈,就叫“念英”吧。袁父郑重的对妻子说:“我想好了,就叫念英,你看行吗?”妻子绝顶聪明,立刻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念英,很好的名字,噢,儿子有名字喽!”袁妻高兴的把儿子抱起来,“快,念英,谢谢爸爸。”“谢-谢-爸-爸”,小念英看着爸爸,不太连贯的说道。
三天后,袁妻撒手人寰。那天晚上,袁妻静静的躺在病床上,没有了像往常微笑着招呼小念英到跟前来,小念英挣扎着从父亲怀中滑落到地上,蹒跚着走到妈妈的床前,拉着妈妈的手,稚嫩的话带着哭腔:“妈妈,我饿了,我要吃奶。”袁父上前一把抱起小念英,转身推开病房的门,他的脸紧紧贴在小念英的脸,泪水早已汹涌而出。
料理完妻子的后事,袁父站在妻子的墓碑前,心里默默的对妻子说,放心吧,我一定把念英抚养成人。
袁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悲伤,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对得起妻子,对得起孩子。面对没有女人的家庭,袁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妻子有病,让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袁父是一家银行的会计,他知道,不上班就没有收入,可上班孩子怎么办?交给爷爷,爷爷能带好吗?
爷爷却信心满满的说:“放心吧,你只管上好你的班,孩子就交给我了。”
从那时起,小念英就跟爷爷一起生活,小念英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爷爷硬是用一口口粥饭把小孙子抚养大。
小念英一晃五岁了,一天傍晚,舅舅来了,面色凝重的把小念英叫到跟前,说:“这是你妈妈给你留下的,让舅舅等你稍大一点交给你,你五岁了,应该让你知道了。”舅舅说完,打开了一个用牛皮纸包裹的纸包,纸包里,有一个镇尺,一支毛笔,一块砚台,一块研墨,一册练习毛笔字的本子,还有一封信,信写的不长:“英儿,妈妈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几样东西是妈妈一生最喜欢的,妈妈非常喜欢书法,也就是写毛笔字,以前有一本柳公权字帖,妈妈没少写,后来在搬家时这本字帖丢了,书法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我希望在我身上没有实现的愿望,能在你身上实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啊,你一定要用心去练字,把咱们国家的书法发扬光大。母示”
小念英似懂非懂的看着舅舅,舅舅说:“来,舅舅给你讲。”舅舅不愧是当老师的,用小念英能听得懂的话,把妈妈的信详细的述说了一遍,然后,又一件一件的把东西做了讲解。也就是从那时起,妈妈的嘱咐像一粒种子深深的植根于小念英幼小的心灵里。
封面右一为书法家袁念英
(二)
吉林省蛟河县,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县城。相传很久以前,一条大河横贯此地,河中藏有蛟龙,蛟河由此得名。蛟河虽属小县,但风光秀丽,依山傍水,林木苍翠。他家对面的大山,怪石嶙峋,黑峰高耸,充满神秘色彩,小念英和伙伴们都不敢去游玩。倒是毗邻蛟河的吉林市,历史悠久,风景迷人。尤其是北山公园,公园里名胜古迹,历代碑刻,琳瑯满目,引人入胜,父亲有意识的经常领小念英来这里游玩。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矗立在山峰之巅的“天下第一江山”的巨形匾额,相传为清朝皇帝亲赐,更使小念英感到神奇。每次游玩至此,他都会拽着父亲的衣襟,驻足观望,流连忘返。在潜移默化中,小念英练习书法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袁父因势利导,回家又把妻子的遗物找出来,面对着妈妈的遗书和遗物,小念英暗暗发誓:妈妈,我一定好好练字。
当时袁父给找了一本颜真卿的字帖,小念英便开始临摹字帖。枯燥的临摹让小念英很快感到了厌倦。这时,当老师的舅舅来了,舅舅给他讲王羲之等历代书法大家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让他明白了什么叫“铁棒磨成针”,什么叫“梅花香自苦寒来”。舅舅不愧是当老师的,声情并茂的描述,让小念英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舅舅拿出了一块砚台,上面有他亲手刻的字:念忆汝母,英范懿训;永誌勿忘,存物思亲。四句话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念英永存。舅舅用心良苦,就是让自己的外甥要继承他母亲的遗志,把书法发扬光大。小念英牢记家训,常含泪苦学,和镇纸形影不离。
记得是刚上初中的一天傍晚,袁念英在经过一个收废品的手推车时,偶然发现了一本残破不堪的旧字帖,他对收废品的人说:“大叔,这本书能让我看看吗?”收废品的人说:“小孩,一本破书有啥好看的,送给你啦。”袁念英高兴得连声说“謝谢!謝谢!”他连蹦带跳地跑回家,发现这竟是一本《柳公权玄秘塔》,此时,他想起了妈妈在遗书中说的丢失的柳公权字帖,可能就是这个版本吧。想到这,他大喜过望,如获至宝,立刻开始认真的拼接,粘贴。此后,他爱不释手,终日翻看,并开始认真的临摹。
班任老师很快发现念英一有时间就趴在桌子上练字,字写的比其他同学明显高出很多,于是,让他担任板报员,这无疑又给他搭建了一个提高书艺的平台。他特别珍惜这次机会。书写时极其认真,稍不如意即擦掉重写。他的字让他在学校也小有名气了。
正当他信心满满地向书法艺术殿堂大踏步迈进之时,上山下乡开始了。正值青春韶华的袁念英和知青大军一起来到了遥远的乡下,住进了生产队安排的茅草房中,开始了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农耕生涯。一天下来虽然很疲劳,但他对书法的钟爱和热情丝毫未减,反而更加强烈了。当时毛笔,墨汁很少,也不方便练字,他就用钢笔习书,尤其注重在字的间架、结构上下功夫。
