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巨匪有哪些?建国前的东北匪患有多严重
东北巨匪有哪些?建国前的东北匪患有多严重后来引进了耐寒作物后,清朝对东北的政策“是奖励垦边,开发东北的农业”。但到了乾隆时期,可能是为了维护东北的风俗、保护八旗生计,也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留一个靠谱的老家,方便以后跑路,总之乾隆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禁止汉人进入。谁知明朝这边自己先乱了,原本清军入关的时候,也只是惦记着去抢劫一波,没想到自己在机缘巧合之下,竟坐稳了整个中国。那为什么东北会有如此猖獗的匪患,而盘踞东北近百年的土匪,最后又是被如何消灭的呢?东北匪患的问题还要追溯到清朝开创之际。东北地区原是苦寒之地,在明末耐寒作物引进之前,东北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只能打打猎,钓个鱼,挖挖野菜什么的。历代王朝也都把东北视作一个不毛之地,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的时候,明朝就想过把东北的进出要道给封了,再把东北和中原、蒙古地区的边境贸易给停了,活活困死叛军。
自古以来,匪患都是困扰封建王朝的难题。
太平盛世还好,老百姓丰衣足食,很少会去当土匪,即使是出现了小股土匪,朝廷也能集中官军迅速剿灭。
可一旦到了乱世,特别是封建王朝的统治末期,土匪都会多起来。乱世时,外敌入侵,局势动荡,百姓没有活路,很多都加入了土匪的行列,再加上朝廷无暇顾及,匪患也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清末就是一个大乱世,清末也是匪帮横行,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土匪,达到了数十万之众。
那为什么东北会有如此猖獗的匪患,而盘踞东北近百年的土匪,最后又是被如何消灭的呢?
东北匪患的问题还要追溯到清朝开创之际。
东北地区原是苦寒之地,在明末耐寒作物引进之前,东北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只能打打猎,钓个鱼,挖挖野菜什么的。历代王朝也都把东北视作一个不毛之地,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的时候,明朝就想过把东北的进出要道给封了,再把东北和中原、蒙古地区的边境贸易给停了,活活困死叛军。
谁知明朝这边自己先乱了,原本清军入关的时候,也只是惦记着去抢劫一波,没想到自己在机缘巧合之下,竟坐稳了整个中国。
后来引进了耐寒作物后,清朝对东北的政策“是奖励垦边,开发东北的农业”。但到了乾隆时期,可能是为了维护东北的风俗、保护八旗生计,也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留一个靠谱的老家,方便以后跑路,总之乾隆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禁止汉人进入。
到了19世纪中期,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活不下去的百姓们便不顾禁令,“闯”入关东(也就是东北地区),谋求生计。
成群结队的人们来到了东北,有的人开始垦荒种地、牧马放羊;有的人则开始寻思,我老老实实耕作,哪有直接抢劫来钱快,于是......就有很多人进山当了土匪。
东北地区的自然物产也极其丰富,走私黄金、人参、鹿茸等东西的利润很高,虽然政府禁止,但只要有利润,即使是掉脑袋也有人干。于是抢劫的土匪和走私集团就渐渐演化成了盘踞在东北的匪帮,用抢来的东西和走私赚来的钱购买武器装备,武装自己。
此后,破产的和过不下去的农民也陆陆续续加入到土匪的行列,加上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对地方无力把控,也就造成东北地区匪患横行。
后来做大了的匪帮们一合计,居然开始划分起势力范围,甚至取代政府,在各自的“地盘”上收起了税,放到今天可能就是叫“保护费”什么的。
民国时期的大军阀张作霖,就是土匪出身。张作霖早年参加过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最大后被清政府招安。清政府灭亡后,张作霖成了盘踞在东北的“东北王”,他甚至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打入北京,当上了陆海军大元帅,一度代表中华民国行统治权,成为最高统治者,可谓是土匪界的翘楚。
在当时的东北,百姓、土匪、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不是很和谐的默契。偏远的地区归土匪管,铁路沿线的大城市地区归政府管,有时政府就是土匪(如张作霖),或者与土匪合流。
东北地区就以这样的态势,相继经历了民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日本人来了也对土匪没办法,日本关东军也尝试过“招安”土匪,“以匪治匪”。但土匪能生存下来,一个个都鬼精,拿了钱不干事,还相互串通。
于是日本人一合计,剿匪不好剿,成本太高还剿不完,只要土匪不来搞我们,凑合一下得了。
东北的土匪也“天真”地以为,不管怎么改朝换代,自己都能以这套模式生存下去。
可到了1945年,有人打破了这个规则,史上最不信邪、革命最彻底的队伍——八路军来了。
日本投降以后,苏联红军也撤出了东北,东北地区进入了权力真空期。
此时,东北的土匪已经有了17万人的规模。
国共双方都想在东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我党利用地理优势,组织了10万八路军和2万人的干部团队先行进入东北,和先前在东北的武装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
