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电弧焊的操作参数:手工电弧焊技术交底
手工电弧焊的操作参数:手工电弧焊技术交底2凡构件上的焊瘤、飞溅、毛刺、焊疤等均应清除干净。要求平的焊缝应将焊缝余高磨平。1构件焊接后的变形,应进行成品矫正,成品矫正一般采用热矫正,加热温度不宜大于650℃,构件矫正应符合下表的要求:五、质量标准 详见《钢结构工程建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六、成品保护
13因焊接而变形的构件,可用机械(冷矫)或在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加热(热矫)的方法进行矫正。
(1)普通低合金结构钢冷矫时,工作地点温度不得低于-16℃;热矫时,其温度值应控制在750℃-900℃之间。
(2)普通碳素结构钢冷矫时,工作地点温度不得低于-20℃;热矫时,其温度值不得超过900℃。
(3)同一部位加热矫正不得超过2次,并应缓慢冷却,不得用水骤冷。
五、质量标准
详见《钢结构工程建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六、成品保护
1构件焊接后的变形,应进行成品矫正,成品矫正一般采用热矫正,加热温度不宜大于650℃,构件矫正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凡构件上的焊瘤、飞溅、毛刺、焊疤等均应清除干净。要求平的焊缝应将焊缝余高磨平。
3零、部件采用机械矫正法矫正,一般采用压力机进行。
4根据装配工序对构件标识的构件代号,用钢印打入构件翼缘上,距端500mm范围内。构件编号必须按图纸要求编号,编号要清晰,位置要明显。
5应在构件打钢印代号的附近,在构件上挂铁牌,铁牌上用钢印打号来表明构件编号。
6用红色油漆标注中心线标记并打钢印。
7钢构件制作完成后,应按照施工图的规定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进行验收。
8钢结构件在工厂内制作完毕后,根据合同规定或业主的安排,由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者方可安排运输到现场。验收要填写记录报告。
9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包装。包装应保护构件不受损伤,零件不变形,不损坏,不散失。
10包装应符合运输交通部门的有关部门规定,超限构件的运输应在制作之前向有关交通部门办理超限货物运输手续。
11现场安装用的连接零件,应分号捆扎出厂发运。
12成品发运应填写发运清单。
13运输由钢结构加工厂直接运输到现场。根据现场总调度的安排,按照吊装顺序一次运输到安装使用位置,避免二次倒运。
14超长、超宽构件安排在夜间运输,并在运输车前后设引路车和护卫车,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七、应注意的问题
(一)技术质量:
1焊接材料质量控制:
2母材质量控制:
3焊接工艺质量控制。
(二)安全环保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施工安全规程。同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奖罚条例,并认真执行。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职工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安全生产上,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
3坚持所有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每天上班前检查车间用气体的安全措施。
4搞好安全用电。所有电缆、用电设备的拆除、车间照明等均由专业电工担任,要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值班电工要经常检查、维护用电线路及机具,认真执行JGJ46-88标准,保持良好状态,保证用电安全。
5各种施工机械编制操作规程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专机专人使用保管,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6切实搞好防火。氧气、乙炔气、CO气要放在规定的安全处,并按规定正确使用,车间、工具房、操作平台等处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电焊、气割时,先注意周围环境有无易燃物后再进行工作。
7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加强职工的文明施工意识。
实行区域管理,划分责任范围,定期进行文明施工检查。
(3)切实加强火源管理。车间禁止吸烟,电、气焊及焊接作业时应清理周围的易燃物,消防工具要齐全,动火区域要安放灭火器,并定期检查。
(4)废料要及时清理,并在指定地点堆放,保证施工场地的清洁和施工道路的畅通。
(5)做好成品的外观及形体保护,减少污染。
(三)当设计对厚板有Z向性能要求时的焊接工艺措施:
在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中;大量采用厚板焊接。由于钢板存在微裂纹等缺陷、Z向力学性能差,因此厚板焊接、特别是大于40mm钢板焊接时,易导致层状撕裂。
1选择合理的焊接节点连接形式:
由于规范往往只考虑节点连接的强度及施工的可行性,而对厚板焊接时的层状撕裂未做明确规定,因此在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设计时并不能保证避免层状撕裂的现象发生。为此,在进行大于40mm厚钢板焊接时,应选择合理的节点连接形式,如附图5.7.3-1以减小局部区域由于焊缝收缩引起应力集中或尽量避免钢板Z向受拉。
在满足要求焊透深度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焊接坡口角度及间隙,见图5.7.3-1a。
(2)在角接接头中,采用对称坡口或偏向侧板的坡口,减小板厚方向承受的收缩应力,见图5.7.3-1b。
(3)采用对称坡口,减小焊接收缩应力,见图5.7.3-1c。
(4)在T型或角接接头中,不应在厚板方向受焊接拉应力的板材端部设置焊缝,而应使该板厚度方向受拉的板材端部伸出接头焊缝区,见图5.7.3-1d。
(5)在T型、十字型接头中采用过渡段,以对接接头取代T型、十字型接头,见图5.7.3-1e。
(6)对大型连接节点,建议采用图的构造设计来避免或减小厚度方向的应变,见图5.7.3-1f。
2焊材及母材的选择:
(1)对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可选用Z向延性性能好的钢材。
(2)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屈服强度低的焊条。
3使用涂层和垫层。
采用软金属丝(一般为低强度的焊条)做垫层,使收缩变形发生在焊缝中,而避免在母材中产生应力集中。或在节点焊缝处涂焊一层低强度延性焊接金属,让焊缝收缩变形发生在涂焊金属中。见下图.
4防止层状撕裂的工艺措施。
(1)T型焊接时,在母材板面用低强度焊材先堆焊塑性过渡层,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