夜深了,队友们早已进入梦乡,袁念英依然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埋头苦思,悉心揣摩王羲之、颜真卿等历代书法大师的笔墨神韵和隽永风采,有时情到深处,东方泛白都不知道。在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他伏在不足尺宽的小木箱上,奋笔疾书毛主席诗词,借以抒发对领袖的热爱;夏锄时节,挥汗如雨,在短暂片刻的休息间隙,他也不忘以大地为纸,树枝当笔,划地数步,习字为乐。对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一起下乡的同学给予了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而这些,也给予了袁念英极大的动力。
几年的下乡生涯,让袁念英与大自然有了切肤的体验,那天空中灵动的云彩,那林中潺潺作响的小溪,春天里的勃勃生机,秋天里的满眼硕果,让袁念英不由自主的把大自然的变化与书法练字联系在一起,让他感悟到:自然是最美的。
1972年底,袁念英随着返城大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时没有正式工作,开始了数年之久的代课生涯。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何况每天和文字、书写打交道,更让他快乐无比,也充分理解了“教学相长”的道理。78年恢复高考,袁念英顺利考入了鸡西矿务局师范中文系,毕业后,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分配至鸡西矿务局第一中学任教,曾任一级教师、办公室秘书。
工作环境与他的爱好相得益彰,他如鱼得水,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孜孜不倦地在业余时间从事书法学习、研究,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始临写历代法书名迹,进行了从“形似”到“神似”的严格训练,书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有感于百岁老人苏局仙深夜炳烛把笔学“蘭亭”之事,袁念英在日记中写道:“百岁攻书志亦遒,他尚勤勉我何由?奋发临池追羲献,书不惊人死不休!”
袁念英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纵覌古今,德炳千秋,名传青史的书坛巨将,非志士达人,学富五车者,不足以当之。通过多方涉猎和流览历代书论,他通晓了“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学书者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也通晓了“坚质、浩气、高韵、深情,缺一不可为书”的深邃哲理。品髙,学富是书学者终生必修的两大课题,且一艺之成,必“智行两尽”,反之,空中楼阁也。
“操觚染翰,心摩手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将上述至理名言奉为座右,“笔端识得真三昧,精思妙悟铸书魂”,以此来警策和激励自己,践行诺言,圆梦宏愿。
袁念英1987年的书法作品
袁念英书法作品
(三)
“天道酬勤”。
成功的大门总是为砥砺奋进者敞开。进入八十年代,在参加鸡西市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一次书法创作活动中,袁念英的的一幅大草书王维诗“山居秋暝”,成功入选省博物馆,并被选送至中国美术馆汇报展出,同时被推荐参加国内外巡展的作品中,没想到袁念英的作品在国内外巡展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瞩目。
之后,袁念英的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巡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由“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牵头的十六家国内外书画艺术部门联合颁发的“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摆在了袁念英的面前。
袁念英可谓自学成才。他牢记母训,继母遗志,幼小发奋习书之事曾闻名乡里。只可惜小时候习书没有老师教,他便自励自学,虽屡经磨难,其志未减。
经过了多少个寒冬酷暑,度过了多少个月圆月缺,袁念英沉思笔端,日夜临池,含辛茹苦,兀兀穷年;翰墨功深,书乃大进。
而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习书初涉柳诚悬,后出入逸少,瓣香平原、北海,旁窥松雪。工正、行、草、隶,在继承古人优秀风格的基础上,他把自己多年对书法的感悟,进行了大胆的揉合、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劲健遒媚,潇洒飘逸的风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诗用在此处再恰当不过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袁念英的书法作品在多次最高学术展览和艺术大赛中,屡获国内、国际大奖,代表了我国当前艺术创作的国际水准,具有巨大的研究和收藏价值。代表作品刻入中国武陵源碑林,在多次参加国内外巡展中,被多家文博单位收藏。在国际交往中,被当作珍贵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代表作及艺术传略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巨匠》;《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世界名人艺术大典》等五十余部经典专集。
