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全系列解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华为全系列解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笔者另外一篇文章《华为提的一个概念横扫天下,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莫与争锋》中有对此问题的阐述。文中,只通过“云管端”这一个概念就可看透巨头们业务布局的本质,看清他们的虚实,预测他们的未来。华为为运营商、企业、消费者同时提供服务华为同时面向运营商、企业、消费者用户这三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这在业界差不多是唯一。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苹果,基本只对消费者用户提供服务;华为的老对手爱立信,基本只对运营商提供服务(早期做过手机,但后来卖给了索尼);总是暗算华为的思科,基本只给企业提供服务;在5G上和华为争夺标准主导权的高通,也基本只给企业提供服务;华为的老师IBM,基本只给企业提供服务(早期针对消费者业务的PC已经卖给了联想)从这方面我们看出,业界顶尖企业他们其实是比较专注于某一类用户的,在某一类用户上面做精。但华为不是,华为是横跨三类用户的巨无霸。所以,从面向的用户群体看,华为的产品线是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虽然我们都学过,但估计还是很多人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本文重点分析,华为的产品线为什么这样长?本文也可看作是对笔者另一篇文章《任正非的战略悖论:华为的产品线是否太长?需要缩减吗?》的补充。
在分析华为的产品线为什么这样长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华为的产品线是怎样的长(很多人不认为华为产品线长,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摆些事实)。
华为的产品线为什么那么长?
从面向的用户群体看,业界最长华为同时面向运营商、企业、消费者用户这三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这在业界差不多是唯一。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苹果,基本只对消费者用户提供服务;华为的老对手爱立信,基本只对运营商提供服务(早期做过手机,但后来卖给了索尼);总是暗算华为的思科,基本只给企业提供服务;在5G上和华为争夺标准主导权的高通,也基本只给企业提供服务;华为的老师IBM,基本只给企业提供服务(早期针对消费者业务的PC已经卖给了联想)
从这方面我们看出,业界顶尖企业他们其实是比较专注于某一类用户的,在某一类用户上面做精。但华为不是,华为是横跨三类用户的巨无霸。所以,从面向的用户群体看,华为的产品线是比业界友商要长的。
华为为运营商、企业、消费者同时提供服务
从云管端概念看,覆盖最全在笔者另外一篇文章《华为提的一个概念横扫天下,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莫与争锋》中有对此问题的阐述。文中,只通过“云管端”这一个概念就可看透巨头们业务布局的本质,看清他们的虚实,预测他们的未来。
其中,谷歌是“云计算”概念的提出者,因为其核心业务来自于云端的搜索引擎。而微软则是“云端”中“端”概念的强调者,因为其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都必须依赖于“端”。而华为则是“云管端”概念的提出者,终端强调“管”,即信息流量的管道,其战略就是未来的信息流量必然会和太平洋一样粗。
虽然这些概念提出者都强调自身的优势,但是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劣势,所以谷歌除搞“云”端搜索引擎外,也同时开发了chrome浏览器及安卓操作系统,通过这两者来做厚了“端”;而微软在继续做“端”的同时,也将其azure“云”业务做到了全球第二的规模;苹果在手机终端无敌天下的同时,也通过自身封闭系统,将app store做成世界上最赚钱的“云”应用之一。
但无论如何,这些企业都还没有哪一家像华为一样横跨“云管端”三个节点,在这三者上同时下力。
华为在云、管、端上都覆盖
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系统再到顶层应用,全都涉及华为海思主要就是做底层芯片设计的,其麒麟芯片性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越高通。而实际上海思在视频监控领域的芯片、手机基带芯片、电视机顶盒芯片等多个领域都是业界第一的存在。
虽然华为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早就是中国第一,但因华为的其他产品线太过耀眼,所以华为海思自麒麟芯片出现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
