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摘录,一个女兵的88天与28年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摘录,一个女兵的88天与28年如果说,当年15岁的马兴壁徒步在漫漫川藏线上,迎来的是一个未成年孩子残酷的生命体验,那么五年后踏上的阿里之路,则是一条重重鬼门关的死亡之路。与绝大多数徒步进藏女兵不一样的是,她在西藏军区文工团工作几年后,再次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确切地说,是一种不可选择的组织分配或命运安排。1955年,马兴壁在去阿里途中1950年2月,15岁的马兴壁在四川自贡的蜀光中学上高一。当时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女生,十八军在自贡征召女兵时,马兴壁向母亲和姐姐提出参军的愿望。因年龄尚小,加上当地一些流言,受到母亲的坚决反对。那些日子,家人对她严加看管。但她还是逃出家门,瞒着姐姐悄悄地爬上了十八军女兵的一辆军车。因为能歌善舞,性格坚强,后被部队召进,从此告别了家乡。加入十八军后,她先后在军大八分校、后政文工团、军文工团、军区文工团工作。在千余人的女兵队伍中,她和大家一样,背着沉重的行囊,翻越高高雪山,趟过无数冰河,在

作者:纪晓松

在十八军进藏的女兵队伍中,与藏族小伙通婚的,可谓凤毛麟角,马兴壁是其中一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阿里,她是第一例。

2007年秋,在成都见到马兴壁,近两个小时的访谈,感受这位来自西藏那艰苦卓绝的天边老兵,宽阔的精神境界和老西藏的特质。她在叙述往事时,略带沙哑的嗓音伴着轻轻地咳嗽,在讲述进藏前后的历程中,她的声音轻缓,表情一直自如淡然,当说到去阿里时,她已不再平静,尤其讲到丈夫才让杰在病中的那段日子,她低下了头,抹了两次眼角的泪水。

1936年生于自贡荣县的马兴壁,3岁时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和姐弟来到了外祖母家生活。从小聪明伶俐的她,养成了倔强的性格。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摘录,一个女兵的88天与28年(1)

1955年,马兴壁在去阿里途中

1950年2月,15岁的马兴壁在四川自贡的蜀光中学上高一。当时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女生,十八军在自贡征召女兵时,马兴壁向母亲和姐姐提出参军的愿望。因年龄尚小,加上当地一些流言,受到母亲的坚决反对。那些日子,家人对她严加看管。但她还是逃出家门,瞒着姐姐悄悄地爬上了十八军女兵的一辆军车。因为能歌善舞,性格坚强,后被部队召进,从此告别了家乡。加入十八军后,她先后在军大八分校、后政文工团、军文工团、军区文工团工作。

在千余人的女兵队伍中,她和大家一样,背着沉重的行囊,翻越高高雪山,趟过无数冰河,在严重缺氧、暴风雪、泥石流等恶劣无常的自然环境及缺衣断粮的条件下,徒步走到了拉萨。创造了人类史上的行军奇迹。

与绝大多数徒步进藏女兵不一样的是,她在西藏军区文工团工作几年后,再次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确切地说,是一种不可选择的组织分配或命运安排。

绝路重生

如果说,当年15岁的马兴壁徒步在漫漫川藏线上,迎来的是一个未成年孩子残酷的生命体验,那么五年后踏上的阿里之路,则是一条重重鬼门关的死亡之路。

88天死亡线上挣扎后,迎来的是28年的天边神话。

88天与28年,这是刻在马兴壁灵魂中的永恒数据。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军衔制,同时也拉开大裁军的序幕。大批的军人脱下军装复员回乡。马兴壁被列入转业对象。鉴于她的才华与表现,组织上找她谈话时,安排她直接去达赖歌舞团,也就是后来的西藏歌舞团。

然而,当时的西藏工委领导找她谈话时,告知安排她去阿里。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摘录,一个女兵的88天与28年(2)

马兴壁与丈夫才让杰

阿里是个什么地方?在哪儿?有多远?

马兴壁感觉一头雾水。当时她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在文工团的男朋友,他是否可以与自己一同前行。领导说阿里是祖国边疆的边疆,是真正锻炼人的地方,组织上要挑些思想端正,信念坚定,意志坚强的人去。挑选你是你一辈子的光荣。

对年轻的马兴壁来说,已经被领导的一番话深切地打动了。她从内心感谢组织对自己的充分信任。

“我有一件事想问下首长,我去了,我男朋友在军区文工团怎么办?我们要准备结婚的 他也能调去吗?”

