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去法国留学:追忆留法生
民国去法国留学:追忆留法生不过,学生们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本已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的赵世炎,从里昂出逃后,彻底抛弃了工读主义的理想。周恩来虽不是勤工俭学生,但在“占领里大”后,他和赵世炎带信给在蒙达尔纪的李维汉会面,商议成立旅欧青年共产主义组。法兰西的土地上,一个关于遥远中国命运的伏笔就此埋下。里昂中法大学原本是为造就高等人才而设,并非针对勤工俭学生。1921年8月20日,北京政府驻巴黎领事馆宣布,从下个月起停止发放每天5法郎的维持费。对于难以找到工作的留法生而言,进入里昂中法大学读书成为最好的选择,“占领里大”运动随即爆发。“手头有钱,就进学校;钱花光了,又赶快做工。”1920年6月,聂荣臻进入做工状态,有了一定积蓄后才进入中学学习。年底,16岁的邓小平以“邓希贤”之名,跟着一群都比他年长的四川老乡抵达法国。“睡眠颠倒、饮食无常,真和机械一样不分早晚昼夜。”后来,邓小平曾开玩笑,自己之所以个子不高,“是因为身体
这是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 (新华社/欧新/图)
五四运动前夕,一批有志青年急于寻找救世良方。
时人有观点认为,“发明新理之毅力,与各类学问之博通,均以法人为最著。”又逢北洋政府大幅缩减教育经费,“勤于作工,俭以求学”的留法之旅,被华法教育会介绍为轻而易举之事:“往返须自出四百元。惟到法后可自择工作与工价之较优者。每日约可得工价三元或仍可至四元。”留学法国,成为一群中国学生的选择。
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留学生经预备学习,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此后直至1920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学生离沪,有20批约1800余中国学生踏上异国之旅。但等到这群学生踏上法兰西的国土时,才发现等待他们的并非“轻而易举”的生活。
“手头有钱,就进学校;钱花光了,又赶快做工。”1920年6月,聂荣臻进入做工状态,有了一定积蓄后才进入中学学习。年底,16岁的邓小平以“邓希贤”之名,跟着一群都比他年长的四川老乡抵达法国。“睡眠颠倒、饮食无常,真和机械一样不分早晚昼夜。”后来,邓小平曾开玩笑,自己之所以个子不高,“是因为身体发育时期在法国做工劳累过度和营养不良造成的”。那时候的邓小平,会因得到一块羊角面包而倍感开心。
工厂让这群中国人聚在了一起,邓小平与赵世炎、李立三等人因此相识。
留法生的命运与中国的国运渐渐交织在一起。1921年5月30日,向警予、蔡畅等向国内发出《留法女生对海外大学之要求》,吹响一场“占领里大”运动的前奏。而在学者陈少卿看来,“占领里大”是促使留法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事件。
里昂中法大学原本是为造就高等人才而设,并非针对勤工俭学生。1921年8月20日,北京政府驻巴黎领事馆宣布,从下个月起停止发放每天5法郎的维持费。对于难以找到工作的留法生而言,进入里昂中法大学读书成为最好的选择,“占领里大”运动随即爆发。
不过,学生们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本已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的赵世炎,从里昂出逃后,彻底抛弃了工读主义的理想。周恩来虽不是勤工俭学生,但在“占领里大”后,他和赵世炎带信给在蒙达尔纪的李维汉会面,商议成立旅欧青年共产主义组。法兰西的土地上,一个关于遥远中国命运的伏笔就此埋下。
1926年1月7日,邓小平登上开往莫斯科的列车,结束法国留学生活。此后,大部分的留法生或回国,或前往苏联。他们之中,有人成为了新中国的总理,有人成为共和国的元帅,有人设计了改革开放的蓝图。他们中更多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政治家、教育家、生物学家、文学家,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启航。
相当一部分留法生成了中共早期党员。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型纪录片《留法岁月》在央视播出,这是广电总局重大题材立项项目。
为了更充分地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南方周末联合头条寻人、《留法岁月》剧组、全国数十家与留法勤工俭学相关的纪念馆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寻找留法生后人”公益项目,通过后人的讲述,回顾百年前“后浪”的人生。
截至目前,项目已寻找到15位留法生的后人。此次介绍7位留法生的人生经历,以飨读者。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