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专业的无缝钢管,寻找桂林工业记忆
桂林专业的无缝钢管,寻找桂林工业记忆文陆明是广西第一条无缝钢管、铜管的制造者之一,原桂林有色金属加工厂的副厂长。20世纪70年代,30多岁的文陆明在以生产农用喷雾器为主的桂林农业药械厂任团委书记。自从喷雾器纳入国家计划后,农业药械厂其他的车间工作逐渐减少了,尤其是钣金工车间工作量更少,一个车间的10多人职工整日一无事事,工人们甚感内疚。1970年元旦后,文陆明在车间组织学习元旦社论时开导职工们想办法多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多做贡献多为国家着想,不让国家白养活我们,想方设法为国家创造财富是我们的职责。”在文陆明的鼓舞下,工人们情绪高涨,发言踊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广西还没有无缝钢管生产,可以制造生产无缝钢管来振兴广西工业。“当时隔壁的衡阳钢厂已经有无缝钢管了,但我们整个广西都没有无缝钢管生产。广西工业上还缺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我们就想着填补广西工业空白。”已经八十多岁的文陆明,说起广西第一条无缝钢管的制造
追忆桂林工业的辉煌历程,讲述桂林工业的历史故事,桂林市工信委联合桂林生活网发起“寻找桂林工业记忆”征集活动,向广大网友征集桂林工业记忆片段,寻找与桂林工业生活相关的任何老照片、老影像、老物件,为大家找回桂林珍贵的工业记忆。我们追忆历史,是为了唤醒曾经沉睡的共同记忆,寻找不能忘却的先驱力量 ;我们着眼现在,是为了传承伟大的工业之魂,寻找推动工业的进步之源。同时,我们更冀望未来 ……让我们同晒老照片、老影像、老物件,重温一起走过的激情岁月,留住曾经奋斗过的不悔青春。
投搞邮箱:yangyl@guilinlife.com,邮寄地址:桂林市叠彩区叠彩路8号市直机关叠彩路办公大院(1号楼4楼)。信封上请注明“桂林工业记忆”作品。也可在桂林生活网专题页面直接上传稿件投稿。电话:2853120
桂林生活网采访文陆明老人
无缝钢管、铜管在如今的制造业生产中已司空见惯,但在广西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它还很陌生,而且广西在1975年才完全造出来,而首条无缝钢管、铜管的出现便是在桂林。
桂林的无缝铜管成品
广西工业上还缺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当时隔壁的衡阳钢厂已经有无缝钢管了,但我们整个广西都没有无缝钢管生产。广西工业上还缺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我们就想着填补广西工业空白。”已经八十多岁的文陆明,说起广西第一条无缝钢管的制造,一下子便打开了话匣子。
文陆明是广西第一条无缝钢管、铜管的制造者之一,原桂林有色金属加工厂的副厂长。20世纪70年代,30多岁的文陆明在以生产农用喷雾器为主的桂林农业药械厂任团委书记。自从喷雾器纳入国家计划后,农业药械厂其他的车间工作逐渐减少了,尤其是钣金工车间工作量更少,一个车间的10多人职工整日一无事事,工人们甚感内疚。1970年元旦后,文陆明在车间组织学习元旦社论时开导职工们想办法多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多做贡献多为国家着想,不让国家白养活我们,想方设法为国家创造财富是我们的职责。”在文陆明的鼓舞下,工人们情绪高涨,发言踊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广西还没有无缝钢管生产,可以制造生产无缝钢管来振兴广西工业。
工人们在穿管机上工作
文陆明将大家一致的想法汇报给厂领导后,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无缝钢管的制造,积极和工人们商量研究。最终在一无技术人员,二无设备的情况下,文陆明和工人们写出敢想敢干的方案,向主管局(二轻)汇报,并主动向区冶金局也做了汇报。
筚路蓝缕,结束广西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
在得到二轻局的支持后,桂林农业药械厂马上自筹资金,组织人员赴衡阳钢厂学习。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双管齐下,一组人学习自制设备,一组人进行外培。当时文陆明带领10多个小青年在衡阳钢厂无缝钢管车间学习,作为团委书记,文陆明自己也下车间跟班学习生产工艺,生产安排、产品检测等工作。在学习工作中,更是不怕苦不怕累,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学习造钢管。本来计划学习4个月,他们只用了2个月就完成返厂了。
