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探访北京地铁首批便利店:北京为何重启地铁便利店

探访北京地铁首批便利店:北京为何重启地铁便利店曾经最早拥有地铁便利店深圳平均每3136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广州和上海分别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在北京,这一数据是9919人/店。事实上,在此次大规模开店前的2021年7月,北京地铁已经试运营3家便利店。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铁上一次拥有便利店,还是在17年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数量排在11位,仅上海的三分之一,东莞、长沙的二分之一。

文/赵越

2022年新年伊始,北京不少上班族发现,每天通勤的地铁有了便利店。

北京地铁官方消息之前显示,从2021年12月开始,北京地铁将陆续新开130余家便利店。

探访北京地铁首批便利店:北京为何重启地铁便利店(1)

北京地铁10号线角门东地铁站内新开便利店。图/中新图片

事实上,在此次大规模开店前的2021年7月,北京地铁已经试运营3家便利店。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铁上一次拥有便利店,还是在17年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数量排在11位,仅上海的三分之一,东莞、长沙的二分之一。

深圳平均每3136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广州和上海分别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在北京,这一数据是9919人/店。

曾经最早拥有地铁便利店

作为一线城市,北京便利店为什么会比较少呢?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城市的便利服务体系,实际上有三个最主要场景点。第一是办公区域和写字楼区,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区域;第二是社区,这些店铺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节点,比如地铁站点公交站点,这是解决通勤中应急需求的最佳场所。

“北京商圈和写字楼区域的便利店,是这三个场景中发展最好的。”赖阳说。

北京作为国内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之一,实际上也是最早拥有地铁便利店的城市。早在2002年,物美就曾在北京地铁开设了14家便利店。

然而2004年出台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规定,地铁站厅、站台、疏散通道禁止设立商业摊点。北京地铁从此进入了“无商业体”时期。

“当时对安全担忧很多,比如西单地下商业城,就在这次行动中关停。”一位业内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不过,其他大城市发展地铁便利店的步伐没有停止。到2014年,上海地铁便利店数量就超过了500家。

如今,上海地铁便利店的密度和便捷度,都得到不少通勤族的赞誉。上海最大的地铁站之一——人民广场站有20个出站口,不论哪一个,50米范围内都能找到便利店。

北京便利店分布图显示,以东四为核心,东北部便利店密度较大,东三环的CBD和中关村是便利店最多的地方,一栋写字楼下,通常就有三四家;互联网公司云集的后厂村,便利店隐藏在封闭的大楼里。除了上述几个集中区,广大的居民区,便利店极为稀疏。

赖阳说,北京实际上是全国最早大规模兴建楼房的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兴建的那批民房,很多没有配建底商。后来建包括回龙观在内的回迁房时,也是优先建住宅后建商业配套,因为当时开发商普遍对商业配套重视不足。

“这就直接导致不少居民区商业配套远远滞后。此外,北京还存在不少单位大院,这部分大院也缺乏相关商业配套。”赖阳分析。

一位城市规划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少便利店较多的南方城市,在城市布局方面,新城与旧城犬牙交错,住宅区底商丰富,非常有利于小店这样商业形态的培育。

科技降本、空间开发双管齐下

最近几年,北京开始努力促进便利店业态的发展。

“在便利店这一业态中,北方城市发展整体远远逊色于南方城市,气候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和君咨询资深顾问文志宏分析。

数据显示,国内人均便利店数量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东莞、长沙、太原、中山、深圳、惠州、厦门、广州、南京、上海,除了太原,其他均是南方城市。

在赖阳看来,北方冬季夜晚漫长、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运营成本。这也淘汰了一批位置相对较差的便利店。

他认为,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实来自人力成本。一个成熟的便利店需要几个店员倒班,便利店的盈利必须覆盖员工的工资和社保。

“北京为什么有很多夫妻店小卖部,就是因为经营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继续。另外,现在大型连锁便利店对于开放加盟也持极为谨慎的态度,而直营势必面临较高的成本。”赖阳表示。