华为除底层芯片研发设计外,还自己做操作系统。比如传说中的手机操作系统无论是说“正在研发中”,还是已经使用并“兼容安卓8.0”这都说明,华为已经在做手机操作系统这方面的事情了,后续必定会择机正式对外宣布的。而相比手机操作,华为专门为物联网设计的轻量级操作系统LiteOS则已经发布使用。
华为不但做芯片、做操作系统,还做硬件及软件。硬件自是不必说,所有基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主机、手机、笔记本等都属于硬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就是,华为软件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在国内也是妥妥的霸占了十几年的榜首。华为企业业务产品线的解决方案最近两年也是高速增长,这将使其继续稳居软件榜首之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华为的产品线也基本是最长的。
麒麟980芯片
上面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了华为的产品线是如何的长,相信你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概念。那接下来才是本文最为精彩的部分,即我们来分析分析华为的产品线为什么会这么长。
业务发展的必然华为产品线这么长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比如早期,华为只做固网业务,后面移动网络兴起、固网衰退,其必然需要向移动网络方面进军。华为做移动网络,其实是在GSM身上就赚了很多钱的,后面到了3G时代则更是一炮走红。
打击竞争对手的需要华为产品线这么长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存在,必须跟随对手并打击之。
这里比较典型的有两块业务。第一块就是华为的手机业务。
华为手机业务是从小灵通时代发展而来的,当时就是为了打击UT斯达康才开始做小灵通手机。后面等真的把UT斯达康干掉之后,华为手机也一度找不到方向和目标了,想卖掉,但是因为没有接盘者才只能硬着头皮自己继续做。这块可以参考笔者文章《5G已来,你还记得当年昆明湖畔的UT斯达康吗?其间接成就了华为》。
第二块则是华为的企业业务。华为的企业业务是从企业网开始的。而企业网当时真正决心做大并联合3Com成立合资公司华3,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竞争对手思科的诉讼。后面,果然不负众望,因3Com的介入,华为和思科握手言欢。而与思科握手言和之后,华为则又调转头来成立“打港办”,精准打击李一男创办的港湾。
但,自此将港湾打垮并收入囊中后,华为的企业网业务乃至整个企业业务和当初的手机业务已有也一度迷失了方向。直到最近两年才算是真正找准定位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华为成立“打港办”来打击港湾
过往惨痛教训的总结华为产品线为什么那么长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过往曾经押错了宝,经历了惨痛的教训。
前文说过,华为在移动网络第一笔钱是从GSM那里赚来的。当时华为在GSM上尝到甜头后,立马组织大规模的3G研发,几年时间投入了50亿押宝3G中的WCDMA标准,但由于国内3G牌照一直在等TD-SCDMA产业链的成熟而迟迟不发,所以华为想凭借国内的3G项目树立样板然后再去拓展国外市场的算盘落空。
而屋漏偏遭连夜雨,这个时候国内UT斯达康则凭借落后的小灵通技术赚的盘满钵满,让华为也不得不进入小灵通市场与之肉搏。
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华为和UT斯达康在小灵通上纠缠之时,中兴通讯则又凭借押中3G的CDMA2000标准,在中国电信那里获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最后,虽然华为通过肉搏战,打赢了对UT斯达康及中兴的战役,但自身损失也难以估计,这个教训太为的深刻。以至于让懂得深度自我批判的华为念念不忘,其后在所有的重要历史关头,华为都会对所有的标准都进行跟踪,都会进行投入,以防止出现类似的“黑天鹅”事件。
比如最近火热的5G标准,虽然最后是高通主导的标准胜利,但华为在高通主导的标准里面所占的核心专利份额一点也不低。这些都得于当时的惨痛教训。
华为在小灵通、CDMA2000上栽跟头
行业的固有周期及世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华为的产品线为什么这样长?有一个原因和世界的局势及行业周期息息相关。
华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服务了世界上最广泛的国家级地区,总计达170多个。而这些国家发展的非常不均衡,比如欧洲很是发达,而非洲则相当的落后。面对不同的经济体,必然需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这才叫做以客户为中心。
