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第108个512国际护士节:第109个国际护士节
热烈庆祝第108个512国际护士节:第109个国际护士节这里离死亡很近,却也是重生之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护理工作者们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便是对其最好的致敬。5月12日晚,“致敬白衣天使”主题灯光秀将闪耀浮山湾畔,以此向全市“白衣天使”送上最美好的节日祝福,并向全社会传递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在青岛这座充满大爱的城市,有一位被护理工作者视作榜样和楷模的“现代南丁格尔”——山东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81岁的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终身护士李桂美。她在1957年开启护理生涯,退休后仍坚守在护理岗位,迄今为止已从事护理工作长达63年。“南丁格尔一直工作到80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希望自己能工作到90岁。”李桂美说。1993年,李桂美被授予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章”,当时月工资只有200多元的她毫不犹豫地把3万元的巨额奖金悉数捐出,设立了每两年评选一
国际护士节
他们曾许下南丁格尔的誓言,他们用生命护佑生命,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南丁格尔的200周年诞辰。今年,我国的国际护士节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这份诚挚的“致敬”,同样是属于岛城4万多名护理工作者的荣光。
长期以来,他们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以满腔的热情、勤奋的工作奉献社会,在预防疾病、维护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护理工作者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在青岛,他们战斗在隔离病房,坚守在发热门诊,忙碌在手术室、住院部;在湖北,我市226名优秀护理工作者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用生命守护生命,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青岛这座充满大爱的城市,有一位被护理工作者视作榜样和楷模的“现代南丁格尔”——山东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81岁的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终身护士李桂美。她在1957年开启护理生涯,退休后仍坚守在护理岗位,迄今为止已从事护理工作长达63年。“南丁格尔一直工作到80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希望自己能工作到90岁。”李桂美说。1993年,李桂美被授予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章”,当时月工资只有200多元的她毫不犹豫地把3万元的巨额奖金悉数捐出,设立了每两年评选一次的“李桂美突出奉献护士奖”。去年,我市共有7名护士获此殊荣,其中便包括不久前跟随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ICU护士长蒋敏。
为老年患者洗脚的青岛市中心医院护士王东海,自掏腰包为备战中考的小患者购买上网卡和台灯的青岛市市立医院护士姜萍,为患者减压而在防护服上画卡通图案的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士衣晓琳……援鄂期间,226名青岛护理工作者在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治任务的同时,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令患者常怀感动。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点燃了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白衣天使”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守护患者的健康,而他们同样需要被关爱、被理解、被尊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护理工作者们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便是对其最好的致敬。5月12日晚,“致敬白衣天使”主题灯光秀将闪耀浮山湾畔,以此向全市“白衣天使”送上最美好的节日祝福,并向全社会传递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
这里离死亡很近,却也是重生之处
——市立医院ICU护士李春蕾团队的一天
每个ICU(重症医学科)都有一扇厚重又神秘的门,门外是心急如焚等待的家属,门内是插着各种仪器的急危重症患者和不停奔走的医护人员。这里离死亡很近,却也是重生之处。在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跟随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小组组长李春蕾,体验ICU护士一天的工作。
市立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分为A、B两个病区。B区共有19个床位,50名护士。这一天,李春蕾与其他5名护士值守12小时白班,每人照顾3-4位病人。
7:45,与夜班护士床头交接,掌握病人夜间体征情况;8:00,参加ICU全体护理人员晨会交班,根据夜班同事介绍记录病人的尿量、血压等指标以及医嘱;晨会结束后,李春蕾便开始药物治疗、吸痰……
■李春蕾为病人吸痰。郭菁荔 摄
“嗬、嗬”随着李春蕾的吸痰操作,15床的阿姨发出了类似鼓风机的声音,还伴随着抽搐。李春蕾解释,这是病人吸痰时的正常表现。而吸痰也是每一位ICU护士每天做得最多的操作之一,每个病人一小时一次。“对于气管插管和咳嗽能力差的病人,及时吸痰才能帮助他们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别看她睁着眼睛,其实还是处于昏迷状态。” ICU里的大多数病人都是无意识的,这就需要护士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其他病床病人的状况,还要通过病人的表情、肢体动作判断病人需求。
