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营收对比英特尔:云九资本沈文杰
amd营收对比英特尔:云九资本沈文杰CPU 方面,云九投资了通用智能计算芯片公司此芯科技。此芯科技在 2021 年 10 月成立,聚焦于研发面向笔记本、高端平板电脑、台式机、AR/VR 等应用场景的 Arm 架构芯片,对标苹果的自研芯片 M1。英伟达被认为是 AI 用半导体世界的风向标,该公司创始人 CEO 黄仁勋将 CPU、GPU、DPU 判定为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三大支柱。云九资本已覆盖的半导体投资项目,刚好是英伟达口中进击数据中心的三只利剑。沈文杰表示,云九资本希望找到中国未来的大型半导体科技公司,和很多投资机构一道进入重点产品领域,二者并非巧合。与英特尔、英伟达在同一时代创新沈文杰将半导体项目粗略拆解为两类:一类是做半导体器件等单一硬件的半导体厂商;另一类是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这些软硬件、系统、平台都有所涉及的科技厂商,建立了生态且天花板最高。云九资本着眼于大型半导体科技公司,并看到这些公司在当前引领的一系列新产品、
作者 | 李薇
把 CPU、GPU、DPU 都投了个遍,云九资本究竟是看到了怎样的市场机会?
云九资本执行董事沈文杰告诉《问芯Voice》,财务投资机构没有什么非投不可的项目,如果有就是那些能做得非常大的公司。“国产替代有价值,但云九投资的公司不是纯粹在做国产替代。我们和美国芯片公司在同一个时代创新,做全球范围内的产品。”
云九资本是国内一家创业投资基金,重点关注硬科技、互联网、消费、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创新主题。沈文杰负责硬科技领域投资并重点看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他从 2020 年开始主力投半导体领域,已披露的半导体项目包括云脉芯联、此芯科技以及壁仞科技。
与英特尔、英伟达在同一时代创新
沈文杰将半导体项目粗略拆解为两类:一类是做半导体器件等单一硬件的半导体厂商;另一类是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这些软硬件、系统、平台都有所涉及的科技厂商,建立了生态且天花板最高。
云九资本着眼于大型半导体科技公司,并看到这些公司在当前引领的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趋势,如数据中心未来需要高度整合的系统以提升能效,与此同时异构计算技术也正被更多科技公司所认可。
英伟达被认为是 AI 用半导体世界的风向标,该公司创始人 CEO 黄仁勋将 CPU、GPU、DPU 判定为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三大支柱。云九资本已覆盖的半导体投资项目,刚好是英伟达口中进击数据中心的三只利剑。沈文杰表示,云九资本希望找到中国未来的大型半导体科技公司,和很多投资机构一道进入重点产品领域,二者并非巧合。
CPU 方面,云九投资了通用智能计算芯片公司此芯科技。此芯科技在 2021 年 10 月成立,聚焦于研发面向笔记本、高端平板电脑、台式机、AR/VR 等应用场景的 Arm 架构芯片,对标苹果的自研芯片 M1。
着眼于 GPU,云九押注成立于 2019 年的壁仞科技。该公司的研发的第一款通用芯片 GPU BR100 已经在 2021 年交付流片,预计在今年面向市场。
DPU 是较为新颖的产品形态,云九在这一领域投资了云脉芯联。该公司创立于 2021 年 5 月,专注于云数据中心网络芯片。
数字化转型、国际政经局势变化,加之国家层面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提升等因素,都使国产芯片的机遇更为清晰。当前围绕国产 CPU 和 GPU 的市场空间,已经有较多讨论。
整体来看,市场较早看到国产 GPU 的机会,密集的融资事件也使它成为半导体最热赛道之一。沈文杰认为,这恰恰说明 GPU 赛道的吸引力和国产 GPU 的巨大需求。
他强调,流片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企业会比拼实际性能、应用效果、软件生态,差距会被不断拉开。特别是,注重软件生态的企业的优势也会不断得到凸显。
苹果 M1 在 PC 端的成功获得市场验证,高通发力 Arm 架构服务器 CPU 之后,更多国产厂商开始看到 Arm CPU 的机会。
沈文杰特别指出,采用 Arm 架构有诸多好处,Arm 过去十年呈现爆发式发展,性能和生态大幅提升,芯片公司借助其商业模式便可以直接借力 Arm 搭建好的生态。同时,未来晶圆代工环节的先进制程竞赛,也会影响两种生态的角逐,若台积电在和英特尔的比拼中持续占优,也将利好 Arm 架构的崛起。
相较于 CPU 和 GPU, DPU 仍处于非常早期的市场阶段,产品形态、系统架构等范式还没有确定,各个玩家都在借助自身的理解和优势探索。沈文杰认为,芯片性能受制于制程、成本与功耗的矛盾愈发突出,作为“前台”的通用芯片 DPU ,将在数据中心产品中扮演重要角色。云九投资的云脉芯联关注网络端,实际上也是在押注相应的技术路线。
信创带来更具确定性的市场环境
