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回看莫莫的经历,会发现莫莫是一个被自己的欲望牵着鼻子走的人,因为欲望太大,所以她感受不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因为欲望太大,她无法享受生活中的任何乐趣。当然,莫莫的计谋最后并没有得逞,而她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不仅丢了工作,还在前同事那里丢尽了颜面,可谓是丢了夫人又折兵。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她不要过分好高骛远,那么她完全可以比很多同龄人生活得滋润。但是,莫莫不仅漂亮,欲望也很大,而且她的欲望远超出了她自己的能力。眼看着靠自己的努力没办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莫莫就动起了歪心思,她想趁她的老板喝醉后主动跟他发生关系,然后借色上位。

刚追完《底线》,这部剧里很多案例都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辱母杀人案》、《抚养权变更案》、《奶茶加盟案》、《被闺蜜男友杀害案》、《高校生弑母案》、《癌症母亲案》和《音乐家案》等等。

在众多案件中,有一个女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让我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有了新的思考,她就是符详职场性骚扰案中的莫莫。

莫莫毕业于985大学,还曾经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不仅学习能力强,莫莫还是个颜值颇高的女生。

如此优越的条件,注定她的起点可以比很多同龄人要高,所以年纪轻轻的她虽然说不上有多成功,但是是知名企业老板的秘书。

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她不要过分好高骛远,那么她完全可以比很多同龄人生活得滋润。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

但是,莫莫不仅漂亮,欲望也很大,而且她的欲望远超出了她自己的能力。

眼看着靠自己的努力没办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莫莫就动起了歪心思,她想趁她的老板喝醉后主动跟他发生关系,然后借色上位。

当然,莫莫的计谋最后并没有得逞,而她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不仅丢了工作,还在前同事那里丢尽了颜面,可谓是丢了夫人又折兵。

回看莫莫的经历,会发现莫莫是一个被自己的欲望牵着鼻子走的人,因为欲望太大,所以她感受不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因为欲望太大,她无法享受生活中的任何乐趣。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2)

其实,生活中被欲望裹挟的人很多,而且欲望越大,人们就会沦陷得越深,直到最后无法自拔。

不受控制的欲望,是万恶之源,它会让人做出违反公序良俗,甚至是违法的事情。

关于欲望对人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很深思考和觉悟,他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小说的形式来表达,于是写了《更多人死于心碎》这本小说,当时评委们对这部作品的授奖词是这样说的:贝娄的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

书中通过讲述植物学家舅舅身上体现的一种不合时宜的怪来让大家明白:要想在欲望社会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人们需要学会降低自己的欲望。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3)

索尔·贝娄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的犹太移民家庭,少时就在俄语、法语、英语、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多语种环境下长大,九岁时举家迁往美国,他是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艺术勋章,还曾经三次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家。

他喜欢用文学思考重要的问题,立志于 “在现代思想的废墟下重新发现世界的神奇”,而《更多人死于心碎》中的舅舅贝恩,就是这个世界的神奇之一。

舅舅贝恩是一名植物学家,他在研究植物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同时又是一位“生活白痴”,尤其不懂得处理人情世故,特别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与女人的关系,相比做个社交达人,他更喜欢想安安静静地研究植物。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4)

贝恩虽然在生活技能上显得很笨拙,但是他也有欲望,那就是他渴望得到一段纯粹的爱情。

但是,越是纯粹的东西越珍惜,在欲望世界里,大家的爱情观多多少少都掺杂了各种目的,结果就是每次他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子,以为自己终于找到爱情的时候,到最后都发现自己不过是女人的“猎物”,爱情让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心碎之中。

尤其是在他进入第二段婚姻之后,他发现妻子跟自己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对方设下的一个圈套,妻子不过是想通过自己来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

知道了真相的贝恩感到非常生气,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无法获得纯粹爱情的心碎感,于是他想到了逃离,逃到没有女人,甚至没有人的地方去——到北极去研究苔藓。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5)

心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情绪,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断地在降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但也可能是因为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在面对这种感觉的时候去对抗或逃离。

相比之下,舅舅贝恩的逃离反而显得特立独行而又弥足珍贵。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一直是个很较劲的人呢?小时候读书总想争第一,考试考了80分就想下次考90分,等下次考了90分了,又希望下下次能考100分。

后来出来工作了,一开始想要拿5000的月薪,等可以拿5000了,又希望能拿8000,拿10000,然后发现不管每个月赚多少钱,都觉得不够花。因为收入越高,欲望就会越大,想要的东西就越来越贵。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6)

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当我们总是去抓我们需要踮脚才能抓到,甚至踮脚也不能抓到的东西时,我们会感到疲惫,而那种疲惫感和失败感又会很容易让我们感到心碎,让我们觉得压力山大,然后慢慢丧失感受生活的美好。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极少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大家都只是随波逐流,要么在欲望的漩涡里拼尽全力,要么被卷得筋疲力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失望。

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以“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而被”口口相传,大抵是因为这句话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吧,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次两次心碎不会让我们的生命受到伤害,但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的心碎却足以摧毁一个人继续生存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当一个人活在痛苦中:更多的人死于心碎(7)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但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在欲望社会里让自己做一个低欲望的人吧,只要你自己不被欲望裹挟,就没有人和事可以真正伤害到你!就像逃到北极研究植物的舅舅贝恩,他再也不用受困于那些看上他的名和利的女子了。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一本非常需要耐心去阅读的书,它融合了作者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他让我们看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状态: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舒展、更快乐。

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被欲望操控的莫莫,而是成为可以自己掌控欲望的舅舅贝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