而通讯网络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发展周期,比如2G之后是3G、4G、5G,而如果赢来了新一代通讯建设的高峰年,则订单量会剧增,而一旦平稳,则订单量会严重下降。这就会造成企业增长的波动巨大。
为了减少因各国家自身的经济、战乱、行业发展周期所带来各种波动,华为所采取的策略就是“广撒网”,“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样就相对比较好的避免了因这些外在的因素带来自身的增长波动。
而这种“广撒网”战略的前提就必须是产品线必须够长、够丰富,能够同时满足17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实际需求才行。
华为里面一群狼,可以敏锐地发现猎物并围猎成功大家都知道,华为充满“狼性”。而狼有三大特性:敏锐的嗅觉、奋不顾身、群体作战。
敏锐的嗅觉,让华为非常容易发现猎物。虽然华为也强调“主航道”,但是下面冲在前线的“市场狼”并不一定完全遵守,看到客户有什么需求,便立马承诺。虽然承诺时产品还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一旦承诺,后面的“研发狼”硬是可以奋不顾身的加班加点把这个事情搞定,然后“实施狼”则又可以顶着一堆的bug、顶着用户的严重质疑硬是把产品按时上线成功。
这样久而久之,华为的产品线想不长都难啊。
华为具有狼性,善于发现猎物
华为自成立之日起就志存高远华为的产品线为什么这么长?这与华为一成立就志存高远有关。“华为”这个名词就来源于“中华有为”这一简称。而成立之时就想到要“中华有为”,不能不说志存高远。
“眼界决定境界”,这也是华为内部最为崇尚的语句之一;任正非早年就说过“十年之后,全球通信行业三分天下 华为占其一”;而当华为辛辛苦苦终于赚了一点钱的时候,华为就敢于花20亿巨资师从IBM,对自己的核心业务流进行改造;今年则又将启动预算为20亿美金的IPD2.0流程改革。(对此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笔者文章《除研发支出超多外,华为还有一项支出也是超多,其老师也学不来》)
以上这些都和“志存高远”密切相关,如若不是“志存高远”则完全没有必要费此周章。
而正是因为华为一直志存高远,所以才在很小的时候,就成立海思,并通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巨额投入,才最终有了超级强悍的“麒麟才子”这个产品。
华为志存高远
华为是武林高手,敢于亮剑,特意拉长战线提高壁垒华为的产品线为什么这样长?笔者总结的最后一个,也是个人感觉最为精彩的一个,那就是华为属于绝世武林高手,不胆怯,敢于硬碰硬,而且还故意拉长产品线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壁垒。
我们以华为手机业务为例。本来苹果、小米、OPPO、VIVO等已经做好了榜样,那就是证明,1年只需要发布一款好手机就可以无敌天下。
但华为不信邪。在华为手机还没有丝毫起色的时候,华为就抛开这个成功的经验不顾,主动的拉开战线、四处树敌。其一,成立荣耀对标小米,走线上;其二,布设线下旗舰店、专卖店,同时还出Nova产品以对标OPPO、VIVO;其三,在中高端产品上出Mate系列、P系列,通过黑科技与苹果、三星硬碰硬。
你看看,这哪里是一个发展了十多年手机业务还不见起色的、不入流的企业该干的事、敢干的事。而如果说与其中最为接近的一个肉搏也就罢了,但偏偏选择与几个高手同时肉搏。这就让人分外看不懂了。
这里华为的法宝是:1)敢于亮剑;2)利用大平台(华为这个平台);3)利用大市场(全球170个国家)。
正是因为华为下定了决心做,所以才敢于亮剑,敢于投入重金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下力,以让对手看不到破绽。
而只要对手找不到破绽,那其结局就只有落败这一个了。不是直接战败,就是因陷入持久战而精力耗尽而败,总之就是摆脱不了失败的结局。
华为是武林高手,绝世高人
而一旦对手们纷纷落败,华为告捷,那自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啦。试想一个集线上、线下、黑科技等一身绝技的人是不是武林高手?是不是绝世高人?其他高手还可以从哪方面对其下手呢?
这个时候,他人还想打败华为,则真的很难很难!
--------------------------------------------
注:如若喜欢欢迎关注,谢谢!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链接如下,供参考:
1、任正非的战略悖论:华为的产品线是否太长?需要缩减吗?
2、5G已来,你还记得当年昆明湖畔的UT斯达康吗?其间接成就了华为
3、华为提的一个概念横扫天下,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莫与争锋
4、除研发支出超多外,华为还有一项支出也是超多,其老师也学不来
5、华为之殇,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