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12岁当宰相是真的吗?甘罗少年英才年仅12岁
甘罗12岁当宰相是真的吗?甘罗少年英才年仅12岁秦武王即位,张仪、魏章被迫离秦赴魏。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秦武王即派甘茂去平定蜀地。甘茂平蜀后即与樗里子分任左、右丞相。 甘茂,是楚国,研习习诸子百家的学说,战国中期秦国名将,活跃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时期,得张仪、樗里子引荐而效力于秦惠文王,深得秦惠文王赏识。甘茂曾协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 但“历史倪说”认为,民间传言确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均为强调少年亦可为国家效力。甘罗以少年而居吕不韦门下为庶子,若无真才实学,岂能得吕不韦赏识。再者,甘罗以庶子之职不仅圆满完成出使赵国的任务,还令秦国斩获颇丰,足见其虽非宰相,而为“宰相”。甘罗在吕不韦门下任庶子一、甘罗家学渊博
少年英才甘罗
民间有种说法:“少不少,甘罗十二作宰相;老不老,姜尚八十事文王。”
明末清初大学者张岱在《夜航船》中对“甘罗十二作宰相”之事进行了更正,做宰相的并非甘罗而是甘罗的祖父甘茂。
《夜航船卷四·考古部·辨疑》:甘罗十二为丞相,古今大误。史记云:甘罗事吕不韦。秦欲使张唐使燕,唐不肯行。罗说而行之,乃使罗于赵。赵王郊迎,割五城以事秦。罗还报秦,封为上卿,不曾为丞相。相秦者是甘罗之祖甘茂。封罗后,遂以茂之田宅赐之。
但“历史倪说”认为,民间传言确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均为强调少年亦可为国家效力。甘罗以少年而居吕不韦门下为庶子,若无真才实学,岂能得吕不韦赏识。再者,甘罗以庶子之职不仅圆满完成出使赵国的任务,还令秦国斩获颇丰,足见其虽非宰相,而为“宰相”。
甘罗在吕不韦门下任庶子
一、甘罗家学渊博
甘茂,是楚国,研习习诸子百家的学说,战国中期秦国名将,活跃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时期,得张仪、樗里子引荐而效力于秦惠文王,深得秦惠文王赏识。甘茂曾协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
秦武王即位,张仪、魏章被迫离秦赴魏。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秦武王即派甘茂去平定蜀地。甘茂平蜀后即与樗里子分任左、右丞相。
甘茂说秦武王
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秦国的朝局为之一变,甘茂生活在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甘茂主张“以魏取齐”,曾经向秦昭襄王提出将武遂归还韩国,但遭到宠臣向寿、公孙奭的反对,双方由此结怨。向寿、公孙奭不时轮番向秦昭襄王进谗言,污蔑甘茂。无可奈何之下,甘茂放弃讨伐魏国蒲阪,并趁机逃往齐国。甘茂离秦赴齐途中遇齐国使臣苏代,经其精心运作,秦国不但赦免了甘茂一家,还授甘茂以上卿之位。但甘茂惧秦而选择留齐。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
由此可见,甘罗自幼聪明,且出身名相之家,家学渊博,有成为纵横之才的条件。
二、困难之时方显才智
据记载,甘罗年仅十二岁即在吕不韦门下任庶子之职,足以证明其才华出众。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之【索引】:战国策云甘罗事吕不韦为庶子。
据记载,吕不韦通过讨伐赵国以达到扩张河间封地的目的,即以秦王嬴政的名义安排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任职。经过蔡泽三年的努力,令燕王喜同意派太子丹到秦国为人质。
接下来,吕不韦又准备安排张唐到燕国任相国,以欲联合燕国攻打赵国,最终完成扩张河间封地的愿望。但是张唐因曾经讨伐过赵国,赵国对其恨之入骨,而赴燕国任职需要途径赵国,而一再拒绝。
为张唐之事发愁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吕不韦多次找张唐谈话均未能奏效。当此之时,吕不韦的门客甘罗主动请缨劝说张唐。吕不韦看着还未成年的甘罗哭笑不得,心想:我亲自劝说,张唐仍不给面子,他会给你这个小孩面子才怪。此时,甘茂从吕不韦的脸上读懂了其心中所虑,立即看开陈词,不惜引经据典,以争取机会。吕不韦无奈之下同意让甘罗去劝说张唐。
甘罗主动请缨
令吕不韦未曾想到的是,甘罗此去一番陈词,竟然令张唐乖乖收拾行李赴任燕国。
另外,甘罗做事还是比较严谨的,一方面威逼张唐赴燕国,另一方面向吕不韦请求出使赵国为张唐铺路。经吕不韦一番安排,秦王嬴政不但召见了甘罗,还特命其出使赵国。
赵国方面对秦使甘罗的到来也给足了面子,赵悼襄王亲自出城迎接。甘罗不愧少年英才,初与赵悼襄王会面,即直截了当给赵国来了个措手不及,不但将秦燕盟好之意和盘托出,而且将秦国欲以扩张河间封地的事情实言相告,即燕国太子丹为质于秦国,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而张唐此次赴燕国任相,也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秦、燕两国互不相欺只为攻打赵国,扩大河间领地。
甘罗的一番话令赵悼襄王惊恐不已。紧接着,甘罗建议赵国,不如先送秦国五座城邑用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以遣返燕国太子丹作为交换条件,并帮助赵国攻打燕国。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悼襄王立即同意献出五座城邑用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也未食言,即刻遣返了燕国太子丹。赵国见秦国如此配合,便有恃无恐讨伐燕国,一举占领燕国上谷三十座城邑,并将其中的十一座献给秦国。
甘罗说服赵王
甘罗回秦国后将出使赵国的情况一一汇总,并报告秦王嬴政。秦王嬴政龙颜大悦,即封赏甘罗为秦国上卿,且把甘茂原有田地、房宅一并赐给甘罗。
三、上卿与宰相相当
据查,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另外,当初苏代替甘茂游说秦国成功,秦国即赐甘茂上卿,并带着相印去齐国迎其回秦。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即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于齐。
《吕氏春秋·下贤》: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
由以上可见,上卿虽非相国,却与相国地位等同,加之甘罗尚在少年即连续不辱使命,“甘罗二十岁为相”之说并非完全无道理。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2、《夜航船卷四·考古部·辨疑》
3、《吕氏春秋·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