马兴壁将自己最后的一点顾虑,向领导和盘托出。让她没想到的是,领导一口答应下来,会很快调她男朋友去阿里。由此,马兴壁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去阿里。临行前的晚上,文工团一位老同志悄悄将她拉到一边,告诉她阿里那地方不能去,是西藏最远最苦的无人区,让她装病不要去,但马兴壁已义无反顾。

一队人马在茫茫的戈壁荒原上,向着遥远的阿里方向艰难行进。

1600公里的路途,一走就是整整88天。

当时阿里地方对去阿里的一批人还是十分重视的。派了组织部领导亲自带队,20多人的队伍中,有医生、护士、炊事员、马夫、裁缝等。因拉萨到阿里路途复杂,沿途都由上级打了通行招呼,开始几天甚至有班禅警卫营的一个班护送。虽然一路有马和骡子,但主要是背负行李和物资,骑行要适度,徒步时有时牵着呵护,并定时喂食饮水。

马兴壁说,这88天终身不忘。从拉萨出发走了三天,十来个女兵都弓着腰夹着腿走,后来直接趴在了地上。领导问怎么回事?开始女兵们都不好意思说,后来才知道是部队下发的内裤作的怪。因内裤有条接缝,不断地磨着下体,许多人被磨破出血肿起,有的发炎化脓。带队领导用大洋从当地买了高价布料重新做了内裤。这一路,作为女性,几次生理期来时,简直就是恶梦,她们所受的罪无法想象。

对马兴壁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心脏不好,导致她与死神一次又一次的搏击。

阿里沿途虽然没有川藏线上连绵不绝的横断山脉,但因草木难生,氧气稀少,沿途荒原戈壁行军异常艰难。马兴壁出发不久就觉得呼吸困难,头晕脑胀。可以想象,以后的日子里,她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在山西运城,采访当年同进阿里的闵乃丽时,她说马兴壁因心脏问题,一上山就脸色乌紫,但她很顽强,始终不让人搀扶。直到在山上窒息昏迷,不省人事,于是几个战友迅速对她口对口吹气,当时如果稍有怠慢,后果不堪想象。

她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活着要死,死了又活”,在恶心、呕吐、胸闷、头痛脑胀中一步步艰难前行。瘦弱的躯体如荒原上的一片残叶,随时会被野风吹没。

“有很多次,因浑身如破碎的机器即将散架,我想到了死,实在忍受不了那种折磨,可一想到我在四川自贡老家的父母,想到在拉萨心爱的人,想到临行时领导说的话,我一次次地坚定了生的念头,振作起浑身疼痛难受的躯体,顽强地走下去。”

熬过了这漫长无比的88天,到了阿里的噶尔昆沙,她们一行人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如同长年在森林中的野人。马兴壁说她们的身上都长满了虱子,进入阿里前,组织上将她们安排在一个温泉里洗了三个月的第一回身子,将破烂的衣服全部扔掉了,换上新装迎接着当地人的欢迎。算是一份安慰。

马兴壁说,她不敢回望身后那黑洞般的荒原戈壁。

接下来,等待她的是28年。

阿里爱情

阿里到底是什么模样?十多个复员女兵来了一看都傻眼了。

荒原上垒起的一排排毛坯房,孤岛样的映在眼前。

后来,马兴壁被分配做统战工作。

文工团里那个成都小伙子,深深地爱着马兴壁。起初,相隔一千多公里,她与小伙子只能通过电报联络。每月昂贵的电报费,花去了大半工资。她与小伙子尽管生活上节俭,但每张浓缩着爱情的短暂文字,是他俩的全部精神寄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淌,她在意的不仅仅是这艰难而无奈的通讯。当初领导答应调他男朋友来的事情,迟迟没有落实。一次马兴壁得知阿里的一位领导去拉萨开会,便写了封信捎给了恋人,让他赶紧找工委领导调来阿里。相恋的人不在乎阿里多苦,只要两人能在一起,什么样的苦难都能挺过去。然而,恋人找了领导,最终没有结果。马兴壁试图想调回拉萨,但她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

俩相爱的人虽然同在西藏,但却天各一方。

回不到恋人的身边,更不能让恋人到这个荒漠地带与她一同受罪。于是,她经过三天痛苦的思考,毅然决定与小伙子分手。一纸滴泪的书信了断了苦恋情。

在成都,我曾经问过马兴壁,当初为何狠下心来,断了这份纯真的爱情?老人沉思了良久说:“没办法,只能认命!”

后来,一个叫才让杰的青海藏族汉子,走进了她的世界。

起初,这个与她同一办公室的男人,一直在关心着她,马兴壁心脏病总犯,情绪低落,才让杰总是默默地为她做些工作上急需做的事。他言语不多,但句句能说到马兴壁的心坎上,温暖中有一种力量。马兴壁渐渐从与心爱的人分手中走了出来。可以这样说,是才让杰让她摆脱困境,看到了希望。她发现这个高大的情报参谋,性格直爽、豪放,勇于担当,但从不张扬,乐于助人,淡泊名利,从不计付出与得失。他诚实稳重,做事细心严谨。他的业务能力极强,阿里边防的每一个要道山口的特征,地形地貌他都了如指掌,在阿里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不管遇到任何棘手的问题,到他这儿都会迎刃而解。

