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拆除了吗?将天安门城楼拆除重建
天安门城楼拆除了吗?将天安门城楼拆除重建这座拥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古建筑,在这么多年里,曾经经历过多次的翻新、修缮,而1969年的那一次重建,也让一座崭新的天安门,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的目光当中。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天安门,已经与开国大典时的不太一样了。开国大典也正是从那一天起,新中国正式建立了起来,中华民族也终于站立在了世界舞台之上。与此同时,天安门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一个带有浓重而又伟大情怀的国家标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面对着台下的广大热敏群众,郑重地做出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随后,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
之后的这片广场上,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一直持续到了晚上9点多钟,才缓缓落下了帷幕。
开国大典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新中国正式建立了起来,中华民族也终于站立在了世界舞台之上。
与此同时,天安门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一个带有浓重而又伟大情怀的国家标志。
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天安门,已经与开国大典时的不太一样了。
这座拥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古建筑,在这么多年里,曾经经历过多次的翻新、修缮,而1969年的那一次重建,也让一座崭新的天安门,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的目光当中。
天安门
天安门的成立起源于一位天才少年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是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城,也是一座历经了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帝都。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遍布着许多从历史长河当中流传下来的文明古迹。
而天安门,无疑是最为知名的那一个。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早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从老师和家长的口中所听到过。
天安门
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有大部分人都没有去过北京城,但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天安门。
不过,虽然天安门的名气如此之大,但是对于它的来源,却是鲜为人知的。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一座伟大的建筑,竟然是出自于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之手。
在“靖难之变”中取得胜利之后,燕王朱棣成功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也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并立下了“天子守国门”的国策。
迁都之后,朱棣命令工匠按照南京城的样子,重新对北京进行修建。
图片来自网络
一时之间,全国的能工巧匠都汇聚到了北京这里。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朱棣最终竟然将最重要的皇宫,交给了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这位少年名叫蒯祥,是江苏吴县渔帆村(今江苏苏州)人。
蒯祥出身于工匠世家,他的父亲就是当时江东地区有名的工匠,而蒯祥的本领甚至还要在他父亲之上。
早在南京的时候,朱棣就听过蒯祥的名号,还曾经亲自派人将当时不过15、6岁的蒯祥叫来对其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这个瘦弱的少年,在建筑造诣上果然不同凡响,于是就将其调任为了自己身边的随从。
清末天安门
迁都之后,蒯祥被先行派往北京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而的蒯祥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
之所以叫做“承天门”,是取自于“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在蒯祥的统一调度之下,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这座流传600年的宏伟建筑给建造完毕了。
根据记载,整座城门由城台和成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4.7米,占地约5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大气磅礴、庄严厚重。
图片来自网络
文武百官和老百姓看到这座城门无不惊叹,朱棣见到承天门之后也是龙颜大悦,直夸蒯祥为““蒯鲁班””,还将皇宫内的几个主要宫殿交给他来负责。
蒯祥在京40多年,在正统年间(1436~1449)年,负责兴建起了奉天、谨身、华盖殿三大殿。
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与功绩,蒯祥也从一位十几岁的普通工匠逐步升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上。
而他的这座“承天门”,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600年的风雨摧残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开始算起,到今天为止,天安门已经整整度过了600年的风风雨雨。
经历过如此漫长而又厚重的历史岁月,也让天安门的意义更加深刻了许多。
不过,漫长的历史势必会带来一些风雨上的摧残,从建成到现在,天安门也经历了好几次的修缮、重建工作。
1457年7月,刚刚建成不过30余年的承天门,突然在一个雨夜遭受雷击,随后城楼起火,几乎一般的建筑木材都被毁于一旦。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当时蒯祥仍然活在世上,但是却已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没有心力再去完成督建工作,再加上材料有限,所以重建工作一直拖延到了8年之后的成化元年(1465),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