先后入榜了“中国书画五大名家”;“国学六大名家”;“中国艺术十大领军人物”;“共和国文艺之星;“中国艺术百年巨匠”等名人专著。
袁念英的名气一路攀升。2016年6月,“中国诗书画出版社”授予袁念英《中国艺圣》荣誉称号,获此殊荣的全国仅两人,另一人为书法家启功。
往前推一年,2015年11月,由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鼎盛文昌三星辉》,以收集当代三位顶峰级书画作品而隆重问世,作者分别是:启功、袁念英、徐悲鸿;往后推一年,2017年国庆节前夕,在世界各地文化单位和艺术名家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下,《一代方家》九大名家艺术鉴赏国礼级收藏册倾情奉献给国内外广大读者,目录排列袁念英名列榜首。
袁念英获得的奖项太多了,只能择其一二,以飨读者。其中获得:中国文化艺术综合成就奖金奖;国学文化艺术最高成就奖金奖;中国国学传承发展特别贡献奖金奖;中国诗书画印最高成就奖金奖;中国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奖金奖;中国艺术终身成就奖金奖;国际金马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国际艺术最高荣誉金猴奖终身成就奖;世界艺术终身成就奖;联合国国际英伦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人类杰出贡献奖......
更难能可贵的是,袁念英凭借自己卓越的成就和非凡的影响力,受到了国际相关组织的高度评价,先后被联合国国际艺委会评为年度最高传承人物,并荣获了国际组织颁发的金质勋章数枚。
同时被聘为: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博士;世界教科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等诸多职位。
被多家权威机构联合授予了“共和国功模人物”;“国家形象大使”;“中国艺术博士”;“人民艺术大师”;“十九大文艺代表”:“世界华人艺术领袖”;“国际德艺双馨艺术大师”;“推动社会改革发展先锋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世界文化贡献人物”等数十项重大荣誉称号。
袁念英获得荣誉称号的通知
袁念英获得的荣誉奖牌
德艺双馨,誉满中外,袁念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邀请函也纷至沓来,从1993年,他曾先后数十次受到邀请,以“时代楷模”、“中华精英”、“特邀贵宾”或省级代表等身份受邀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处举办的表彰、座谈、研讨、联谊等多主题、高规格的盛会庆典;也曾数十次受邀请,以“共和国杰出艺术家”、“中华艺术名人形象大使”等身份,作为国家代表团成员,赴美、英、德、日、法、意等国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地进行参观、考察、讲学、展览等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而对这一切,袁念英却只能望洋兴叹,无法参加。
为什么呢?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一次高处意外跌落,导致袁念英脊髓损伤,造成全身麻痛,举步维艰,手指痉挛,无法握笔,只能挂笔辍书。
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自己一生钟爱的书法艺术的召唤,生性倔强的他,不甘屈服,以“一息仍存不废书”的顽强毅力和病魔抗争。为了能尽快恢复书写的基本功能,他一方面坚持康复训练,一方面用最原始的办法,每天用滚热的水烫泡双手,慢慢地将拘挛的手指泡开,抻直。不能正常执笔,他就用双手夹住毛笔练习。为了腰腿的功能和手臂、手指的功能同时得到恢复,袁念英扛着写地书的大笔,奔走于去往公园的路上,于是,在公园宽阔的地面上,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挥笔写地书的景象,成了人们熟悉的一道靓丽风景。
经过了长达五、六年艰苦的康复和执笔训练,袁念英硬是恢复复了近大半的功力,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不久的将来,能再次体验书翰丰采的曙光。他告诉我,他此生的最后愿望就是,再用心爱的毛笔多写几幅书法作品,留给后人,倘有可能,再做点公益。他現在每天坚持伏案,关心时事,拟文撰稿,建言献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文明进步,竭尽绵薄,无私奉献!
星辉耀春秋。在祖国文化艺术的天空,有无数熠熠闪耀的星辰,正是这些耀眼的星辰,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艺术传承之路,使得民族瑰宝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他们对文化艺术不懈追求的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感染着今人,也必将激励着后人。
书法家袁念英,字金心,号松泉,当之无愧是天空中明亮的一颗星,他的星光将永远辉耀着广阔的中华大地。
以下是袁念英部分获奖证书和书法作品。
袁念英获“国际金马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袁念英获国内外十六个部门联合颁发的证书
书法家袁念英书法作品
袁念英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