一般情况下,一家24小时全天候运转的便利店,会配备5-6名员工,员工的工作被精确切割为三个时间段,每段8小时。早班7点-15点,下午班15点-22点,夜班22点-次日7点。

不过,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赖阳说,现在北京发展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术手段减少员工数量,在流程上也尽可能自动化。

“比如近年来在北京扩张就很快的‘便利蜂’,充分利用了北京IT人才丰富的特点,设计了不少购物自动化流程。”赖阳说。

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开了不到200家店,而当前“便利蜂”在北京门店已经超过500家,比全家、7-11和罗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总数还要多。

而植根于北京商超物美的便利店多点,也在大力推进自动化系统。目前多家便利店使用了MINIOS系统,为店铺提供自动补货、自动排班、可视化陈列等功能。

对于便利店相对稀少的问题,北京也在努力解决。

2018年,北京市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在可利用的原锅炉房、煤场、煤气站、奶站等空间资源,设置便利店等便民服务设施。

“北京不少小区,集体供暖后,原有锅炉房就闲置了。能让锅炉房改造合格后成为便利店,是很大的进步。”赖阳说。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年9月发布的数据,此前一年,北京便利店数量同比增长5.78%。

重启地铁便利店,只是第一步

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好北京地铁便利店的发展,认为按照其他城市的业态标准来看,未来北京地铁便利店的数量将可能达到1000~2000家。

探访北京地铁首批便利店:北京为何重启地铁便利店(2)

北京地铁8号线金鱼胡同站内中国风便利店亮相。图/中新图片

目前,北京共有27条地铁线路,总里程数783公里,2021年日均客流量为840万人次,在国内排名第二,仅次于总里程数825公里,日均客流量为978万人次的上海。

在赖阳看来,北京地铁开放便利店仅仅是第一步,更系统化、更高水平的地下商业城,是北京应该探索的方向。

“北京冬季气候寒冷,实际上非常适合发展地下商业,地铁完全可以作为连接地下商业设施的走廊,成为构建城市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他表示。

从2004年开始,北京地铁站内商业设施一度空缺。“没有地铁商业这些年,需求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地铁站及地下通道等空间就曾出现大量流动小商小贩。”相关行业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直言。

文志宏分析,现在加速地铁商业开发,不论从便民角度还是地铁营运角度,都极具潜力。

他说,“2004年北京出台的管理办法禁止地下商业,本质上基于当年地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些年新修建的线路,不论是安全水平还是潜在商业运营能力,都大大提升。”

赖阳则认为,既然全球连地铁都能运营大量的便利店甚至地下商城,说明地下商城的安全不存在根本上的问题。而如何保证安全,则需要精细化的设计和管理。

“台北火车站一长溜地下商城交给诚品书店去管理,虽然也都是小店铺,但完全不是集贸市场的感觉,做得很有品质;广州一些地铁连接的地下空间,运营的也很有品质。”赖阳说。

从地铁本身盈利看,商业空间也是其中重要着力点 。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地铁亏损运营,地铁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地方政府补贴。

据2020年的数据,北京和深圳地铁票款收入分别为41亿和36亿,而运营成本则分别为184亿和133亿。

2020年,北京地铁集团获得了104.63亿元的政府补贴,而深圳地铁集团则盈利111亿元。

据悉,深圳地铁采取“站城一体化”的商业开发模式,不仅在地铁站周边兴建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或住宅等建筑,还对与地铁联通的独立地下空间进行开发,获得升值效益。

这被业界认为是深圳地铁成功盈利的关键。

事实上,早在2019年,北京市商务局在《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允许在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开设商业设施。

但是目前,要想全面开发以北京地铁为载体的地下商业空间,难度不小。

“地铁以及其所属的地下空间,不仅仅是交通设施,更是全面服务百姓的公共基础设施。让公共空间和消费空间更好的融合,非常重要。”赖阳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