“大叔,乖,可不能把面罩摘了。”“爷爷,别动,我给你调一下管。”……尽管患者并无意识,但李春蕾动作轻柔、语调温软,如同对待自己两岁的儿子。“他们有的已在ICU住了一年多,就和亲人一样。”她说。由于ICU不允许家属陪护,翻身叩背、清理排泄物、口腔护理等全部需由护士来完成。“每两小时就要给昏迷病人翻身,翻身时必须将整个身体抬空,如果病人瘦弱还好,要是遇上身体肥胖的患者,两三个护士必须铆足劲才能完成,所以这里的护士都有腰肌劳损。”戴着护腰的李春蕾说,翻身的同时,还要进行叩背,促使卧床患者深部痰液的排出,还要检查皮肤、各个管道有没有脱开,以及各种引流液的性质、色、量等。
一上午的时间里,手上动作麻利、脚上如同踩了风火轮的李春蕾没有丝毫清闲时刻。时针指向11:20,李春蕾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写护理日志。3个小时内,李春蕾已经在几张病床间走了7000多步,早上上班时倒的一杯热水,至今还没机会喝上一口。然而她却说:“其实今天上午已经算清闲了,因为没有病人转入转出。”
ICU的护士中午没有休息,工作餐由食堂送来,护士们轮流吃饭。ICU的患者,大多不能自己进食,需要护士缓慢、轻柔地通过鼻饲管用注射器抽吸各类流质食物为患者注入。而护士们自己吃饭却是狼吞虎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往往是下午4点之后,因为手术结束的病人会陆陆续续转来ICU病房。李春蕾说,她上夜班时曾在两个小时内收入了三个新病人。“这个病人需要连接各种管道,那个病人排便了,另一个病人又无意中把面罩摘了下来……当好几个病人同时出状况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是本能却让我加快了动作。”她说。
“我已在市立医院工作7年了,其中重症监护室5年,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可能就是这里的病人病情每分每秒都在变化,所有医护人员心中的弦始终紧绷。前一秒病人可能还好好的,当你刚背过身,机器就开始报警。”在她看来,ICU护士是一份成就感和无力感交织的工作。看到全力抢救的病人死里逃生,是最开心的事,但看到再怎么悉心照护却还是最终离开的病人,却是最沮丧和难过的事。“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能转入普通病房。”她说。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杜忠军:
“男”丁格尔别有优势
如今,越来越多的男性走上护理岗位。数据显示,目前青岛4万多名护理工作者当中,男护士已有1000余人,“男”丁格尔们正活跃在青岛各家医院的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等关键科室,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
■青大附院麻醉恢复室护士杜忠军。
今年2月2日,由10名男性医护人员组成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就有8名男护士,31岁的麻醉恢复室护士杜忠军是其中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杜忠军与战友们奋战了56天。4月20日,杜忠军重返日常工作岗位,在青大附院市南院区麻醉恢复室监护术后麻醉苏醒中的患者,并负责麻醉药品、耗材的管理工作。
杜忠军介绍说,在青大附院,男护士的比例逐年提升,目前差不多每15名护士中就有一名男护士,“如今,青大附院已有22名男性护士长,据我所知,数量之多在全国所有医院中名列前茅。”在杜忠军看来,相比女护士,男护士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力气大外,心理承受力、抗压能力也更强,“男性更适合护理危急重症病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往往更加冷静。以心肺复苏为例,这不仅需要高技术,更需要强体力,按压两分钟就会感到很累,而男护士坚持的时间肯定比女护士更长。另外,在护理男性患者时,男护士操作起来也比女护士更方便。”
刚工作时,杜忠军并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是护士,“那时候我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工作,下班后在医院门口打车回家,经常有出租车司机问我是不是医生,一开始我一般会默认,或者打个马虎眼就过去了。但很快,我就对护士这个职业充满了认同感,因为在重症监护室里经常抢救患者,一次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转危为安,感觉很有成就感,现在有人问我‘你是大夫吗’,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不,我是护士。”
谈及自己目前的工作,杜忠军用“责任重于泰山”来形容:“全身麻醉的病人一般要在手术结束后半小时左右才能苏醒过来,我要一直守护在他们身边,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血氧饱和突然下降、心率过低等问题就必须及时救治。另外,我还负责管理麻醉药品和耗材,必须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地做好分发、登记、清点等工作,因为麻醉药品包含精神药品和易制毒药品等,一旦流入社会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驰援武汉的经历让杜忠军终生难忘,他说,这段经历让自己的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岛市中心医院PICC专业门诊护士长郑柯柯:
维护一根导管,打通一条生路
“护士长,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疼啊……”“大姨别着急,你先坐下,我帮你看看……这是有点发炎了,不过你放心,很快就会好的。”早上7:30,青岛市中心医院PICC门诊已经有不少患者排起了队,一位乳腺癌患者在就诊时轻轻呻吟着,她的右手臂插着一根导管,周围皮肤有些红肿。护士长郑柯柯一边柔声安抚患者情绪,一边仔细为患者做消毒、抗炎等处理。在问询中,她了解到感染的诱因,又耐心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郑柯柯正在为患者进行PICC管路维护。