而蒋介石的部队主要是靠美国人帮忙,通过海运和空运进入东北,时间上已经慢了一步。
于是蒋介石就先行“招安”东北的土匪集团,用来破坏地方公路铁路,袭击八路军。具体做法是用大洋金条等财物直接收买,然后对土匪头子发委任状,按照队伍的规模给相应的军衔,少将师长、上校旅长、中校团长什么的。
比如南京方面就一口气就册封了32个正副司令和33个军长,大小师旅长更是不计其数,甚至连《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也被国民党封了上校旅长。
如此一来,土匪们再打家劫舍就是奉了“中央”的命令,是“名正言顺”的。
那直接收编土匪的队伍会有什么风险吗?不会的,国民党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军阀出身,很多部队的素质连土匪都不如。
但我党不同,在收编土匪的队伍时,不管你是哪个山头的,都得按民主联军的规矩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先了解一下。我党还会指派政委到队伍中去做思想工作,土匪们得先经过“改造”,洗心革面后才能编入队伍。
少部分土匪确实是经过我党的改造重新做人了,但大部分土匪都逍遥惯了,受不了八路军苛刻的纪律。再加上国民党的新1军新6军等精锐部队陆续到达东北,因此很多土匪们就入了他们眼中“势大”的国民党队伍。
有的土匪更是狡猾,为了带着战功加入到国军队伍,还实行起了“明八路,暗中央”的阴谋,先假装洗心革面先加入到我党队伍,然后趁国共双方在东北大战开打时,瞅准机会组织叛变和暴动,给我军的战斗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国共东北对战的前期,我军损失惨重,就跟土匪捣乱有很大的关系。
土匪们都是一群墙头草,没有信仰,只认利益,谁赢他们帮谁。
随着我军四平保卫战的失利,还处在观望状态的匪帮开始加入国军队伍,很多已经接受我军改编的土匪,发现“站错了队”,也纷纷反水。他们在我党的后方根据地造谣生事、破坏交通线、暗杀干部、发起暴动。
例如牡丹江的匪首李华堂,合江的匪首谢文东等人,都曾混入过我军队伍,然后反水,干一些骗取补给、与国民党特务勾结、策划叛乱的勾当。
匪帮末日东北民主联军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不敌国民党军,就退到了松花江以北的北满地区,训练士兵,搞土改,稳定后方根据地,为反攻积蓄力量。
就是这个时候,腾出手的林总开始对土匪下手了。
北满的合江与牡丹江地区有各种大小匪帮40多股,人数好几万。我军拿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用来剿匪,首先拿大股的土匪开刀。
1946年6月,我军剿灭了盘踞在东宁地区的王老林匪帮,然后359旅两个团配合合江军区、牡丹江军区,一同围剿东安一带的谢文东匪帮,击毙俘虏了6000多名土匪,匪帮开始向宝清、富锦一带逃窜。
7月初,我军继续追击,经过8天的跟踪追击,歼灭了逃跑匪军的大部分人马,俘虏近千人。接着我军又乘胜展开政治攻势,又劝降了800人。此外,我军还在松江地区,破获了国民党在北满地区最大一个组织土匪暴乱的特务集团,逮捕了一众匪首和内奸。
至1946年9月,北满主要的匪帮主力都被歼灭,加上南满等其他地区的剿匪战果,一共击毙俘虏了土匪7.8万人。
剩余的土匪则逃入深山,打起了游击。
一般打到这个份上,也就该收兵返回了。但我党决定继续深入东北丛林,追剿残匪,一定要彻底铲除东北的匪患。为此,我党还专门从延安调来了在西北地区积累了丰富剿匪经验的贺晋年,来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全权指挥剿匪事务。
剩余的一些土匪藏匿于东北的深山老林,我军的重武器调不过去,部队也不好展开。但可别忘了,我军同样是游击战起家,重要的是,为了维护解放区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军是下定了决心要和土匪死磕到底。
于是,我军将部队分编成精锐的小分队进入深山,通过脚印、树枝、粪便等线索搜寻土匪的踪迹。一旦发现线索,就派机动部队迅速地穿插包围,穷追猛打。我军有几支小分队一路追杀,跟踪土匪跟了10多个昼夜,最终连这些土匪在山里都跑不动了,被我军追上俘虏。
但同样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军也对解放区发起了进攻,残余匪帮也利用地形进行袭扰、反扑,我军的战斗打得异常艰苦,解放区的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曾经生擒“座山雕”的剿匪英雄杨子荣,也于1947年2月牺牲在了剿匪的路上。
剿匪的一年多时间里,整个东北到处都是枪声。在我军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解放区人民的配合下,到了1947年4月,东北的匪部已被基本肃清。我党在东北进行了土地改革,东北的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也开始积极帮助部队清查户口,放哨警戒。
少数漏网的土匪失去群众基础后,也陆续走出深山,向我军投降。
自此以后,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身经百战的东北野战军打到哪里,就剿匪剿到哪里。东野还将自己的剿匪经验进行总结,宣发到各个野战军中进行学习。
而这些剿匪经验,在后来解放中国西北和大西南地区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又经过了几年的剿匪斗争,歼灭了土匪特务武装260万人,到了1953年,全国范围内基本已无土匪势力。困扰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的匪患问题,在这个时代,被彻底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