这一次重建,将不但将承天门的建筑方式打牢了许多,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其建筑面积,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此后的180多年,承天门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毁。
一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一片战火当中。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
这一次,负责将其重建的,则是之后接手的清王朝。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此次重建,天安门又扩大了许多,基本形成了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的规模,重修城楼高33.7米,宽广9间,进深5间。
后来到了康熙年间,清政府又先后两次对天安门进行了巩固修缮的工作,这让其在之后的300年时间里都稳稳地伫立在了紫禁城的正门位置上。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虽然天安门的建筑已经趋于稳固,但是却依然在之后的岁月中遭受过难以承受的摧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为了打击清政府的士气,外国军队竟然向空无一人的天安门进行炮击。
结果在天安门打出了十几个大洞。
后来,在1969年对旧天安门进行拆除的时候,工人们还发现了两颗卡在城楼木柱身处的炮弹。
天安门城楼内部
被人民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500多年历史当中,天安门一直是作为皇宫的一个城楼而存在于世的。
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替封建王朝彰显帝王权力。
这对于广大的老百姓而言,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压迫。
然而,到了1949年,在中央和人民的团结一致之下,重新赋予了天安门新的意义。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两个月之后,中央从西柏坡迁到了北京城。
不久之后,随着国民党势力被逐渐肃清,中华大地得到了彻底的解放,而新中国的建立也已经是迫在眉睫。
天安门
这个时候,“开国大典”在哪里举行,就成为了一个供大家来思考的问题。
在一番筛选决策之后,中央选出了两个地点。
一个是北平郊外的南苑机场,另一个就是长安街旁的天安门。
这两个地点与另一个相比,分别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南苑机场地处广阔,可以容得下几万人,无论举办任何大型典礼,都毫无压力。
而宽阔的机场跑道,也适合举办之后的阅兵仪式。
不过,那里地处郊外,远离北平市区,虽然中央领导人和其他社会名流能够乘车前往,可是普通老百姓过去却十分不方便。
天安门城楼内部
没有人民的欢呼和呐喊,开国大典自然也就显得黯然失色。
再加上当时南苑机场没有适合演讲的台子,重新搭建则要耗费许多费用。
而天安门虽然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问题,而且还有着现成的城楼,但是当时整个广场四周被城墙包围,显得有些狭窄,再加上建成时间太久,超过了年限,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所以,究竟选择哪个地方,变成了令人有些头疼的问题。
后来,还是毛主席亲自拍板说道:“天安门都坚持了那么多年了,如今人民需要它,我想它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至于门前的广场嘛,我看容纳个一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就这样,天安门成为了开国大典的最终举办地,从那一刻起,它也被人民赋予了新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
再次进行重建虽然凭借着高超的建造技术,让天安门支撑了数百年的时间,但是毕竟还是木质架构,是有一定的年限的。
再加上经历了那么多的摧残,让天安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变得有些摇摇欲坠。
虽然在1952年,中央已经对天安门做了一番修缮,但是仍然时常发生楼墙劈裂、角梁脱裂的现象。
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影响到了北京,已经有55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难以承受,发生了严重的变形。
面临如此情况,当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正式对天安门进行拆除重建。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当时已经决定了要在新一年的劳动节时用天安门来举办典礼,所以此次重新工作对于时间的要求十分紧张。
在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的联合决策下,此项任务交给了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负责。
当时的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整个北京市乃至全中国的建筑行业当中,都是绝对的翘楚,里面的工程师和工人师傅,每个人都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而且在政审方面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大家的团结一致下,从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仅仅只用了112天,就将天安门重新修建完毕。
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
重修的天安门
此次重建还将原来的勾头滴水瓦头的龙纹改为葵花纹,将原大点金旋子彩画改为金龙和玺彩画,枋心绘西番莲。
除此之外,还对大木架构进行改造,用更加防火、坚固的“红木”来代替原材料。
使其不管是从材料上,还是从结构上,都变得稳固了许多。
在重建的过程中,工人师傅们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叫来文物专家后发现,原来里面是古人用来辟邪的汉白玉和几块粮豆。
后来,还在木梁上发现了两枚卡在身处的炮弹,着实给大家吓了一跳。
天安门
1980年,中央又对重新后的天安门进行了一次防震加固,使其能够抵御9级地震的侵袭,将安全度又提升了一大截。
如今,600岁高龄的天安门,依然“年轻而富有活力”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它不仅是新中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在建筑智慧上的一个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