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电弧焊的操作参数:手工电弧焊技术交底
手工电弧焊的操作参数:手工电弧焊技术交底焊接电流初步选定后,要通过试焊调整。 碱性焊条选用的焊接电流比酸性焊条小10%左右。不锈钢焊条比碳钢焊条选用电流小20%左右。 I—焊接电流,A。 焊角焊缝时,电流要稍大些。 打底焊时,特别是焊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道时,使用的焊接电流要小;填充焊时,通常用较大的焊接电流;盖面焊时,为防止咬边和获得较美观的焊缝,使用的电流稍小些。
注:立、仰、横焊电流应比平焊小10%左右.
有近似的经验公式可供估算:
I=(30~55)d
式中d—焊条直径,mm;
I—焊接电流,A。
焊角焊缝时,电流要稍大些。
打底焊时,特别是焊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道时,使用的焊接电流要小;填充焊时,通常用较大的焊接电流;盖面焊时,为防止咬边和获得较美观的焊缝,使用的电流稍小些。
碱性焊条选用的焊接电流比酸性焊条小10%左右。不锈钢焊条比碳钢焊条选用电流小20%左右。
焊接电流初步选定后,要通过试焊调整。
(3)电弧电压。主要取决于弧长。电弧长,则电压高;反之,则低。在焊接过程中,一般希望弧长始终保持一致,并且尽量使用短弧焊接。所谓短弧是指弧长为焊条直径的0.5~1.0倍。一般低氢型焊条采用短弧、低压操作能得到比较好的焊接效果。
(4)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应在保证焊接质量条件下,采用大直径焊条和大电流焊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5)手工电弧焊工艺参数示例见表5.4.2-3。
(6)性能要求高的焊缝与接头,每层焊缝厚度不宜大于4mm。
(7)坡口底层焊道宜采用不大于Φ3.2mm的焊条,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应适宜,以防产生裂纹。
(8)在承受动载荷情况下,焊接接头的焊缝余高h应趋于零,在其他工作条件下,h值可在0~3mm范围内选取。
(9)焊缝在焊接接头每边的覆盖宽度不小于2~4mm。
2施焊前,焊工应复核焊接件的接头质量和焊接区域的坡口、间隙、钝边等的处理情况。当发现有不符合要求时,应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
3焊接时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
4 T型接头、十字接头、角接头和对接接头主焊缝两端,必须配置引弧板和熄弧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引弧和熄弧焊缝长度应大于或等于25mm.引弧和熄弧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60mm,长度宜为板厚的1.5倍且不小于30mm,厚度宜不小于6mm。引弧和熄弧板应采用气割的方法切除,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5焊接区应保持干燥,不得有油、锈和其他污物。
6焊条在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时间和烘焙温度进行烘焙。
7不应在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8焊接作业区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将构件焊接区各方向大于或等于钢板厚度且不小于l00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20℃以上方可施焊,且在焊接过程中均不应低于这个温度。
9定位焊采用的焊材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定位焊必须由持有相应合格的焊工施焊,定位焊焊缝应与最终焊缝有相同的质量要求。
(1)定位焊焊脚尺寸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应大于6mm。长焊缝焊接时,定位焊缝长度不宜小于50mm 焊缝间距500~600mm,并应填满弧坑。
(2)定位焊的位置应布置在焊道以内.如遇有焊缝交叉时,定位焊缝应离交叉处50mm以上。
(3)定位焊缝的余高不应过高,定位焊缝的两端应与母材平缓过渡,以防止正式焊接时产生未焊透等缺陷。
(4)如定位焊缝开裂,必须将裂纹处的焊缝铲除后重新定位焊。在定位焊之后,如出现接口不平齐,应进行校正,然后才能正式焊接。
(5)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等缺陷。焊前必须清除焊接区的有害物。
(6)定位焊预热温度应高于正式焊接温度。
(7)当定位焊焊缝上有气孔或裂纹时,必须清除后重新进行焊接。
10对于非密闭的隐蔽部位,应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涂层处理后,方可进行组装:对刨平顶紧的部位,必须经质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施焊。
11多层焊的施焊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厚板多层焊时应连续施焊,每一焊道焊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焊渣及表面飞溅物,发现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时,应清除后方可再焊。再连续焊接过程中应控制焊接区母材温度,使层间温度上、下限符合工艺文件要求。遇有中断施焊的情况,应采取适当的后热、保温措施,再次焊接时重新预热温度应高于初始预热温度;
(2)坡口底层焊道采用焊条直径应不大于Φ4mm 焊条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应适宜,但最大厚度不应超过6mm。
12在组装好的构件上施焊,应严格按焊接工艺规定的参数以及焊接顺序进行,以控制焊后构件变形。
(1)控制焊接变形,可采取反变形措施,其反变形参考值见表5.4.2-4。焊接收缩量参见表5.4.2-5。
(2)在约束焊道上施焊,应连续进行;如因故中断,再焊时应对已焊的焊缝局部做预热处理.
(3)采用多层焊时,应将前一道焊缝表面清理干净后再继续施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