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儿童天才:她用了25年 成为近4000名孤弃儿童的 天使妈妈
华裔儿童天才:她用了25年 成为近4000名孤弃儿童的 天使妈妈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母亲安稳的怀抱。一个纸箱,几块破布,一出生,他们大多就在啼哭中被抛下,遗弃在医院、街头、巷尾的角落。视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黄国保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颖摄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邓华
在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282个在院孤弃孩子,各有各的故事和伤。李兰,是孩子们生活里的光,一听到她的声音,孩子们便扬着笑脸,扯着嗓门撒着娇,喊着“院长妈妈”要“抱抱”、牵“手手”
从19岁那年踏入福利院起,她发誓,要给孩子们建一间医院,给孩子“一张干净的床”“一个玩乐的空间”,让他们有尊严、体面地活着
25年过去了,她用自己的花季,给孩子们带来阳光和温情。约4000名孩子经她手,接受过治疗和康复训练,2000余名孩子康复后被成功送养,回归“家庭”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颖
摄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邓华
视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黄国保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母亲安稳的怀抱。一个纸箱,几块破布,一出生,他们大多就在啼哭中被抛下,遗弃在医院、街头、巷尾的角落。
因出生缺陷,苦难收走了这群孤残孩子的花季。他们有的双目失明,看不见一丝光亮;有的肢体、智力障碍,要用数年的时间,才勉强学会行走、穿衣、刷牙这些基本生活技能;有的孩子患有严重自闭症,以头撞墙,伤害自己却浑然不觉。
在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原名茂名市社会福利院),282个在院孤弃孩子,各有各的故事和伤痕。
李兰,是孩子们生活里的光,一听到她的声音,孩子们便扬着笑脸,扯着嗓门撒着娇,喊着“院长妈妈”要“抱抱”、牵“手手”。
广东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兰(右)拥抱院内儿童,和她交谈起来(4月27日摄)。
从19岁那年踏入福利院起,她发誓,要给孩子们建一间医院,给孩子“一张干净的床”“一个玩乐的空间”,让他们有尊严、体面地活着。
25年过去了,她用自己的花季,给孩子们带来阳光和温情。约4000名孩子经她手,接受过治疗和康复训练,2000余名孩子康复后被成功送养,回归“家庭”。
对残障孩童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这里曾尽是不幸,却也有幸运;这里有太多困苦,却也有甘甜;这里曾令人绝望,但也充满希望。
在这里,孩子们看到了那束从人生裂缝中照进来的光。
在广东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兰(后中)和部分职工、儿童合影(4月28日摄)。
艰难的,坚定的
1996年夏天,回校办理就业推荐信的李兰,恰好遇到茂名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来卫校找医生,谈到院里招不到医生、孩子们的艰难,老院长竟忍不住哭了起来。李兰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先去看看。
眼前的景象让她难受:几间平房破败不堪,操场杂草丛生,低矮昏暗的房间内,四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睁着大眼睛望着她。忽然,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走过来,抱着她的腿,奶声奶气地叫了声“姐姐”。
那晚,一夜无眠。最终,李兰决定留下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爹疼妈爱。同样是孩子,他们也该有人关心对吧?既然没人愿意干,那我就干到有人来,再回去当医生。”
那年,听到李兰放弃市医院的工作机会要去福利院。抽着烟的父亲,“啪”地将烟管摔在地上,“去了你就别回来”。母亲在一旁哭着劝她不要去,说福利院的活又脏又累,实在不适合一个小姑娘。干久了,嫁人都是个难题。
李兰不是没纠结过。那时她才19岁,刚从茂名市卫校毕业,因品学兼优,已经获得留在市医院工作的机会。等待她的是体面的工作、美好的前程。但福利院孩子绝望又期盼的眼神,还是牵住了她的心。
若非亲身体验一番,不知福利院工作之难。说是来当医生,但由于人手奇缺,往往是医生、护理员、康复员一肩挑。平均一个工作人员照看十几个残障孩子。从早上6点多,一直到晚上10点多,隔几个小时要给孩子换尿布、喂饭、把屎把尿。
广东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在救治看护院内儿童(4月27日摄)。
“往往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每天都是重复性的工作。有时候我一边做一边哭,孩子哭我自己也哭。累倒在床上,就想着明天自己再也不要起来。可第二天孩子们一哭,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但是李兰坚持下来了,“照顾一个孩子,观察生命成长的过程。看到在自己细心照料下,孩子慢慢长大,一天天好起来,又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干不了的事,我能做,别人吃不了的苦,我能吃,也会为自己自豪。”
她最不愿面对的还是孩子的离去。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有疾病,也更为脆弱。当年院里医疗卫生条件差,死亡也是一件不得不面对的事。
1998年中秋的中午,一个12岁的小女孩拉着李兰的手说:“姐姐,我想喝一瓶娃哈哈。”当时福利院在市里有演出,李兰没太把小女孩的话放在心上,“等你病好了,姐姐再给你买”。可等李兰结束演出回到院里,才得知小女孩突发呼吸困难,已经离开了。
这给李兰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愧疚,也更让她明白这份工作肩负的责任。“一念之差,可以救一个人,也可以失去一个人。我害怕自己的一点不经心,就永远失去一个孩子。”
从那时起,她决心留下来,并在心底为孩子们做出三个承诺:一是建一间医院,招来医生护士,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存权;二是为他们建一个不用日晒雨淋的游乐场;三是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床。
困苦的,甘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