为患者进行PICC管路维护,是郑柯柯每天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被形容为“守护生命的通路”。PICC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附近的大静脉,进而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PICC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因为它可以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外周静脉直接接触化疗药物而造成损害,加上大静脉血流速度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PICC导管能否安全、长期使用,关键在于置管后定期的专业维护。郑柯柯所做的工作,就是保证PICC导管畅通,避免患者因感染、血栓等引起并发症。
青岛市中心医院2010年成立了山东省首家PICC专业门诊,现有PICC国家级专科护士2名,置管病人每月达120例左右,每月维护约1800至2500例。除了正常来门诊维护的患者,PICC护理人员还为病房里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免疫力差的患者进行床旁管路维护。专业难度高、工作量大、注重心理护理,是PICC相关工作的显著特点。
郑柯柯介绍,置管要求“快准稳”,但是不少患者在前期化疗中血管受损严重,出现畸形,这就十分考验置管护士的专业能力。曾有一位患者因多次出现肿瘤复发,需要进行第六次置管治疗,很多医院难以接手,最后,中心医院的置管护士成功为这位患者置管。
因为工作量大,郑柯柯和同事们几乎每天从早七点工作到晚七点,只有中午能挤出半个小时来饮食如厕。
由于患者特殊,护士还需要格外有耐心和爱心。“患者要承受生理的病痛、心理的折磨、经济的重担,多重压力之下,他们的情绪比较差,还会有轻生的念头。所以我们每次做管路维护的同时,都注重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郑柯柯说。
“大叔阿姨喊得甜,问寒排忧解困难;温馨到心顶个医,病情已经好一半……”这是一位患者手写的表扬信,里面有一首《胜闺女》七律。郑柯柯说:“在医患关系以外,许多患者与护士成了朋友、亲人。”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庞爱菊:
每年护理2500名刚出生的患儿
41岁的庞爱菊是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她的团队专门护理出生28天以内的患儿。庞爱菊从业17年,一开始在新生儿科的ICU工作,近10年都在新生儿科的普通病房工作,“每年我都要参与护理大约2500名患儿,那么10年下来差不多就得有25000个宝宝。”
■庞爱菊与在医院就诊的新生儿。
如果宝宝是顺产,一般24小时过后就可以出院;如果是剖腹产,往往要等3至5天才能出院,“但少数早产儿或者出现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胃肠功能紊乱、肺炎等情况的新生儿,需要在新生儿科接受治疗。”庞爱菊介绍。
庞爱菊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但作为护士长,她一般早上7点15分就会到岗,而且基本没有准时下过班,有时甚至忙到晚上七八点才会结束一天的工作。“到了医院后,先要进行医护大交班,了解所有患儿的情况,然后会给患儿做基础护理和常规治疗,中午我们都是轮流吃午饭,然后下午再做一遍护理和治疗。”庞爱菊说,“我们医院新生儿科的普通病房共有45张床位,目前收治了42名患儿,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在护理好患儿的同时,我们还会每天定时向患儿家长宣教育儿知识,这方面的工作量同样很大,而且很需要耐心,因为有很多年轻父母连抱孩子的标准姿势都没掌握,还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冲调配方奶粉的正确比例是什么,有的家长还不会给宝宝换尿裤。”
常年与新生儿打交道,让庞爱菊和同事们掌握了两项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新生儿哭了,家长还在手足无措,她们已经知道宝宝为什么哭、需求是什么;另外,她们每个人都练就了高超的穿刺水平,“宝宝的血管细,而且由于奶胖,有时很难看到藏在肉下面的血管,所以给他们打针时特别考验技术,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解剖知识。”
庞爱菊说,患儿在妇儿医院新生儿科普通病房的平均住院时间是8天左右。根据防疫规定,今年医院严格限制陪护人员数量,因此病房里基本上只能看到患儿的父母而很难见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月嫂”。庞爱菊说,她通过观察发现,摆脱了对长辈和“月嫂”的依赖心理后,很多年轻父母在照顾宝宝方面上手很快,“其实年轻人能更快地接受并掌握育儿知识,有他们全程照顾,不仅有利于宝宝的顺利康复,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大有裨益。”
日前,
中华护理学会通报表彰了176名
2020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其中包括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总护士长高祀龙,
他是青岛唯一获此殊荣的护理工作者。
5月11日,省卫健委表彰了
“山东最美护士”和“山东优秀护士”,
我市共有9人入选。
青岛10名医护人员获殊荣
作为一名男性护士,高祀龙已有19年护龄。2月9日,他跟随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奋战了50多天,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救治任务。
由省卫健委主办的山东“5·12”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11日在济南举行,会上表彰了2020年“山东最美护士”和“山东优秀护士”。共有51名护士获评“山东最美护士”,其中有3人来自青岛,分别是青岛疗养院的邢翠珍、市市立医院的孙文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杜忠军。共有100名护士获评“山东优秀护士”,其中有6人来自青岛,分别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刚、潘世香,市第八人民医院王雪峰,市中心医院曲梦媛,市海慈医疗集团朱雪,市第六人民医院张元青。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