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安徽桐城属于什么文化?人文桐城桐城派里的

安徽桐城属于什么文化?人文桐城桐城派里的龙启瑞(1814-1858):广西临桂县人,他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十一岁就中了秀才,官至江西布政使。他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著作,内容涉及音韵学、文字学、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他干经学用功甚深,其音韵学尤为突出,他还曾从吕璜与梅曾亮学习古义法,故文宗桐城,但又不满归有光,方苞“唯成迹之是循”的门经。龙启瑞的文章立论较通达,文字亦明快流畅,如王先谦的:《续古文辞类纂》就选他所著的史沦多篇。由于龙启瑞的文章大多思深辞放,具有说服力,世材其“状元作家”,著作等身。彭昱尧(1809-1851):广西平南县人,从小丧父,由母亲甘氏抚养教育。道光十五年(1835),彭昱尧被广西学使、国子监司业池生春聘为幕僚。道光十九年(1839)冬,彭昱尧入京会试名落孙山,只好出京辗转回到广西,此后又四次入都赴试,均无功而返。不过,在京师游学期间,在王拯引见下,他有幸见到梅曾亮,并经常伴随左右出入文宴诗会,学习古文

安徽桐城属于什么文化?人文桐城桐城派里的(1)

桐城派里的“岭西五大家”

文|操鹏 来源|桐城报道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刘大櫆八十寿辰时,其弟子姚鼐撰文以贺,文中有“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自此,“桐城派”的大旗正式打出,此后就连寻常百姓也知道如“天下文章在桐城”、“桐城文章甲天下”、“天下高文归一县”的口头禅。然而另人不解的是,在姚鼐逝世数十年后,其高足梅曾亮竟发出“天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的赞叹,其实,这中间既包含有对桐城派曾一度衰落的叹息,也是对广西籍作家为延续桐城派百年不衰的感慨。

嘉庆二十年(1815)姚鼐逝世后,桐城派曾一度衰落,出现“方、姚惜已往,斯道堕尘埃”的境况。而桐城派之所以能在南疆一隅岭西传入、兴起,以及到“岭西五大家”(昌璜、朱琦、彭昱尧、龙启瑞、王拯)地位的确立,并迅速形成一支拯救嘉道之际桐城之衰的劲旅,吴德旋和梅曾亮是关键,吕璜的纽带和领路作用也功不可没,桐城派因“岭西五大家”而重新“文事今再盛”,“姚氏之薪火,于是烈焉”。

吕璜(1777-1839):广西永福县锦桥里尚水村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就酷爱读书。嘉庆六年(1801),吕璜二十五岁时中乡试第二名,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踏人仕途,先后在浙江、庆元、奉化、镇海、山阴、钱塘等地任知县。道光五年(1825),吕璜获罪罢官,自此潜心干学问,诗文理论渐趋成熟。道光八年(1828),吕磺以文就质于姚鼐弟子宜兴吴德旋,在杭州畅谈古文义法二十余日。后来吕璜将这次学术探讨内容整理成书,即著名的《古文绪论》,它基本上反映了姚鼐的古文理论。从此吕璜埋头精研“桐城家法”,返乡后又将其传至粤西,直接导致了桐城古文在广西的兴起。道光十八年(1839),吕璜因肺病逝世,岭西自此痛失文宗,朱琦等人为拓展广西桐城派毅然奔赴远在京都的梅曾亮处求教,由于朱琦是其中最早进京向梅曾亮学习古文的,最终也成为引领“五大家”其他成员进京学习古文的领路人。

朱琦(1803-1861):广西临桂人.其父朱凤森是嘉庆六年(1801),进士,他自幼随诗父亲身边,深受父亲思想影响。道光十一年(1831),朱琦以乡试第一名中举,十五年(1835)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作为谏官,朱琦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后因与当权者不合,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愤而告归。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破杭州时,朱琦死于混战之中。朱琦的诗和古文深得桐城嫡派的学问根柢,他学宗程朱的理学思想,重视桐城古文;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相济,始终把“严于义法”作为恪守不变的原则,敢于直言的“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汉宋兼采”的学术主张为其创作理正辞醇的桐城古文以思想和理论上的指导、他最先响应吕璜学桐城的倡导,在其余四人中惟他的文章可。与永福吕璜齐名”,在“岭西五大家”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彭昱尧(1809-1851):广西平南县人,从小丧父,由母亲甘氏抚养教育。道光十五年(1835),彭昱尧被广西学使、国子监司业池生春聘为幕僚。道光十九年(1839)冬,彭昱尧入京会试名落孙山,只好出京辗转回到广西,此后又四次入都赴试,均无功而返。不过,在京师游学期间,在王拯引见下,他有幸见到梅曾亮,并经常伴随左右出入文宴诗会,学习古文:在彭昱尧的古文中,有许多篇章都留下了梅曾亮:宝贵的点评意见。彭昱尧一生先后五次会试却始.终没有成功,也不曾出仕为官,但他的才气在“五大家”中却是最突出的。他的古文风格历经三次转折,这和他先后从学的三位老师??池生春、吕璜.梅曾亮有着直接联系。不过,由于他英年早逝.又无显官知名度,故其诗文集被传抄得少,以至罕见于世,而人们在谈到“五大家”时也很少提及他。幸其《致翼堂文集》最终传世,人们终可窥其“学博气伟”的独特人生于一斑。

龙启瑞(1814-1858):广西临桂县人,他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十一岁就中了秀才,官至江西布政使。他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著作,内容涉及音韵学、文字学、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他干经学用功甚深,其音韵学尤为突出,他还曾从吕璜与梅曾亮学习古义法,故文宗桐城,但又不满归有光,方苞“唯成迹之是循”的门经。龙启瑞的文章立论较通达,文字亦明快流畅,如王先谦的:《续古文辞类纂》就选他所著的史沦多篇。由于龙启瑞的文章大多思深辞放,具有说服力,世材其“状元作家”,著作等身。

王拯(1815-1876):原名锡振,田钦佩北宋名臣包拯故改名拯,广西马平人(今柳州市)、他自小父母双亡,由其姐姐抚养长大;王拯十岁即专心冶经,成年后则郡城求学,虚心向乡里才学之上请教,道光十四互年,池生春督学广西,王拯得以下桂林学习,这也是他人生的重要阶段。在广西“五大家”中,王拯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也是桐城派在广西的最后一大家。在“五大家”形成时期,王拯与朱琦、龙启瑞、彭昱尧等人虚心向吕璜,梅曾亮学习,为“五大家”地位的确立作出重要贡献。后吕、彭、朱、龙等先后逝世,他则更多从事诗词的创作,从此“岭西五大家”的古文创作高峰陷入低潮。

咸丰年间,桐城派古文创作中心转移到湖南,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领军的“湘乡派”。然毋庸置疑,“岭西五大家”是桐城派在嘉庆和道光年间最为活跃的古文创作群体之一,是姚门弟子梅曾亮等以桐城宗派思想为指导,扩大和延续桐城派所取得的最显著战果。“岭西五大家”的兴起,不仅为当时渐显衰笋的桐城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客观上也为后来曾国藩全面中兴桐城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预示作用。

安徽桐城属于什么文化?人文桐城桐城派里的(2)

安徽桐城属于什么文化?人文桐城桐城派里的(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