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面临的困难:管不住留学生后果多严重
留学生面临的困难:管不住留学生后果多严重当时的满清根本就没有政审观念,八旗子弟又扶不上墙,他们被留学精英们集体抛弃也在情理之中。
在辛亥革命前,摄政王载沣的自信就是:“别怕,有兵在”。载沣等人是真知道兵权的重要性,一个劲地向外面派遣军事留学生,还重用留洋学生和袁世凯的部下夺取,水平至少是女性宫斗小说的一流水准。但历史上的留洋学生全是铁血青年,他们不看言情宫斗,早就在民族感情的鼓动下联合了起来,不光是北洋嫡系子弟还是革命青年在东京都经常聚会。
在东京街头,维新派和革命党人是死对头,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不但满世界抢经费,他们的粉丝还直接动手。但北洋派的留学生倒是很喜欢和革命党人交往,冯国璋自己在北京城给满清皇亲国戚上课当校长,冯国璋的女婿陈之骥、外甥刘宗纪却和革命党打得火热,一度被同盟会铁血丈夫团认定为是积极分子(所以冯国璋的后人入围民革中央最高领导层也算是家族渊源)。同样是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贞也不反对亲弟弟王佩卿和革命党人交往,东京留学期间王佩卿也差点加入同盟会。这些北洋嫡系精英的亲属没加入同盟会铁血丈夫团,也不出卖加入同盟会的自己人,孙传芳等人(他是便宜姐夫王占元出资留学)加入同盟会的事他们就隐瞒了下来,对革命党同窗也十分照顾,还把这种关系上报了家族长辈。李烈钧回国后,在江西被土著军头欺负得很厉害,就上报了同窗的长辈冯国璋,冯国璋联合和王士珍一起叫上段祺瑞联名给他撑腰,北洋三杰一起出动的结果就是洪门军头势力被迫让步。因为北洋子弟和革命党人有同窗等种种交情,袁世凯也对北洋内部的革命同路人网开一面,冯玉祥参加过滦州起义,可照样被重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加入同盟会铁血丈夫团的成员也组成了不少小团伙,改变了清末民初的政局。山西的乔煦、张瑜、孔庚、温寿泉等人结成了一个共患难的小团体,在辛亥革命中成功光复山西。当然了革命成功后,这个小团体早死的早死,下野的下野,让阎锡山完成了独霸山西的大业。北洋系统的孙传芳、周荫人、卢香庭则保持了联系,虽然他们日后也一度因为权力之争斗得很凶,但在共同的敌人奉系军阀面前还是抱团组成了新的军阀势力。
在东京的军校留学生中蔡锷比较特殊,他并不是革命党人,他的老师是梁启超和谭嗣同,与革命党人可是政敌;但他同样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出国前就跟着唐才常进行过反清起义,是地道的学霸和实干派。所以云南人出身的铁血丈夫团成员唐继尧、罗佩金都觉得他能干大事业,用尽关系把蔡锷调进云南,让蔡锷一手打造了滇军,这才有了后来的护国战争。
当时的满清根本就没有政审观念,八旗子弟又扶不上墙,他们被留学精英们集体抛弃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