从衡阳钢厂学习回来的自制设备的人员,一开始并没有厂房场地,所以需要先建工场。但由于当时资金有限,只能在空地上用杉木油麻毯搭建成最简易工棚。尽管这样的金属管厂房四处通风,一下雨就遍地雨水,但是这并没有磨灭工人们风吹不倒的创业决心,他们日夜奋战在这恶劣的条件下,大干苦干加巧干,力争半年拿出广西第一条无缝钢管。
区冶金局陈局长组织全区冶金系统在厂开现场会
因为厂里白天要生产农用喷雾器用电量很大,如果同时再生产无缝钢管的话会用电超过负荷,所以工人们都是在每天晚上零点以后才开机做无缝钢管。尽管如此,生产时产生的高温仍然让工人们的脸烫得发红。在制造穿管机时,轧滚、顶杆是关键,买又要花钱,还赶不上时间,为此,文陆明最后决定去衡阳钢厂找别人不用的回来代用,这样既省钱又省时间。
从衡阳钢厂拿到轧滚、顶杆回厂后,大家积极投入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在全体人员的日夜加班加点的努力下,文陆明等人从自制设备到生产出第一条无缝钢管,仅用了5个来月!这不仅结束了广西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还比柳钢无缝钢管投产还早半年。为此,区冶金局还特意组织广西冶金行业来农业药械厂召开现场会,号召冶金行业的同志向农业药械厂的工人们学习艰苦创业的精神。
乘胜追击,造出广西第一条无缝铜管
为了使桂林的无缝钢管能纳入国家计划,文陆明在1974年的7、8月份多次上北京冶金部报汇报,申请计划。但北京冶金部认为,广西工业有限,没必要搞两个无缝钢管厂,只同意柳钢上个无缝钢管车间。当时文陆明一听心凉了。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候,文陆明决定找米下锅,前往全国各地去接单。然而事与愿违,文陆明去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接不到单。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决不能让生产设备报废,不能辜负工人们的心愿。”越挫越勇的文陆明又去冶金部黑色司与有关人员协商,经过研究分析,当时全国有色金属材料紧缺,黑色司建议文陆明去有色司看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文陆明果真与有色司一谈即合,顿时喜出望外的他立即答应试产,有色司也立即从洛阳加工厂拨料(黄、紫铜棒20吨)给桂林农业药械厂试产,并要求文陆明们保质按时拿出样品,力争参加中南订货会。
信心百倍的文陆明拿着调单连桂林都没回,便马不停蹄地从北京直奔河南洛阳铜加工厂,办理调坯及联系培训之事,洛阳铜加工厂对桂林农业药械厂也表示支持,同意文陆明他们派人培训,经决定派有关工种人员各一人由文陆明带领赴洛铜学习。干劲十足的文陆明和工友们仅仅20天就完成了学习,在1975年的3、4月份,他们回厂后便立即用自制生产无缝钢管的穿孔机进行开坯。
工人在10吨冷拨拉伸机操作制铜管
功夫不负有心人,文陆明他们自制的20吨、15吨、10吨的冷拨拉伸机试产成功,并造出20×1.5、18×1.5、16×1、 12×1、 8×1、 6×1的黄紫铜管产品。经洛阳铜加工厂检测,这批黄紫铜管全部合格。于是文陆明又带上检测报告和样品送冶金部有色司,有色司看后连连称好,一致同意桂林农业药械厂参加中南地区订货会,使桂林农业药械厂试产的铜管正式的纳入了计划。就这样,文陆明等人在1975年结束了广西不能生产无缝铜管的历史,广西第一家能生产无缝铜管的加工厂也就此诞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虽然第一条无缝铜管造出来了,但是要扩大生产依然困难重重。当时,用穿管机生产出来的坯料质量很差,但倘若长期靠别人供坯的话会使生产利润降低,所以文陆明他们这时亟需一台挤压机。然而购置一台挤压机要50-60万元,对文陆明他们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这样就只能想办法自制挤压机。后来,文陆明得知天津有一企业曾用钢板自制挤压机,于是马上又组织人员赴天津学习。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他们也采用钢板焊接,仅花费10多万元便制造了一台挤压机。这样就,文陆明他们结束了靠别人供坯生产的历史,生产也开始蒸蒸日上,最终成为桂林市的骨干企业。
由于广西第一条无缝钢管和第一条无缝铜管在桂林的诞生,桂林有色加工厂于1975年正式成立,文陆明担任副厂长。随后,自治区经委拨款10万元为桂林有色加工厂建宿舍,但工人们仍本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用拨款来建造厂房,确保无缝钢管和无缝铜管的生产。为此,有色加工厂全体干部、职工都住在油麻毯棚,一直艰苦了两三年才陆续搬进宿舍。“能造出广西第一条无缝钢管和第一条无缝铜管,我们全体干部职工非常自豪,但这成绩的取得也归功于党和上级部门,没有上级的支持,我们将是一事无成。”忆往昔峥嵘岁月,文陆明感慨万分。(桂林生活网 肖霞 莫碧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