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江有江豚吗?湘江湖南湘阴段发现久违的江豚踪迹
长沙湘江有江豚吗?湘江湖南湘阴段发现久违的江豚踪迹近几天,湖南湘阴杨家山村有环保志愿者声称附近水域多次发现江豚踪迹,最多时有接近20头左右的种群出现。虽然没能拍到更清晰的影像,但确凿无误,江豚又回到了久违的湘江水域。冲积形成的洲滩隔离了人类集聚地和江面,这也可能是这段水域较少受到人类开发和打扰的原因。这段江面地域开阔,从观测点到对岸,激光测距江面宽度为1073米。航道靠近外河,洄水湾留足了江豚栖息的空间。 调研队员在下午1点左右,目击到同一只江豚在一个小时内数十次浮出水面,但并未观察到有多只种群出现。在货船经过时,江豚紧靠洄水湾,未见其他异常行为。
湘江湘阴杨家山村段水域,拍摄到了久违的江豚影像。
卫星图显示,此段水域为湘江天然弯道的中间部,有冲积形成的沙洲。
难得的好天气,江面约每小时有18-20艘货船经过。
调研队员将此地水域称为江豚湾,因为水流缓慢,营养物质丰富,鱼类繁多,是水鸟的栖息地。
冲积形成的洲滩隔离了人类集聚地和江面,这也可能是这段水域较少受到人类开发和打扰的原因。
这段江面地域开阔,从观测点到对岸,激光测距江面宽度为1073米。航道靠近外河,洄水湾留足了江豚栖息的空间。 调研队员在下午1点左右,目击到同一只江豚在一个小时内数十次浮出水面,但并未观察到有多只种群出现。
在货船经过时,江豚紧靠洄水湾,未见其他异常行为。
虽然没能拍到更清晰的影像,但确凿无误,江豚又回到了久违的湘江水域。
近几天,湖南湘阴杨家山村有环保志愿者声称附近水域多次发现江豚踪迹,最多时有接近20头左右的种群出现。
卫星图显示,该水域为湘江天然弯道的中间部,有冲积形成的沙洲,据当地居民介绍,早几年有采砂船挖砂作业,导致该水域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洄水湾,加之白泥湖和范家坝湖有湖水排到湘江,营养物质较为丰富,是鱼类较好的生活区,因此,不排除江豚来此觅食甚至长期居留的可能性。
1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在湘江湘阴白泥湖乡杨家山段,记者和反电鱼志愿者看到10余头江豚不时跃出水面。这是志愿者今年以来第4次在该水面发现江豚。反电鱼志愿者石坦松说,至少30年没人在湘江湘阴段发现江豚了。
专家介绍,江豚对水质及噪音非常敏感,此次江豚重回湘江嬉戏,表明湘江综合治理效果明显。
为了搞好湘江的综合治理,湖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标志性重大战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
随着湘江综合治理的深入,我们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好。
"哎呀,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一来就看到了江豚。"1 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湘阴白泥湖乡杨家山的湘江边,反电鱼志愿者" 渔猎人" 高兴得合不拢嘴。志愿者们看到,离岸边不到100 米,10 余头江豚不时把半个头或者半个身子拱出江面。这是志愿者今年以来第4次在该水面发现江豚,为此,志愿者特意将湘江杨家山段命名为" 江豚湾",并呼吁各界保护江豚湾,全面查禁电鱼船,保护江豚。长期关注湘江的湖南资深环保志愿者刘卫桥感叹,江豚离开湘江至少30 余年了,欢迎微笑天使回归。
湘江湘阴段发现数十头江豚
江豚,又叫" 江猪",水生哺乳类动物,已经在长江流域存在了2500万年,现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其头大、眼小、全身光溜溜且圆滚滚,嘴角上翘自带微笑,被人称为微笑天使。
2018年7月24日,农业农村部曾就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称,根据科学考察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
1月28日,记者在江面宽阔的湘江杨家山段和许家台段均观察到有江豚出没,其中离岸最近的不到100米。离上游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大桥仅55公里左右。
近日,最早在湘江白泥湖段发现江豚的反电鱼志愿者石坦松介绍,他在2018年11月23日,就在湘阴湘江大桥附近发现有江豚,但当时他" 并没有在意"。