半导体投资热度持续两年有余,进入 2022 年却遭遇逆风。
沈文杰观察,今年上半年,很多半导体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市值打了对折,一级市场的期望回报也随之降低,整体资本市场的投资节奏能感觉到放缓。全球半导体抢人大战升级之际,他指出,大量人才在海外,国内人才短缺的情境,也为半导体市场带来波动。 2020 年以来,半导体见证人才平均薪资两到三倍的涨幅。
作为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半导体非常依赖外部条件的培养。沈文杰认为,类似科创板这样的配套政策和信创市场,为当前半导体市场带来支撑。科创板提供上市的绿色通道和市值吸引力,研发投入可以资产化等特征也可以较好适配半导体企业。
2018 年 3 月 22 日至 2021 年 12 月 18 日,共有 611 家中国公司、机构和个人被纳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贸易黑名单。国际环境生变,国产替代一直是半导体投资的主线,以中国自 2020 年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为标志,这一概念也落地成为具象的千亿市场空间。
沈文杰认为,信创背景下,本土优先采用国产化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具确定性的外部环境。
据中信证券测算,以中口径信创(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不含教育、卫生等) 3032 万人计算,对应 PC、服务器台数分别为 2122 万、106 万。以时间节点看,业界认为今年会是行业信创大年,采购规模在 2021 年的两倍以上。预计到 2023 年,信创产业党政、行业、国央企形成放量,总替换规模达到年千万台。
一些人担忧,若本土产商着眼于国产替代或是信创进行研发生产,恐怕无法提供具备全球竞争力产品。在沈文杰看来,行业信创会是愈发商业化的市场。他乐观地表示,未来国产产品会从不可用到可用甚至到更优秀,一些迭代慢的产品可能仍存在低水平替代,但类似 GPU 这样的产品,需要在性能指标上直面国际巨头。
信创市场带来更具确定性的政策环境,并不意味入局者无风险之虞。
Arm 架构当前成为 PC CPU 创业热点的同时,也被质疑未来会否可以自主可控。沈文杰认为, Arm 更大程度上代表一套生态,关键在于,芯片设计厂商能否基于核心做出好的设计,竞争性方案 RISC-V 在生态和设计上都有更长的路要走。此外,追求独立性是国内外企业共有的考量,且各自都有自研架构的探索,采用 Arm 架构的风险无法根除,也是本土厂商不得不冒的险。
科技创新是颠覆式,云九资本的优势是长期主义
哪些领域国产化渗透率比较低,存在自主可控刚需,或是哪些板块增速快,哪些角度容易切入? 关注半导体行业宏观趋势以外,整体来看,云九资本仍然用朴素的投资逻辑抓项目。
沈文杰分享道,再好的市场都不会帮助一个公司成功,看似难进入的行业也有人可以拿下。究其本质,始终是公司创始人、技术优势、切入角度、资源整合能力等因素驱动一个项目的成功。
沈文杰在考察团队时,重点关注技术以及创始团队是否有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技术方面,尤其留意团队的完整性,以及这个团队是否掌握了细分领域内最核心的技术。他同时指出,云九涉足的领域都非常难做,要求有顶级团队,技术方面绝对不可以疏忽。
他认为,云九在看半导体时有两重优势:一是长期专注于未来高潜力机会的投资理念及覆盖多个科技领域的投资团队的交叉理解;二是与半导体项目成长特性相匹配的长期投资能力。
他解释,科技很多时候以颠覆的形式出现,苹果手机和 TWS 作为新品类颠覆市场,这样的创新不是来自于产业链的研究,而是来自需求端的洞察。云九资本十几人规模的投资团队在各个科技领域都有所关注且合作紧密,意味着思考与观察的融合。同时,团队成员对科技的理解,也有助于匹配创始人的需求。
云九投资周期较长。这意味着,更适合参与需更长时间成功且有着高天花板的项目。具体来说,CPU 、GPU 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成果,一些希望在四年内退出的基金,可能就无法等到收获期。沈文杰认为,长期是一种能力。考察基金是否有这个能力,可以看他们能否识别 5~10 年能持续高成长的机会,并给予长期支持。
有意思的是,云九强调的长期能力,和外界对半导体投资的印象相去甚远。近年半导体投资火爆,媒体热议不做尽调就出手、以及 PPT 融资等乱象。
沈文杰认为,以上这些现象仅仅反映此前资本市场太过火热。公司总有 PPT 阶段,争议的焦点其实是一些公司在 PPT 阶段融太多钱。他也分析,类似 GPU 这样的产品,生态非常重要,需提早在软件侧投入并为三年后做准备。“这部分烧的钱看不到,但是必须做。”
同样围绕国产替代,官方给定的到 2025 年实现 70% 芯片自给率目标,一直备受业内外关注。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沈文杰坦言,这一目标具有挑战性。但积极的一面是,眼下可以看到本土企业出现在各个领域,即使是在最难的 GPU 领域,都有企业在努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