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以前的样子可不可怕,乐山大佛再次出关
乐山大佛以前的样子可不可怕,乐山大佛再次出关Emergency and preliminary conservation was given to the chest abdomen and face of the 1 300-year-old gigantic figure which was hand-carved out of a mountain face from the eighth century in south-western China's Sichuan Province.图源:四川日报左图为体检与抢救性修复工作前的乐山大佛(2018年10月4日无人机拍摄);右图为体检与抢救性修复工作后的乐山大佛(3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英国《每日邮报》关注到了这座“世界现存最大石刻坐佛像”的修复工作:《每日邮报》:专家对1300年前的雕像进行紧急修复后,世界现存最大石刻坐佛像重新对外开放
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
4月1日,乐山大佛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景平台重新开放
China's gigantic 71-metre-tall Leshan Buddha re-opened to the public today after experts carried out emergency restoration on the ancient holy statue.
专家对古老的乐山大佛进行了紧急修复后,这座高达71米的佛像4月1日重新向公众开放。
左图为体检与抢救性修复工作前的乐山大佛(2018年10月4日无人机拍摄);右图为体检与抢救性修复工作后的乐山大佛(3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英国《每日邮报》关注到了这座“世界现存最大石刻坐佛像”的修复工作:
《每日邮报》:专家对1300年前的雕像进行紧急修复后,世界现存最大石刻坐佛像重新对外开放
图源:四川日报
Emergency and preliminary conservation was given to the chest abdomen and face of the 1 300-year-old gigantic figure which was hand-carved out of a mountain face from the eighth century in south-western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在1300年前的公元8世纪,中国的匠人在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一座山崖上一锤一锤开凿出一座巨型佛像。如今这座佛像的胸部、腹部和面部得到了紧急初步的保护。
abdomen /'æbdəmən/ n. 肚子;下腹部
gigantic /dʒaɪ'ɡæntɪk/ adj. 巨大的;庞大的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拆除施工脚手架(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由于长期的日晒雨淋,近年来乐山大佛本体出现风化渗水、胸腹部崩裂等严重“病害”,危及大佛本体安全和游客游览安全。
A worker at the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Spot said the Buddha had regional cracks on its face chest and abdomen after being exposed in nature for more than a millennium.
乐山大佛风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一千多年时间里由于长期的日晒雨淋,佛像的脸、胸部和腹部都出现了崩裂。
佛像修复前
报道称,从2018年10月8日起,千年佛像就开始接受抢救性修复,这也被称为最有科技感的“体检”。
An expert from Leshan Giant Buddha and Grottoes Institution said the latest repair was not 'systematic restoration' but a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project'.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所的一位专家称,这不仅是此次“系统性修复”,而是一项“科研项目”。
The repair project could lay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overall protection of the Buddha the expert told Xinhua News Agency last October.
专家们在去年10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本次修复工作将为未来全面保护佛像奠定基础。
中国科研人员专门为大佛研发了一项国家专利技术——荧光碳点示踪法,可以判断大佛体内渗水路径,从而为后期维修提供科学参考。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的工程师孙博(左)在检测探头的数据稳定性(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不仅如此,据《人民日报》报道,修复工作人员还从敦煌研究院借来了一台“神器”——被称作激光灼烧仪器的岩体“针灸”设备。
这台设备可以发出细度仅为头发丝十分之一的激光束,在几乎无损的情况下扎入大佛体内,探清佛像表面以下几厘米左右深度范围内的历代修复层和岩体内部的成分及结构。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勘测探头放入大佛岩体内(3月17日摄)。
据报道,为了保护文物,所有施工脚手架都不会触碰到石像,所以仅脚手架的安装工作就花了40多天。
The repair project started in October last year and the Buddha was covered up in scaffolding. The scaffolding was removed in late March after experts mended the cracks on the statue.
修缮工程始于去年10月,佛像被脚手架覆盖。三月底,专家们修补了雕像的裂缝,拆除了脚手架。
看到乐山大佛得以修缮、重新开放的视频后,外国网友也不淡定了:
叹为观止。
不可思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真的是手凿的还是用了炸药?
炸药可是19世纪60年代才发明出来的哦。
我一直对这些有成百上千年历史、人工凿刻的雕像充满敬畏。试想现在的人们能做到这些吗。太厉害了。
看过那么多历史古迹被风化或者破坏的消息,现在看到古迹被保护和修复的消息真是舒服。
哇塞......了不起!这石像多大呀!
