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演艺红色革命故事,红色遗迹的故事在舞台上
舞台演艺红色革命故事,红色遗迹的故事在舞台上该剧编剧李海艇表示,写红色剧,要以情动人,不能概念化。今年新增的短剧《福兴布庄: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从熊璟玎和朱端绶在革命中结下的忘年之恋入手,用饱满的人物故事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观众。今年四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等领导前往部分红色遗址瞻仰,让创作人员深受鼓舞。他们深入云南中路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增删多次,终于完成了音乐短剧《福兴布庄: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这个新版块的加入,为升级版《追寻》更增添了亮色。在原作品基础上打造的《追寻》升级版,以“序——丰碑”开幕,接着,再现了《半淞园:送别与思念的交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编辑部)旧址:火种》《曙光:石库门灯光》《福兴布庄: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五卅纪念碑:愤怒的鲜血》、《黄浦剧场:从这里唱响”、《俞秀松:从渔阳里走出的勇士》《绮云阁:上海第一面红旗迎解放》等沪上红色遗迹的革命故事,一幕幕激荡人心的曲目将
“一座红色的城市,留存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遗迹。它们犹如闪光的足迹,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荣历程。每一处遗迹如同一座纪念碑,铭刻着无数革命前辈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
今天,由黄浦区文化馆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联手打造的最新版原创红色音乐情景诗剧《追寻》在白玉兰剧场上演。
该剧自2017年公演以来,年年演年年出新,深入社区、学校、机关演出达三十余场,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呈现上海深厚丰富的红色历史底蕴
作为今年“四史”学习教育的重点,红色音乐情景诗剧《追寻》,是为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精心打造的原创献礼剧目。黄浦区文化馆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积极拓展“四史”教育新形式,革故鼎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在原作品基础上打造的《追寻》升级版,以“序——丰碑”开幕,接着,再现了《半淞园:送别与思念的交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编辑部)旧址:火种》《曙光:石库门灯光》《福兴布庄: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五卅纪念碑:愤怒的鲜血》、《黄浦剧场:从这里唱响”、《俞秀松:从渔阳里走出的勇士》《绮云阁:上海第一面红旗迎解放》等沪上红色遗迹的革命故事,一幕幕激荡人心的曲目将该剧推向高潮。
整部剧以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和精神为主旨,以史诗为载体,以情景再现为手段,以写意的笔触和富有震撼的旋律为主调,以点带面地呈现上海深厚丰富的红色历史底蕴、辉煌而感人的革命事迹以及为梦想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满腔热忱讴歌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以及他们所领导和开创的民族复兴大业。
年年演年年出新
《追寻》作为开放性的剧目结构,主创人员年年对节目进行删增调整,精心打磨,力求出新出优。
今年四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等领导前往部分红色遗址瞻仰,让创作人员深受鼓舞。他们深入云南中路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增删多次,终于完成了音乐短剧《福兴布庄: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这个新版块的加入,为升级版《追寻》更增添了亮色。
该剧编剧李海艇表示,写红色剧,要以情动人,不能概念化。今年新增的短剧《福兴布庄: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从熊璟玎和朱端绶在革命中结下的忘年之恋入手,用饱满的人物故事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观众。
洁白意味着圣洁,红色意味着牺牲。当洁白铺展的空间,流动着一抹璀璨的殷红,构成了《追寻》创作和演出的主调。那就是试图借助于红色遗迹,还原历史的真实,让人不忘初心。
据悉,因红色剧目结缘,黄浦区文化馆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于10月26日,在黄浦区文化馆签约共建,将白玉兰剧场作为上音学生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有了展露才华的舞台 开展音乐导赏、演出观摩等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