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贝娄真理:读不懂贝娄的黑色幽默

贝娄真理:读不懂贝娄的黑色幽默翻译者吴刚说,绝大多数作家的处女作都具有高度的自传性质。但从第二部开始,便有了分岔,有的人开始关注别人的生活,有的人则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探索,贝娄的作品就属于第二种。查阅了贝娄的词条后才知道,舅舅贝恩追求爱情的一生,其实就是贝娄自己的人生缩影。贝娄自己经历了5段婚姻,在1986年,贝娄爱上了比他小43岁的珍妮丝·弗里德曼。《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讲述的是:我的舅舅贝恩,追逐爱情的一生。舅舅是一位植物学家,“我”是一位俄国文学的助理教授,跟舅舅在同一所大学当老师。因为对舅舅的喜爱,“我”陪在舅舅的身边,参与他的生活,也见证了他的一生。舅舅跟象牙塔中的大部分人一样,醉心于搞科学研究,心思单纯,不谙世事,不懂交际应酬,无心攀附权贵。但他毕竟是凡人,有着凡人一样对爱情的渴求。舅舅在第一任妻子死后,又有过三次“真爱”。第一次是隔壁的女邻居借口修灯泡,跟他滚到了床上。第二次,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后,海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本书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在1987年出版的小说。小说中的一句话:“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时代的注脚。

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9.2分,毫不避讳地说,选这本小说就是冲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噱头去的,结果就是勉强看完了第一节,弃书而逃了。

贝娄真理:读不懂贝娄的黑色幽默(1)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出生在加拿大一个犹太移民家庭。他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父母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他精通俄语,法语,英语,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等多国语言。

贝娄一生出版了多部小说,喜欢用文学思考重要问题,意图“在现代思想的废墟下重新发现世界的神奇。”

贝娄真理:读不懂贝娄的黑色幽默(2)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讲述的是:我的舅舅贝恩,追逐爱情的一生。舅舅是一位植物学家,“我”是一位俄国文学的助理教授,跟舅舅在同一所大学当老师。因为对舅舅的喜爱,“我”陪在舅舅的身边,参与他的生活,也见证了他的一生。

舅舅跟象牙塔中的大部分人一样,醉心于搞科学研究,心思单纯,不谙世事,不懂交际应酬,无心攀附权贵。但他毕竟是凡人,有着凡人一样对爱情的渴求。舅舅在第一任妻子死后,又有过三次“真爱”。

贝娄真理:读不懂贝娄的黑色幽默(3)

第一次是隔壁的女邻居借口修灯泡,跟他滚到了床上。第二次,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后,海滩上的浪漫相遇,那一刻舅舅以为遇上了真爱,结果却是交际花厌倦浮世后的短暂停留。第三次遇到的是一个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女博士,婚前的温柔,善解人意变成了婚后的任性,暴躁,让贝恩慌张逃离去了北极,宁愿跟青苔待在一起,再也不回来。

查阅了贝娄的词条后才知道,舅舅贝恩追求爱情的一生,其实就是贝娄自己的人生缩影。贝娄自己经历了5段婚姻,在1986年,贝娄爱上了比他小43岁的珍妮丝·弗里德曼。

翻译者吴刚说,绝大多数作家的处女作都具有高度的自传性质。但从第二部开始,便有了分岔,有的人开始关注别人的生活,有的人则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探索,贝娄的作品就属于第二种。

贝娄真理:读不懂贝娄的黑色幽默(4)

而书中“我”的角色,其实就是舅舅的一个分身,跳出舅舅的生活之外,审视他的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揭示社会的真实。

“要长久地承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是很困难的。么个人都害怕在亲密的情感中遭遇欺骗,虽说自私愤激的人依然在情感上奉行动口不动心的态度,就像为斯大林唱赞歌的波诺玛联科朝着“无辜大众”的方向鞠躬那样。”

译者在后记中品论贝娄的小说:有种犹太人式的冷幽默,点到即止,带点黑色,带点荒诞,发人深思。这一点我没法体会,因为肚子里没有点外国文学的底子,跟不上作者乱飞的思绪,这本书期待你的高见。

#秋日生活打卡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