马兴壁一颗冰冷的心被这个成熟男人打动了,她觉得与这样的男人一起,让她很有安全感。

当时,在整个进藏部队,尚未发现一例汉藏通婚的。马兴壁与才让杰谈恋爱成为一个焦点,一个敏感的话题。再单纯的地方总会出现流言蜚语。在阿里女性少的地方,马兴壁、闵乃丽这样的“阿里双珠”年轻漂亮有文化有专长,成为很多单身男性追求的对象,而她俩恰恰又是那种能干清高,不轻易凑合与妥协的姑娘。好事者知道这事离间在马兴壁那儿行不通,就在才让杰面前挑事儿。大意是,她条件那么好,不会真心想与你结婚的。她是远水不解近渴,耍一耍而已等等之类的话。

马兴壁听到这些,默不作声。她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对婚姻的态度。

马兴壁已经认定才让杰,被他这人深深打动了。她决定冲破一切,甚至连父母家人也没有通知,就与才让杰结婚了。

1955年10月30日。一间土坯屋内,两张钢丝床并拢,两床被子一拼,马兴壁与才让杰筑起了爱巢。

婚后,马兴壁生了两女一儿。她与才让杰过着艰苦而温暖的生活。

在阿里这个异常艰苦的地段,马兴壁从此无论吃多大的苦,她毫无怨言。才让杰是个值得她爱恋与依靠的男人。而马兴壁对才让杰来说,是一份上苍赐他的厚礼。

在阿里的公安系统,凡有重大艰巨的任务,担子总会落在才让杰的肩上,他总是冲在最前沿。才让杰被同志们称为“铁人”“钢铁战士”“阿里雄鹰”等称谓。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当时阿里地区没有像样的毛主席画像,必须迅速去新疆的叶城去取。才让杰开车从阿里去新疆执行重大任务,来回三天三夜,开车近上万公里,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紧急任务。很多时候,马兴壁在为丈夫骄傲的同时,更担心他的身体,总是在这种高强度的任务中折腾,是铁人也吃不消。

在阿里整整度过了28年,马兴壁终于调回了成都。在成都的西藏干休所当办公室主任,才让杰被安排到西藏驻成都办事处当处长。

1999年,与她同在阿里28年的丈夫才让杰,在帕金森症、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折磨中去世。这些都是由阿里带来的典型高原病。这对阿里的汉藏夫妻共同度过了45年光阴。多让杰这个当年阿里公安系统的活地图,这个跑遍了阿里每一座山头的汉子,在她的心中,永远是个英雄。

天下母心

和大多数进藏女兵一样,马兴壁有着此生难解的心结。那就是一生亏欠的“儿女债”。

马兴壁觉得当年无论吃多大苦,受多大罪都没什么后悔的。但辽阔的高原和茫茫戈壁阻隔了她与三个子女本当正常的相聚岁月。

大女儿马妮,二女儿马青,儿子马昆,幼童少年均在保育院和八一学校长大。马兴壁与丈夫才让杰几年回成都探亲一次,三个孩子对一高一矮的两个人、两张高原红面孔很陌生,她们彼此间也不相识。孩子们汇聚在招待所,刚从陌生懵懂中认识了妈妈爸爸,熟悉了姐姐弟弟妹妹,很快就又要离别,这一别又是几年。想来有些滑稽,让人心酸无比。

大女儿马妮性格温和,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回到成都,一直守候在马兴壁身边,这是她最大的安慰。小女儿马青新疆医学院毕业后,在拉萨工作了11年,与丈夫回到了江苏南通。在儿子马昆的印记中,整个童少年时代,和母亲在一起不过两个月。印记中母亲是个“马列”式的妈妈。他从八一学校考进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毕业后直接去了拉萨法院工作,后从法院入伍,复员后不愿回法院工作。在西藏待了近30年。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摘录,一个女兵的88天与28年(3)

1977年,马兴壁的女儿、儿子在天安门

马兴壁觉得自己愧对三个孩子,她的内心充满了缺憾和委屈。尤其对马昆,她从心底里觉得亏欠得太多。在新疆生下儿子时,自己没有奶水哺待他,连奶粉也买不到,那时候只能用温水吊着喂。在马昆头上有块伤疤,马兴壁每次看到,内心总会有种难以言喻的感受。那是儿子在保育院冬天烤火时,不慎倒在碳火盆里留下的印记。是的,她那好强的个性希望儿子勇敢顽强,可作为母亲,这伤疤就像烙在她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也是她一辈子的一块伤疤。

是的,她给孩子的护爱、教育、抚养太少太少,受藏区特定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好强性格,后来与孩子的沟通又有些生硬,使得她与儿女之间曾经有一层厚厚隔膜。随着她渐渐衰老,孩子们年龄不断增大,儿女们已消融了那层隔膜,对这个坚强无比的母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爱。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进藏女兵,一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的阿里拓荒人。她与才让杰在第一代阿里人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更多的敬重。

女儿马妮说,爸妈的感情很深,从她记事起,几乎没有见两人吵过架,红脸也很少。父亲走后,对母亲打击太大。那些年,她熬过来不容易。她是个坚强的女人,从不在子女面前流泪,总是在自己的房间内暗自伤心。有时从屋里出来才发现她眼睛红红的。

如今,在马兴壁的胳膊上有个硬块,那是在去阿里的“死亡之路”上留下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