古迹修复与高科技相结合
近年来,中国对文化古迹的修复开始与高科技结合创新,用新的工具解决古老的问题。
去年底,外媒就曾报道过我国用人工智能加无人机的方式,修复古长城。
《华盛顿邮报》:中国古长城正在坍塌,现在建筑师们正在用无人机抢修长城
报道称,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修复古长城的工作困难又危险,而无人机的应用为古长城的维护带来了转机。
The drones have allowed Chinese authorities to map and measure sections of the wall offering precise data to rehabilitate the structure.
无人机可以帮助中国相关机构测绘长城的每一部分,为长城的修复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
Data collected by the drones has helped workers build support structures for vulnerable sections of the wall.
无人机收集的数据帮助工人为长城的易损部分修建支撑结构。
除了无人机,还有更多AI技术在长城保护工作中得到应用。
《南华早报》:中国正在运用高科技无人机技术保护正在坍塌的古长城
《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正与英特尔合作,运用高科技保护古长城。
Intel and the China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joined forces to use dron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to help the restoration.
英特尔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使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助长城的修复工作。
英特尔公司的AI数据捕捉系统可呈现可视化的古城墙结构(AI data capture system will create a visual representation),帮助人们识别需要修复的部分。
The drones are able to capture thousands of detailed and highly accurate images of the wall which can be stitched together to create a 3D model delivering the Foundation a data-driven plan for the restoration.
无人机能够捕捉到长城的大量细节和极度精确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出一个3D模型,从而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提供一个数据驱动的修复方案。
中国帮助他国修复古迹
中国修复古迹的能力同样也得到世界的认可,许多国家在修复历史遗迹的时候,会想到向中国求助。
China is playing a key role in protecting and displaying heritage not only at home but also in the region.
比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参与援柬吴哥古迹保护工程。
2018年7月9日,中国-柬埔寨政府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进行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的结项收尾工作。新华社记者毛鹏飞摄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暹粒省,是九至十五世纪古代高棉历史黄金时代遗留下的寺庙建筑群,在人类文明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战乱影响和疏于保护,吴哥古迹在1992年以濒危遗产的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hina became involved at Angkor after joi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the Safeguar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 Site of Angkor also known as ICCAngkor an international campaign launched by Cambodia and UNESCO in 1993. It also funded years of excavation and renovation of the Ta Keo Temple at Angkor which was built about 1 000 years ago.
1993年,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保护吴哥遗址国际协调委员会,中国随后成为该行动的重要一员。中国还资助了茶胶寺多年来的挖掘和修复项目。茶胶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018年7月11日,周萨神庙。新华社记者毛鹏飞摄
周萨神庙修复项目是中国援柬吴哥古迹保护工程的第一期,自1998年启动,2008年完工。
在中国吴哥保护工作队10年费尽心血的修复之后,一组濒危的庙宇建筑从废墟中重新站立,得到了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为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From 1998 to 2008 the Chinese Academy of Cultural Heritage restored Chau Say Tevoda a temple covering 1 600 sq m.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China had been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conserve cultural heritage.
从1998年到2008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修复了占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周萨神庙。这是中国首次参与国际合作保护文化遗产的项目。
中国援柬吴哥古迹保护工程的第二期是对茶胶寺的保护修复,项目始于2010年。
2010年11月27日,待修复的茶胶寺。新华社记者雷柏松摄
八年间,测绘、地质、结构、考古、建筑、生物等多学科的专家纷纷来到现场,为茶胶寺修复工程日夜奋战。他们面临的不仅有茶胶寺本身的挑战,还有高温高湿、毒虫疫病的环境考验。
Dozens of Chinese experts from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mapping geology archaeology architecture and biology worked together with Cambodian colleagues to overcome a string of obstacles. It took them eight years to restore Ta Keo.
2017年9月16日,修复中的茶胶寺。 新华社
从周萨神庙到茶胶寺,20年间中国文物修复专家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柬埔寨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From Chausay Tevada to Ta Keo the Chinese team has earned trust from the Cambodian people and established a good reputation for their professional expertise.
2016年9月5日,茶胶寺。新华社
2018年1月,柬政府又将吴哥古迹中最核心的部分——王宫遗址交给中国队修复,体现了对中国文保技术水平和理念的信赖。
文物古迹的修复总是漫长艰辛,但中国人一次次怀着对文明传承的敬畏之心和专业精神,守护着全人类的瑰宝。
编辑:左卓
实习编辑:陈月华
来源:每日邮报 BBC 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国日报
推 荐 阅 读
哈里梅根开通Ins新账号,吸粉速度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知乎500万热议:有哪些无需自律的学英语方法?丨值得收藏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长按关注中国最大的双语资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