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武烈士遗书:林觉民的诀别信
林祖武烈士遗书:林觉民的诀别信“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所以,请你不要悲伤!”(白话版)“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时代,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1911年4月24日,广州起义前3天,林觉民怆然写下一封诀别信:“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正值清明,春风拂面,那些烈士英年的记忆随风唤起。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与妻书》作者林觉民勇士的事迹。英烈永存,愿有情人终能厮守。
他是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
她是他心中最天真烂漫的真女子。
他和她,本该是金风玉露,双栖双飞的神仙眷侣。
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时代,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
1911年4月24日,广州起义前3天,林觉民怆然写下一封诀别信: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白话版)“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所以,请你不要悲伤!”
……
英雄气概,更兼儿女情长。
他用最深情的文字,谱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
这凄美悲壮的音符,歌尽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
君去矣,留这血泪写就的《与妻书》穿越岁月风雨,涓涓流淌至今……
生平介绍
林觉民,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春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写下感人至深的《与妻书》。这是他给妻子的遗书,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入狱后进行绝食斗争,后被清朝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他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林觉民比鲁迅小六岁,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在众多人的心目中,林觉民的形象将英雄与乡亲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辛亥年三月份广州的那一阵密集的枪声夹在厚厚的历史著作之中,听起来遥远而模糊。然而,时隔近一个世纪,这一阵枪声奇怪地惊动了许多人的庸常生活。有的人开始在历史著作之中前前后后地查找这一阵枪声的意义。
黄花岗烈士殉难一周年之后,孙中山先生在一篇祭文之中流露了不尽的悲怆之情:“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时隔十年重提这一场起义,孙中山先生的如椽大笔体现了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他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
烈士已逝,我辈应铭。愿祖国繁荣昌盛,愿你我都能铭记历史,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