这名反电鱼志愿者喜欢钓鱼。1月20日下午1点30分左右,他在湘阴白泥湖乡的杨家山钓鱼时,再一次看到了江豚,他略数了一下,预估有六七头。这天,他回家经过许家台时,又发现了四五头江豚。
石坦松告诉记者,据他所知,至少有30年没人在湘江湘阴段发现江豚了。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曾介绍,长江江豚种群趋于向受人为扰动较少的江段集中。因此,此次连续多日在湘江段发现江豚后,志愿者石坦松担心此处电鱼船及大货轮的出没会吓跑江豚。
"看到江豚的时候,我很开心,很激动!可是想到晚上还是有非法捕捞的渔船,我又感到紧张和不安,希望能把它们保护起来,好好地保护起来!" 于是,当晚,他把看到江豚的消息发布在了反电鱼的志愿者微信群。
1月21日,石坦松和闻讯而来的其他反电鱼志愿者在湘江杨家山和许家台段观察到了近30头江豚。同时,他们也注意到许家台有数十条电鱼船,为此特别担心江豚的安全。
湖南省创意环境科技传播中心负责人刘科得到消息后,与阿拉善SEE基金会湖南中心工作人员彭武、生态摄影师刘东组成临时调研队,于1月24日一早匆匆赶往目的地。因为在前几次调研中,从未接到过湘江段该水域的目击报告,所以他们深感此行意义重大,他们不仅希望能拍到江豚出现的影像资料,也希望能通过实地调研找出该水域江豚出现的真正原因。
1月24日天气晴朗,江面宽约1千米,每小时约有20艘货船经过,不时有鸊鷉、渔鸥等鸟类略过江面。调研队员见此情景,很有信心,因为这些水鸟以鱼类为食,频频出现证明此地饵料充足,适宜江豚居留。三人淌过沙洲,在水边架好设备开始蹲守。4个小时后,即下午1点左右,在一只小鸊鷉振翅欲飞的时候,一只江豚悄悄露出水面。调研队员非常激动,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拍摄。江豚在水中时隐时现,一小时内数十次浮出水面,他们用设备拍下了全部过程。
太阳下山后,调研队员没再观察到多只种群江豚出现。因江豚出没的位置距离岸边有几百米,调研队没能拍到更清晰的影像,但确凿无误,江豚又回到了久违的湘江水域。据刘科介绍,江豚踪迹已经多年没在湘江流域出现过,偶有江豚出没的传闻,但一直没得到证实,此次江豚重回湘江,证明湘江母亲河的生态链恢复得不错,令人欣喜。
将加大力度查禁电鱼船
公益组织绿色潇湘的反电鱼志愿者章志标介绍,电鱼船使用的大功率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压,可升至1000至2000伏,一次电击涉水面积上百平方米,深30米,电鱼船所经之处,几乎无水生动物能逃。
由观察到近30头江豚到只观察到1头,只隔了3天。这个数字的急降,急坏了反电鱼志愿者。他们认为,很可能是电鱼船的出现,让江豚又缩回到洞庭湖了。同时,他们更担心有江豚受到伤害。为此,不仅湘阴本地的反电鱼志愿者行动起来了,长沙、株洲、益阳、湘潭等地不少反电鱼志愿者也行动了起来,与湘阴县河长办、渔政局、水上派出所等各涉水部门加强对江豚栖息地的执法与保护。
1月25日,在反电鱼志愿者的积极协助下,公然停靠在湘江许家台段岸边的24条大功率(配备20至30千瓦的发电机组)带有电拖网等违法电鱼设备的电渔船,被湘阴县河长办、渔政和水上派出所干警查获了。执法人员拆除了渔船上的违法电鱼设备。这一天拆除的电鱼船,就远超过2018年全年执法人员拆除的非法电鱼船总数。湘阴县河长办、渔政和水上派出所的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查禁电鱼船,保护江豚安全。
28日,记者随长沙、株洲、益阳、湘潭等地的数十名反电鱼志愿者在湘江湘阴段及周边河汊巡河发现,仍有电鱼船公然在河汊电鱼。志愿者表示,他们将持续配合和支持湘阴各执法部门对电鱼船的查禁,避免电鱼船对江豚造成伤害。(记者 冯竞萱 刘建勇 通讯员 刘科)
小知识
江豚属的物种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们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7~8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像羊叫,有的似鸟鸣。
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
专家介绍,江豚对水质以及震动和噪音非常敏感,一有" 风吹草动",可能就会" 举家搬迁"。
记者检索资料发现,上一次江豚离长沙城比较近,是1987年的4月16日,那天,有10余条江豚逆流而上到了望城铜官渡口。